2004只剩最後五天了,我的工作和朋友們最近不約而同都需要我來回顧過去這一年的觀影心情,人的記憶是有限的,除非你真的曾經在看過每一部電影之 後都做了詳細筆記和資料整理,多數時刻,一個星期之後你就已經忘了上星期曾經看過的某些電影的內容(我指的是那些和我一樣,每星期要看三到五部的人)。
然而,更多時候,我們還是會與許多電影擦肩而過,有時候是試片時間不對,你另有要事,完全配合不上,後來,又沒有空到戲院去補看;有時候,則是根本 沒有試片就直接映演,你如果沒有經常看電影廣告,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值得看的電影已經上映了;還有呢,有些電影因為片商不看好戲院票房,乾脆就直接發行 DVD了,如果你不常跑租售店,你也會錯失許多珠玉;更奇特的是,台灣每年大大小小十多個國際影展,都會有一些過去不曾,未來也沒有機會做商業放映的電影就做一到三場的短暫放映,沒看過的人,可能一輩子就再也沒機得見了……。
所以呢,每年的電影回顧,絕大多數都只能瞎子摸象,摸到啥就說啥了,所有的專家片單,其實都是一家之言的片面觀點,參考就好,看過的電影可以讓你再回想,沒看過的電影就試著去找來看看吧!
2004的最後幾天,我試著就要去補回這一年應該要看,但就是一直不曾看過的電影,今天的功課就是一部看得我目瞪口呆的電影《少女奧薩瑪(OSAMA)》,而且是才看了前二十分鐘的戲之後,就立刻覺得自己的2004十大電影片單要立刻更換,才不會丟臉。
《少女奧薩瑪》的導演席迪克.巴馬克(Siddiq Barmak)是阿富汗人,卻是在莫斯科學的電影,本片是他在塔利班政權垮台,聯合國接管阿富汗後回到故鄉所拍的第一部劇情片,光看得獎紀錄就夠唬人的: 2003坎城影展的金攝影機獎,2004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但是電影的婦女處境及人性主題,才是電影真正超越文化藩籬,感動人心的關鍵所在,他的反省精 神和揭發民族瘡疤的人道精神更讓阿富汗人感動身受,當局在2003年四月任命他負責阿富汗兒童教育運動(ACEM),基本上也是一部良心電影所帶動的具體影響。
《少女奧薩瑪》的一開場就讓人難忘。一個油嘴滑舌的少年面對著攝影機要美金,他的身後是一群罩住臉蛋的阿富汗寡婦走上街頭抗爭,他們要工作,要有飯 吃,不要政治,但是當權的宗教狂熱人士,卻是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時間到了就要去拜神,非常堅持自己的偏執理念,卻罔顧人民基本需求的莽漢,連只能以巾布遮臉的婦女都要上街抗議的時候,民怨當然是高昂悲憤的,然而,水柱和棍棒卻也是獨裁政權從來不曾忘記與放下的武器,在寡婦與民兵的強烈對比下,阿富汗女人的悲情已經直接跳進 銀幕,讓世人對於這塊土地上的婦女寄予無限的同情。
然而,阿富汗一直是父權為主的國家,大男人認為女人露臉露腳都是丟臉的事,讓老婆和別的男人講話更是男人的奇恥大辱,但是家裡男人都死光的家庭,女 人不拋頭露面,要怎麼生活呢?老祖母只能一直用彩虹傳說來安慰饑寒交迫的媳婦和孫女,傳說中形容拚了老命去工作養家的少男,實在吃不了苦了,只盼雨後能見 到彩虹,因為在彩虹底下,男人就會變成女人,就不需要再賺錢來養家。這是大男人用來誇耀男人辛苦持家的傳說,然而,電影中卻轉變成大人決定把女孩的頭髮剪 短,穿起男孩的衣服,就可以拋頭露面去賺錢的生計。
電影就從父權社會的觀點轉進女性的視野,但是又立刻面臨著無所不在的強大父權挑戰,男孩必需上課學可蘭經、要受軍訓,要上洗澡課洗淨夢遺的肉身,還 要爬樹以証明自己有男兒氣,確為男兒身……十二歲的少女,如何一肩承受起這麼強大的父權壓力呢?每一次事件,都讓觀眾強烈感受到阿富汗人的男女不平權現 實;每一次衝擊,都讓人對於阿富汗女人的際遇有更多的同情與不捨。
因為賓拉登的關係,很多人認識了「奧薩瑪」的阿拉伯文小名,其實這是個中性的名字,男人女人都試用,本片女主角以此為命,就是反應了她女扮男裝的矛 盾處境。在好萊塢的世界裡,「性別錯亂」與「男女變裝」,都被定位為喜劇電影的魅力元素;在東方世界裡,「祝英台」與「玉嬌龍」的變裝也有著強烈的女強人 色彩,都是迎合戲劇需要的包裝手段,但在「奧薩瑪」裡,卻讓我們看到一個包裝在男兒軀體下最無助的女兒靈魂。
《少女奧薩瑪》的劇情很簡單,技法更是乾淨俐落,不玩弄技巧,一切只因劇情挖掘了人間最難堪的生存現實─你要活下去?還是餓死?扮男扮女的宗教犯禁 重要?還是活下去重要?濃烈的生命困境,創造了一個讓人無法迴避,無法不去思考面對的主題,演員都是非職業演員,但是生命的困境和殘忍的人生真相,他們的 一舉一動都再真實不過了。
2004的最後時候,我很慶幸自己即時補齊了這部電影,更要向大家推介這部已經發行DVD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