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導演雷利史考特(左二)帶著《銀翼殺手》的原班人馬到水都參加「終極版」的公映會。(照片取材自美聯社)
我很珍惜參加國際影展的機會,每回出門前,總是拚命做足功課,翻書找雜誌和影碟,就怕面對大師名導演時,茫然不知所云;到了現場則是拚命看片,做筆記、拍照和訪問,搶著留下最新鮮的光與熱;回到家之後,一大本的筆記、照片、海報和剪報,放進我的資料庫,成為我得以時時勤拂拭的美麗記憶。
出席大影展,有最多的機會見到大明星和大導演,他們多數都是為了剛完成的新片去造勢亮相,宣傳的成分居多,但是偶有肺腑之言的吉光片羽閃動,就彌足珍貴了,因此,如果媒體只要裸女、只關心床戲性愛和裸露,不但看扁了讀者,也錯失了焦點。
大影展每天都安排很多活動,分身乏術的記者難免只能隨著媒體編輯政策跑新聞,熱鬧的花花草草既然不能少,專業的嚴肅議題就只好割愛了。其實,記者只要肯用點心,還是可以找到不少有趣的專業議題。
例如,提到科幻片,英國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絕對算得上是曾經呼風喚雨的狠角色,拍過《異形(Alien)》和《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雷利.史考特也是今年威尼斯影展的貴賓,因為他剛完成了「終極版《銀翼殺手》」,自己又是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新片《刺殺傑西(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的製片人,所以一併來到 威尼斯影展公開放映,讓這部25年前就已震驚影壇,被尊為科幻前衛經典的作品得以最完整的面貌面對影迷。
乍看雷利.史考特的照片,難免有人會叫:「都70歲的白髮老頭了,年輕影迷誰要看他的東西?」但是,只要聽過他在記者會上修理好萊塢的犀利發言,也許你就會惋惜自己錯失了珠玉。
根據外電報導,雷利.史考特宣稱當代電影,九成七都是蠢蛋作品,科技讓人們得以在電腦或手機上看電影,看似增加了新通路,其實都是在扼死電影。
英國衛報則引述了他的另一次談話說:「科幻片都已經累了,毫無創意,日薄西山,遲早要像西部片一樣衰亡了。」
科幻電影的大宗師,宣稱科幻片奄奄一息,還不夠聳動嗎?大師導演批判當代電影愚蠢至極,還不夠刺激嗎?用這兩段談話來做報導標題,相信很多人都會停下來看兩眼的。
當然,前提是你要知道雷利.史考特是誰,不知道,一切可能連隔靴搔癢的力道都沒有了。不知道雷利.史考特是誰,還要談電影,自然是格外辛苦的。
雷利.史考特對記者的談話主要有三點:首先,他認為電影越來越呆(dumber)了,以前的電影的好壞比大約是一半一半,如今卻是九成七都是蠢蛋作品,好片屈指可數,只佔3%。
其次,則是老王賣瓜,他說《刺殺傑西》就是少數值得一提的作品,因為不但角色有稜有角,而且很認真地在說一個主題。
第三,他認為電影人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正處於必敗劣勢之中,「科技有很美妙的層面,但是也有負面的影響,」雷利.史考特認為好萊塢的最大危機就在於很少再拍具有原創力的作品,他語長心長地說:「好萊塢是個工業,不是藝術形式,要清楚知道工業底線在那裡,動不動就要重拍經典,就是很悲哀的事。」
經典電影就像火車頭,可以帶動工業起飛,一旦只會重拍經典,而不是去開發經典,創造經典,那就是只會剝削,也是自甘墮落了。
在雷利.史考特心中,真正的科幻片經典是《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多年來,沒有一部科幻片超越了該片格局,他甚至認為諸如《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和《駭客任務(The Matrix)》都欠缺了《2001:太空漫遊》的力量,如今的科幻片都太偏重特效,以致劇情單薄,毫無創意,所有的橋段和趣味都沒有新觀點,過去都看過了。」
雷利.史考特的論述其實感性多過理性,不同意的人相信也可以引經據典說出一大套道理反駁,但是他的感性其實接近真實,說出了很多人對於當代電影的感受。的確,太多的當代電影觸目盡是前輩的手痕影子,也找不出什麼新鮮議題與觀點,就算特效和音效做得虎虎生風,就是少了打動心坎的真誠力量。
但是,如果有一家媒體能夠採訪到雷利.史考特,刊出他的批評談話,這樣的影劇新聞會不會有更多讓人駐足深思的空間?
人生不是只有情色和八卦,影展新聞也不是只有明星和花邊,不時就來一點理性的文字與觀點,電影新聞的菜色與口感肯定更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