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一新的形式,讓《衝浪季節》超越了傳統動畫片的格局。
乍看《衝浪季節(Surf’s Up)》的海報,你或許會皺眉說:「怎麼,又是一部企鵝電影?好萊塢真的變不出新把戲了嗎?」
偏偏,好萊塢就是想告訴你:「錯了,《衝浪季節》是完全不一樣的企鵝電影。」
關鍵在形式。
關鍵在好萊塢大膽採用了後設主義的結構和運動紀錄片的形式,讓《衝浪季節》扮演了一個類似動畫電影「新浪潮」的角色,才氣與勇氣兼具的Ash Brannon 和 Chris Buck這兩位導演,成功地世人宣示:動畫片也可以自由遊走在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玩出嬉笑怒罵的多重趣味。
內容平平的作品,硬要雕琢形式,註定要貽笑大方的;內容言之有物,形式又能創新,就必定會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新力動畫(Sony Pictures Animation)出品的2007卡通動畫《衝浪季節》,純就故事層面來講,不過是一部運動勵志電影:《衝浪季節》講的無非就是四隻企鵝和一隻雞的故事,南極企鵝酷弟迷戀衝浪,不顧一切爭取參加一年一度的「Z帥衝浪祭」,他立志要擊敗衝浪冠軍坦克,一見鍾情愛上了女救生員蘭妮妮,卻也因此讓酷弟遇見了蘭妮妮的叔叔,他的偶像Z帥,同時也結識了好友椒麻雞,就在愛情、友情和師徒之情的多重變奏下,競賽的意義,衝浪的趣味有了全新的詮釋。
這樣的劇情,與一般的運動勵志電影何其相似;這樣的戲劇結構不但跡近老套,而且像極了中國武俠小說那種「深山拜師學藝」終能成就大宗師的傳奇手法,但是編劇Lisa Addario 和Christian Darren卻採用了充滿實驗性格的後設技法,顛覆了卡通片只適合小朋友觀賞的迷思。
關鍵在於《衝浪季節》採用了後設主義的精神,出現了紀錄片。
紀錄片中採用動畫片,看似荒誕不經,卻經常會有打中要害的力道,麥可摩爾的《柯倫拜校園殺人事件》就用《南方公園》做了強力批判,《衝浪季節》既然劇情主線符合運動勵志主題,一開場就採用運動體育節目熟悉的明星紀錄片形式,這款起手式,就讓人眼睛一亮了。
《衝浪季節》的紀錄片趣味有兩類,首先是以斑駁、泛黃最標準的影片形式拍出了Z帥的英勇傳奇,以及遠征北極傳播衝浪理念的「新聞」紀錄片,不但定義了Z帥事蹟,帶出衝浪運動是企鵝發明的擬人化結構,同時也交代了Z帥和酷弟薪火相傳的師徒情緣。
其次是後設的穿幫突槌效果,隨處可見的麥克風,受訪的不論是酷弟或者是美艷救生員蘭妮妮都會對著攝影機組對話:要不要站高一點?要說些什麼呢?你能不能學《快樂腳》的企鵝一樣,快樂地唱歌跳舞呢?諸如這種後設穿幫的趣味,其實就是透過擬人化的手法來建立《衝浪季節》其實就是試圖橫移運動頻道的紀實工程,建立整部電影的真實可信度,但也透過不時的穿幫,以搞笑的效應再回歸動畫片百無禁忌,無所不能的趣味,所以當知名的運動頻道ESPN 變成了SEPN,成人們自然就會泛起了會心一笑的笑容。
再加上《衝浪季節》透過一段接一沒的運動紀錄片拍攝,讓這部結構簡單的動畫電影,以後設文法,遊走在幕前幕後的虛實人生中,所有的穿幫,所有的裝模做樣,都狠狠刮了衝浪(運動)圈的名利嘴臉。所以,世人熱衷的運動賽事,就成為全片刻意嘲諷顛覆的主題,從衝浪冠軍坦克不擇手段地求勝,經紀人雷大砲的唯利是圖,一次挫敗就心灰意冷的Z帥變成吃死睡死懶死的頹廢老人雖然都不脫刻板印象類型,卻豐富了戲劇韻味,讓最後只求衝浪,不在乎勝敗的高潮逆轉,有了極致運動精神的詮釋,反而帶給觀眾更多的反思力道了。
當然,《衝浪季節》也不忘發揮動畫片的「創造」功力,企鵝御浪而行的浪花景像是一般劇情片永遠難以呈現的景觀,想像力加上韻律感,確有可觀;至於Z帥教酷弟削木做滑板的「衝浪經」,簡直就像是風清揚在教令狐沖「獨孤九劍」的動畫再版了。
《衝浪季節》的形式變化,說明了動畫片正在掙脫傳統枷鎖,《衝浪季節》的劇情趣味,說明了傳統故事經過巧手調製,也可以更上層樓,締造知性和感性交響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