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狄倫:情歌為誰唱

看到愛人和第三者眉來眼去,聲氣相通,沒有一位情人吞得下這口氣。《巴布狄倫:搖滾詩人(A Complete Unknown)》中的這首「It Ain’t Me Babe」,將多情和傷情的矛盾情緒濃縮在同一格畫面中,堪稱絕妙。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看似傳記電影,其實有虛有實,如果片名參考原文A Complete Unknown,譯做你不知曉的巴布狄倫,或許好奇的台灣觀眾會更多一些?

電影改編自「狄倫要插電(Dylan Goes Electric)! 」這本書,聚焦在1961-65年,巴布狄倫從崛起到走上自己道路的歷程。

當時巴布狄倫有位女友Suze Rotolo,是一位很重要的啟蒙伴侶,鼓勵他唱自己的歌,在核武威脅與民權覺醒年代寫下社會意識的歌曲。但是電影中,歌手都用本名,唯有Suze Rotolo換名成為Sylvie Russo,據說是巴布狄倫堅持要如此。

電影最後高潮是巴布狄倫在1965年的Newport Folk Festival上反抗音樂節的素樸民謠傳統,堅持用電吉他演唱。

Suze Rotolo並沒有出席這次音樂節,電影中卻說巴布狄倫想要重續舊情,騎著他的摩托車載著Sylvie來到音樂節。然後,就在巴布狄倫與Joan Baez在台上演唱「It Ain’t Me Babe」,Sylvie目睹巴布狄倫與Joan Baez如膠似漆,眉目傳情唱歌的神態時,歌詞中的
「But it ain’t me, babe那人不是我,親愛的
No, no, no, it ain’t me, babe 不!不!不!那不是我,親愛的
It ain’t me you’re looking for, babe親愛的,我不是你要找的人」
看似是他們兩人在互相否定對方,其實字字句句都刺向了人在側台的Sylvie。她明白了自己並非是巴布狄倫要的愛人,歌聲未歇,她已經明白自己該抽手,該轉身離開了。

這首「It Ain’t Me Babe」,據說就是1963年巴布狄倫前往義大利找尋留學的Suze Rotolo時所寫的,歌詞情境就是兩人其實不搭嘠,註定要各分西東的傷情告白:
Go away from my window      離開我的窗邊吧
Leave at your own chosen speed  愛走多快隨你便
I’m not the one you want, babe  親愛的,我不是你要的人
I’m not the one you need     我不符合你的需求
You say you’re looking for someone 你說你要找一位
Who’s never weak but always strong 從不示弱,永遠強悍
To protect you and defend you   可以保護你捍衛你
Whether you are right or wrong   不管你是對或錯
Someone to open each and every door 可以為你開啟每一扇門的人

But it ain’t me, babe    那人不是我,親愛的
No, no, no, it ain’t me, babe 不!不!不!那人不是我,親愛的
It ain’t me you’re looking for, babe親愛的,我不是你要找的那個人」

歌是巴布狄倫寫的,但是Joan Baez很愛這首歌,自己的專輯中就兩度收錄了她演唱的版本,也曾在1964年的Newport Folk Festival上與巴布狄倫對唱過。

電影移花接木,改到1965年的Newport Folk Festival上,而且變成Sylvie與巴布狄倫分手的導火線,虛實交錯,那就是「改編」,也可以解讀成「新創」,畢竟那首歌夾纏著「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係,Sylvie 聽在耳裡,聽進心裡,「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借用來做譬喻,讓觀眾看得清楚明白,不就是戲劇人生嗎?

導演James Mangold堅持這首歌一定要唱現場,因為歌唱的律動、眼神和氣流,都要有互相來電的磁場才有說服力,飾演Bob Dylan的Timothée Chalamet和飾演Joan Baez的Monica Barbaro確實卯足全力,演來活靈活現,再加上Elle Fanning飾演的Sylvie Russo那種聲聲入耳聲聲傷的精彩詮釋,「It Ain’t Me Babe」成了全片戲劇張力最高的演出。

音樂不只是音樂,音樂還有好戲可看,那又是電影音樂的美麗境界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