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許久未見的老朋友能夠重新獲得肯定,心裡油生好片不寂寞的感歎!
我很喜歡看各式各樣的電影評選結果,雖然大多數的評選結果可能與我自己的預期,落差極大,但是對照別人的評選名單,同時也對照自己的品味與某一個角落觀影人的品味有多少落差,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英國《衛報》的電影版一直以內容紮實著稱,新片必然有評介,還有導演或演員的專訪,同時還持續有各式各樣的專題報導推出,是我個人最欣賞,最常去取經的電影網站http://film.guardian.co.uk/,這兩天,衛報網站登出了一篇讀者最愛的外語電影票選活動,一共有2500多位網友上網票選,推荐了 500多部他們心目中喜歡的非英語電影,其中最受歡迎的前 40部電影就成為網站上報導的重點。
這份名單當然純粹只是參考而已,沒有絕對的指標意義,我急著看名單,不是想知道華人電影到底入圍幾部,王家衛排第十或者李安排第二十六都不代表什麼特別意 義,只能說投票的人之中,有人很中意王李這兩位華人導演而已,我真正關切的是這前四十大電影中,我到底看過幾部?還有幾部是自己必需補上進度的?所謂的進 度並非附庸風雅的指標,而是既然有人如此推荐這些作品,而且獲得一定的共鳴,就意謂著必有可觀之處,未能得見,自然就意謂著自己視野還不夠寬廣,即時增長 見聞,其實正是參考這些名片票選榜的真正意義了。
這份四十大的非英語名片單如下:
1. 《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
吉塞普.屠納多利(Giuseppe Tornatore), 義/法, 1988
2.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
尚皮耶.居內(Marc Caro & Jean-Pierre Jeunet), 法/德, 2001
3. 《七武士(Seven Samurai)》
黑澤明(Akira Kurosawa), 日本, 1954
4. 《無法無天(City of God)》
佛南度.梅瑞爾斯(Fernando Meirelles), 巴西/法/美, 2002
5.《阿爾吉爾戰役(The Battle of Algiers)》
吉洛.龐帝柯沃(Gillo Pontecorvo), 阿爾吉利亞/義, 1966
6.《斷了氣(Breathless)》
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法, 1960
7. 《佛羅瑞的駝背漢/泉水馬儂(Jean de Florette/ Manon des Sources)》
克勞德.貝希(Claude Berri), 法/瑞士/義, 1986
8. 《單車失竊記(Bicycle Thieves)》
維多里歐.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 義大利, 1948
9. 《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
吉勒摩.戴爾托洛(Guillermo del Toro),墨/西/美, 2006
10.《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王家衛,香港/法, 2000
11.《東京物語(Tokyo Story)》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日本, 1953
12. 《天堂的孩子(Les Enfants du Paradis)》
馬叟.卡內(Marcel Carné), 法, 1945
13.《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瑞典, 1957
14.《夏日之戀(Jules and Jim)》
佛蘭索.楚浮(François Truffaut),法,1962
15.《恨(La Haine)》
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法, 1995
16.《郵差(Il Postino)》
麥可.賴福特(Michael Radford),法/義/比, 1994
17.《 原罪犯(Oldboy)》
朴贊郁(Chan-wook Park),南韓, 2003
18.《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
馬可.卡洛.居內與尚皮耶.居內(Marc Caro & Jean-Pierre Jeunet), 法, 1991
19.《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義/法, 1960
20.《四百擊(The 400 Blows)》
佛蘭索.楚浮(François Truffaut),法, 1959
21.《天譴(Aguirre, Wrath of God)》
溫納.荷索(Werner Herzog), 西德, 1972
22.《欲望之翼( Wings of Desire)》
文.溫德斯(Wim Wenders), 西德/法, 1987
23. 《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瑞典/法/德, 1982
24.《安德烈.盧布列夫( Andrei Rublev)》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蘇聯, 1969
25.《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
塞吉.艾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蘇聯, 1925
26.《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李安, 台港中美, 2000
27. 《大路之歌(Pather Panchali)》
薩雅吉.雷(Satyajit Ray), 印度, 1955
28.《亂(Ran)》
黑澤明(Akira Kurosawa), 日本/法國, 1985
29. 《藍色情挑(Three Colours: Blue)》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波法瑞士英, 1993
30.《中央車站(Central Station)》
華特.沙勒士(Walter Salles), 巴西/法國, 1998
31. Come and See
艾倫.克里莫夫(Elem Klimov), 蘇聯, 1985
32.《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
宮崎駿(Hayao Miyazaki), 日本, 2001
33.《紅色情深(Three Colours: Red)》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波法瑞士, 1994
34.《野草莓 (Wild Strawberries)》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瑞典, 1957
35. 《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
佩卓洛.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西班牙/法 , 1999
36. 《隱藏攝影機 (Hidden)》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 法/奧/德/義, 2005
37.《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
楊波.賀本諾(Jean-Paul Rappeneau), 法國, 1990
38.《帝國毀滅(Downfall)》
奧利佛.賀許畢傑(Oliver Hirschbiegel), 德義奧, 2004
39.《遊戲規則( La Règle du Jeu)》
尚雷諾(Jean Renoir), 法國, 1939
40.《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羅貝多.貝里尼(Roberto Benigni), 義大利, 1997
還算僥倖的是,這四十大電影我看過了三十八部,除了《天堂的孩子》一直想見而未能細看;蘇聯電影《 Come and See》則是從來沒聽過之外,其他多少都曾沾過一點邊,未必真的都喜歡,但是《阿爾吉爾戰役》能夠入選,最出乎我的意料。
當年,我是因為導演吉洛.龐帝柯沃接任威尼斯影展主席,聽說他拍過膾炙人口的《阿爾吉爾戰役》,於是特地買到了該片的VHS影帶,對於導演以極其寫實手法 呈現阿爾及利亞內戰的景況,印像非常深刻,台灣人僻居海角,對於歐非洲的戰爭離亂故事,一向接觸有限,看他的《阿爾吉爾戰役》其實是上了一堂很紮實的歐非 歷史課。
只可惜,電影的節奏不夠快,後來我向年輕朋友介紹這部電影時,大家都看得昏昏沈沈,感受不到電影的張力,如今卻是從英國網友上看到這部電影重新被 人提及,好電影不寂寞的感受頓受又再浮現心頭,日後,逐一介紹曾經讓我感動的電影,應該亦是我的部落格持續會去經營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