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3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對於《X戰警》系列電影,我有三個感想:

 

首先,所有特異功能的變種人,像極了武俠小說中的江湖高手,各有神功,亦有神通。有愛,亦有恨,想要爭雄,還想技壓。

xmen2014.017.jpg 

其次,變種人雖然功力不俗,卻是少數異類,所以備受岐視(也或許是畏懼),他們的生存鬥爭,因此很有孽子情懷。

 

可惜的是,《X戰警》系列電影少了明確的音樂主題,可以讓人聞樂知片。

或許創作之初,並沒有想到這套電影會紅遍21世紀,一集接一集地掰出影史奇觀。

 

最新一集的《X戰警:未來昔日》是原本對立的萬磁王與X教授攜手合作了,一起為變種人爭取最後的生存機會,走回時光隧道改寫歷史,成為本集的核心,有關時光議題的論述,就請大家參考我的文章,本集節目有簡單的劇情介紹,同時還是要介紹John Ottman打造的主題音樂。

 

使用音樂: X戰警:未來昔日》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人物:一代攝影大師:Gordon Willis

 

沒有聲音,電影依舊成立,沒有影像,電影就虛空了。

godfather-vito-010.jpg 

電影的肉身主要來自影像,影像是光、美術、造型、美術和表演的綜合體,每個部門都要有專業人員的創意與合作,電影才會精彩,但是這些細節最後都要收納進攝影機內,骨架才能確立,攝影師因而扮演著守門員的重責大任。

 

美國導演柯波拉的經典作品《教父(The Godfather)》,有太多難忘的細節,不管是Marlon BrandoAl Pacino的表演,Nino Rota的音樂更成為喚醒觀影記憶的咒語,但是教父在暗室內處理私務的畫面,讓人看見了黑幫交易的風景,更兼具了古典的氛圍,一部史詩電影就這樣收錄進膠捲之中。有人說,攝影師Gordon Willis完成的光影雕刻,都有如林布蘭特(Rembrandt)的肖像畫,那是讚譽,亦是實情。

godfather-vito-008.jpg 

拍過《教父》的攝影師Gordon Willis,本身就是電影界的教父級攝影,他在日前過世了,就讓我們今天聽著《教父》系列的音樂,逐一與大家分享Gordon Willis的攝影觀念與成就吧!

 

使用音樂: 《教父》、《教父續集》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

grace020.jpg 

人生非常奇妙,處處有巧合。2014年的電影竟然處處能和1960年代互通聲氣。

 

《白宮第一管家》裡有位尼克森副總統,向管家們拉票;X戰警:未來昔日》這位尼克森成了總統,面對的是要如何解決變種人的問題。

 

X戰警:未來昔日》交代了殺害甘迺迪總統的兇手,《白宮第一管家》裡則有甘迺迪遺孀賈桂琳黯然回到白宮的場景。

 

《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裡並沒有賈桂琳,但是有賈桂琳後來再嫁的希臘船亨歐納西斯,他在電影中的同居人可是赫赫有名的歌劇名伶卡拉絲呢。

  

《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是一部明星傳奇電影,Grace Kelly是影后,卻也是王妃,從明星到王妃,你要花多少力氣才能調整身段?口音?儀態?真正做到與民同樂?成為大家愛戴的王妃?

grace005.jpg 

至於愛過電影的人是不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懷電影?但是世界上比電影明星更難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呢?

 

《為愛璀璨》同時也是一部政治電影,一個蕞爾小國如何服伺大國?硬的拚不過,軟的如何著力呢?

 

《為愛璀璨》當然也是一部音樂電影,導演要如何善用卡拉絲的能量呢?

 

使用音樂:《心塵往事》原聲帶

卡拉絲的歌劇詠歎調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大師開講:鑣客三部曲

 

今年坎城影展的重頭戲之一是經典電影《荒野大鑣客》問世五十周年,影展當局請出了大導演昆汀.塔倫提諾追思已故的大導演Sergio Leone。昆汀除了重新肯定「通心粉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的影史地位,也特別肯定了作曲家Eniio Morricone的貢獻。

fistfulofdollars.04.jpg 

昆汀認為最不凡的成就之一是Eniio Morricone從《荒野大鑣客》開始,讓電影音樂不再是背景配樂,而是可以主導電影剪接風格的前導力量。

 

我的解讀是千里馬也要有伯樂,才能奔騰萬里。鍾子期與伯牙要能心意相通,才能創造高山流水的天成意境。

 

Sergio Leone聽見了Eniio Morricone用人聲、吼聲、金鐵聲響創造的獨特主題樂音,於是從片頭和剪接,全都貼著音樂節拍走。Eniio Morricone同樣因為得著了Sergio Leone的信任,才能夠充份發揮創意和勇氣,實踐電影音樂的各種可能性。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們雙手四掌拍出了西部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至於昆汀.塔倫提諾則是另外一個知音,他每拍新片,從不請作曲家配新樂,他寧願從過去的聆樂經驗中找到合適的舊音樂來豐富他的作品,其中,Eniio Morricone許多被人忽略的音樂章節,就在他的加持下重見天日,再度博得喝采,同樣也是影史傳奇。

 

使用音樂: 《鑣客三部曲》原聲帶

電影人生:下一站幸福

最近看了兩本書,戴洪軒生生的「狂人之血」以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著作「宛如走路的速度」,也重看了是枝裕和入選2001年坎城影展競賽的「這麼遠,那麼近distance)」,書和電影都讓人沉思,也都讓心靈沉靜了下來。

 

我服務的報社,每周會刊登一篇我的文章,五百字左右,因此每周都要順應時事找題材,今天,我把讀書和看片的心得溶進了這篇「下一站,幸福」中。主要是新聞工作讓我每天得面對最新事件,聆聽最尖銳的情緒,看著大家的恐慌,其實是不忍多過不解。

 

不解,是不懂兇手的心情,不懂沒頭蒼蠅似的喧囂;不忍,則是目擊著恐懼正在吞噬心靈。

 

是枝裕和拍過一部「下一站,天國」,問著觀眾若是你能選擇,你會帶走什麼樣的記憶上天國。我對天國太陌生,天國也對我太遙遠,所以我的文章改成了「下一站,幸福」,因為幸福不只是政治的期約,也是文章寫作的目的。

 

以下就是今天見刊的全文:

 

世上最難做好的事就是寬恕。

 

帕華洛蒂唱起「公主徹夜未眠」,有惆悵,有豪情,讓人盪氣迴腸,這首詠歎調源自杜蘭朵公主曾經對追求者出過三個考題,答對成婚,答錯砍頭,很多人在第一題就丟了腦袋。「能照亮一切黑暗的是什麼?」答案不是太陽,而是希望。因為心中的黑暗,只有希望才能帶來光明。

 

電影《凱文怎麼了》描寫沈默青年竟用弓箭射殺了父親、妹妹和九位同學,凱文的母親成了妖魔,住家不時被人噴灑紅漆,看她的眼光盡是鄙夷和詛咒,她去探視凱文,也遭兒子羞辱,一敗塗地的她,沒有因此放棄人生,拚盡全力,就想搞懂凱文怎麼了?怎麼會生出這樣一個兒子?

 

日本電影《這麼遠,那麼近》探索奧姆真理教毒氣殺人事件行兇兇手的家屬心境,他們始終沒搞懂,一向平和的至親,那麼稱職的丈夫、妻子、姐姐或兄長,何以會成為殺人兇手?導演感歎的是:當代人的肉體距離,明明那麼近,何以心靈距離卻是那麼遠?

  

經典電影《戰火浮生錄》中描寫二次大戰受盡納粹迫害的受害者,劫後餘生,群聚巴黎鐵塔下觀賞《波麗露》芭蕾演出,噙淚泯恩仇。人生苦難,有如舞曲形式,周而復始,然而往者已矣,生者仍受煎熬,仇恨不是解藥,藝術或能療癒,「島嶼天光」不就是傳遞了和平落幕的橄欖枝嗎?

 

持槍軍警不能嚇阻黑暗,只有加深恐懼,雙北首長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明白告訴乘客:「下一站,幸福!」這,不正是政治人物的從政初衷

是枝裕和的《這麼遠,那麼近》,把攝影機扛上肩,跟隨著真理教殺人事件的兇手家屬是事件忌日當天,回到他們的親人當年在水源地旁清修的小屋。

 

攝影機上肩跟著演員腳步前行,產生了一種「紀錄」式的質感,創造出「擬真」的寫實風格,讓回憶兇手昔日清和身影,及探索行兇動機的意旨,有了真實呼吸的力量。

distance002.jpg 

是枝裕和說的好:「電影的存在並非為了審判個人,導演也不是神或法官。在電影裡安排壞人的話,或許劇情(世界)會更明朗,但我不想這麼做。我想讓觀眾從這部電影發現自己的問題,回去後能夠再不時反覆思索。

 

悲劇事件發生後,每個人都想知道真相,都想問為什麼?尋找答案因此變得迫切,但是真相何等複雜龐大,多數人都只能從自己的認知做出發點,往前探索,其中包含了記憶與真實的拔河辯證,包含了扭曲和包庇,這麼遠,那麼近》做到的是就是透過四位兇手的親人和一位逃脫的邪教份子的對話,各自完成「真相」拼圖,沒有標準答案,大家有的,都只是瞎子摸象的片段,唯有觀眾得能逐一從回憶和對答中細品幽微。

 

這麼遠,那麼近》的五位角色深入水源地祭拜追思,卻因為座車被偷(又是生命的意外奇襲),無可奈何只能在清修小屋內共度一夜,唯其如此,他們才又更進一步了解他們的至親曾經停駐過的腳步和身影,但是一切也都只是揣想,生前,他們不曾了解的心靈,死後,依舊有如一團迷霧。記憶與思念就像夢魘一般繼續在海馬迴的葉片裡奔竄或閃躲著。

distance004.jpg 

不強做註解,也提供不了答案,《這麼遠,那麼近》靜靜書寫著災難事件的餘波,也許,終有一天會如有大火焚盡一切記憶,但是烙印在心上的水紋,卻也只有你能理解與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