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哥吉拉Godzilla)》

 

史上最巨大的怪獸是那位?是King KongGodzilla (ゴジラ Gojira)

King Kong1933年誕生的怪獸,從19332005年,有六部電影以它做主角。

Godzilla則是1654年誕生的怪獸,從19542014年,至少有卅部電影以它做主角(日本東寶拍過28,好萊塢2部)。

godz001.JPG 

提到Godzilla有三個名字要特別記住:

01.導演:本多猪四郎/從原爆輻射的主題反射到人間浩劫的傳奇,既是當代寓言,又有著科幻警世功能

02.特技監督:円谷英二/他的模型設計創造了文明毀滅的電影奇觀

03.音楽家:伊福部昭/他的音樂主題創造了讓人難忘的聲響與記憶。

 

King Kong的身高約45公尺。

Godzilla則有多種版本,1954年初代哥吉拉  身長:50m     體重:2萬噸

後來有80公尺 體重:5萬噸,亦有100公尺,重6萬噸的進化版,1995年大河原孝夫執導的第22Godzilla vs. Destoroyah,更高達120公尺,重:75000噸。

 

我的結論是:Size does matter!

 

本集節目中還要介紹我幼時最迷戀的怪獸,不是Godzilla,而是Mothra,因為小學時誰不曾養過蠶寶寶?它做地球守護神有何不宜?更何況它亦有主題曲呢。Mothra006.jpg

 

使用音樂:《Godzilla原聲帶/兩種版本,伊福部昭的經典版,Alexandre Desplat的摩登版,以及Mothra主題曲。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日安可頌A Lady in Paris)》

 

日安可頌》是一部用自由來書寫寂寞的電影。

alip003.jpg 

電影分三個層次:二戰期間,愛沙尼亞被德俄兩國瓜分,愛沙尼亞人流浪巴黎,為生存,有不同的人生選擇,因此價值觀起了衝突,老死不相往來,是一種寂寞。

 

其次,照顧失智母親的女人安娜,在母親死後,是得到自由?還是失去了奮鬥目標?飛到巴秀照顧獨居老婦frida,卻處處受刁難,她夜間漫步時,是什麼心情?(這就是我選擇用奇異果漫遊仙境》的原聲帶來註解本片的選曲考量了)。

 

第三,愛情會變質,會褪色,對擁抱和陪伴的期待,是奢侈?還是幸福?

 

本片有兩位迷人的女主角,一位是昔日法國天后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年紀雖大,舉手投足都是好戲;一位是愛沙尼亞的女星Laine Mäg,她同樣年紀不輕了,卻也瘦得可以,但在眉宇間散發出迷人的神采,兩人的對戲火花,因此好看。

alip004.jpg 

使用音樂:《日安可頌原聲帶

奇異果漫遊仙境(Wonderland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羅馬浴場2》

roma012.jpg 

羅馬浴場2》就是羅馬浴場》的第二集,前一集提到的人物與情節,本片都再複習了一次,也因此溫知,多過知新,不算是新人耳目的續集電影。

 

很多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阿部寬飾演的浴場設計師就是想辦法設計浴場來服務帝國:其中包括如何讓神鬼戰士能快速恢復疲勞,再上戰場,熱澡,指壓,針炙等來自中國/日本的民俗療法就有效了;其次,則是桶浴的上前線,再配上嘿嘿嗬的歌聲,都是享樂的極盛。

 

不過本片的所有趣味都是現代日本穿越時空滋養了古羅馬帝國,日本原創漫畫的創作意思就是強調日本文化何等強大,不過,這個文化只是泡湯文化,光有一項就已足夠,那也夠享用一輩子了。

 

澡盆文化的另一趣味就是人體之美,阿部寬的身材,確實強健吸睛。

 

澡盆文化的另一趣味則是音樂之美,看看《交響情人夢》的導演如何使用古典詠歎調了。

 

使用音樂:與作》《高山慕情》,義大利歌劇選曲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經寫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如果心甘情願做人,世界也許就單純些,人想做上帝,世界就麻煩了。多少的科幻災難電影都是從「人定勝天」的理念引發的災難?

transce003.jpg 

《全面進化》提出四個科幻與人性觀點

01.  人類發明了網路,世界變小了;人類失去網路後,世界更小了。兩個小世界,是否天壤之別?

 

02.  網路裡面如果有「人」,真人智慧是否會更超越「人工」智慧?有了科技加持,科學家是否如虎添翼?

 

03.  反科技人士成了暴力份子,政府要消滅走火入魔的科技菁英,不惜與恐怖份子結合,這是什麼政治寓言?

 

04.再先進的科技都有盲點,病毒不是新招式了,愛情如何呢?

 

使用音樂:《全面進化》原聲帶

首爾旅誌:五月試作詩

五月四日,寫詩的日子,人在首爾,觸目所及,似乎都有些屬詩的震動,於是我試著提筆(真的,沒帶電腦,但有筆記本,好久不曾書寫的手感,重新又回來了),而且真的因為年過半百,已近花甲,再無禁忌,就全力開拓自己書寫的可能性吧。

 

南韓在起飛,上一回造訪是1986年,時隔28年重訪,有很多感受,從人民的哀傷,從建築的新猷,到私密的心願,我試著以文字描繪首爾見聞。以下就是我的寫作嘗試。

 

seoul968.JPG 

 

國殤

 

白菊花

無言在手中顫抖

 

黃絲帶

無聲在風中成瀑

 

凝結的空氣

伴隨著黑色長龍迂行

 

畫布上的青春

隨水漂散

 

喚不回的名字

用沉默的最敬禮

相送

 

 

seoul969.JPG2014.05.04  南韓世越號船難,首爾市政廳前哀傷的人民排著長龍,列隊向死者致哀,現場黃絲帶飄揚。

 

 

 

之子于歸

 

反射在臉頰上的

2014seoul 067.jpg金光,是期許

            是祈願

            是勾繪幸福的光筆

 

放大鏡下的

結晶,是金石

            是軌跡

            是超穩定的航圖

 

以金光為盟

    每一回的凝視

    用微笑封存

 

以結晶為誓

   每一回的撫拭

   以感恩歸檔。

 

2014.05.04 妻子正為兒子的婚嫁,忙著張羅婚戒

 

 

 

曲線的力量

 

尋找最短的距離

用效率和時間

驅策我們急行上路

 

多一個迂迴

多一個彎轉

時光多了點微笑

行腳多了點舞姿

前抬腳   仰天

側踢腿   旋轉

可以不要那麼匆匆

    不要那麼急喘

用最慵懶的手動

幽幽  畫一個弧

 

2014.05.03 首爾旅次,目睹新穎的DDP藝術中心場館

 

 

504seou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