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Side:職場球場求生

《No Side我們一起逆轉吧!》問了觀眾這一題,答案非常夢幻,非常催淚。

廣瀬俊朗飾演的濱畑譲是太空人隊王牌,也是日本國家隊隊員,雖然年歲不小,身材一等一,跑步速度和耐力都居全隊之冠,對手來挖角,他當場就拒絕,說他是全隊靈魂絕對不誇張。

他唯一的競爭對手是打過紐西蘭國家隊的七尾圭太(真榮田敦飾演),年紀輕輕又帥氣,技法純熟,速度又快,唯一遺憾是右膝有傷,耐力不足。

公平競爭是美麗口號,為求勝利不擇手段,才是球場生存法則。

偏偏阿濱相信的是:「你強,我更強,大家都強,全隊一定強。」每一個位子都能選出最佳球員,球隊才有望奪冠。

看見七尾有傷,他沒有暗自竊喜,反而是拉著他找針灸醫師緊急治療,「我要打敗最健康的你,我要證明我是這個位子最強的選手。」他就是這麼一位有運動員精神的選手,他當然在意個人得失,但是球隊的勝利才是他終極目標。

治好七尾舊傷,第一個受到威脅的就是阿濱自己,但是他不怕,阿濱相信自己夠強大,一定可以戰勝七尾。在選手對抗賽中,阿濱也一再證明薑是老的辣,只有他可以及時撲倒七味,致敵機先。

然而,魚與熊掌,教練終究只能選一位,教練無私,大家都明白,一切都是為了勝利。落選者立即上前擁抱獲選者:「交給你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No Side》鼓吹的卻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非常不人性,卻非常煽情,完全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

凡夫俗子做不到的事,電視劇來幫你完成。心頭不捨的你,這時也只好鼓掌喝采了。

奧運前夕看到《No Side》這齣戲,運動啊運動,人性啊人性,我期待奧運競技場上人性碰撞運動的火花!

No Side:逆轉人性測試

你在職場上表現亮眼,對手不惜重金挖角,邀你跳巢,你是喜上眉梢,欣然接受,還是難捨舊情,不願拋棄夥伴,斷然拒絕?

日本TBS電視台製作的《No Side我們一起逆轉吧!》雖然是2019年日曜劇場作品,2024年夏天才追上這齣戲,依舊深受激勵,絲毫不覺得戲舊情老,好戲就要有這種馬拉松的勁力。

《No Side》其實就是橄欖球與職人戲的混血,大泉洋飾演的常盤汽車工廠經營戰略室副室長君嶋隼人 ,因為反對常董瀧川桂一郎提出的風間商事收購方案, 被下放去擔任工廠附屬球隊太空人隊總經理。這是一隻屢戰屢敗,排名墊底的球隊,每年還要吃掉公司14億預算,註定是優先解散的單位,全劇講的就是君嶋隼人如何演出逆轉勝?

現代球員不只是會打球而已,君嶋隼人一方面設計社區服務當志工,還開設少年隊、經營粉絲群;另一方面以生存危機激勵球員奮戰,還能以家人般互相關心扶持。因此,墊底球隊竟然以全勝之姿打進決賽,粉絲人數更是驚人成長。

《No Side》前五集就已經讓爛隊變強隊,好戲卻在此時才上演。太空人隊既然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競爭對手出高薪挖角王牌,既可削弱對方實力,也可厚築己方羽翼,而且是坐享其成,註定你輸我贏,何樂不為?

充滿祝福的分手,其實是人生最難達到的境界。你領高薪,往高處爬去,昔日同袍就已經矮了你一截,既得忍受遭人拋棄的創傷,還得面對日後遭你輾壓的苦痛。一旦你還是趾高氣昂揚長而去,那種失落創傷更是倍增。

君嶋隼人的危機處理是先動之以舊情,百般留人,一再碰壁後,武器只剩不發離隊同意書。如此一來,就算你跳槽了,也有一年無法上場比賽,此舉不但兩敗俱傷,也虛耗了球員青春,雖然三輸,卻能將損害控制到最低,任何一位球隊經理都會這樣保護球隊(自己)。

《No Side》最勵志的劇情就在於算計歸算計,志氣歸志氣。留你,我們一定強大;你走,我們就要變得更強。以前是戰友,今後是敵手;球場下我們還可以是朋友,球場上就是拚死作戰,不能甘苦共嚐,就終須一戰,而且不管最後勝利歸誰,決志不輸的奮戰意志才是逆轉勝的唯一資產。

做不到,是人性;做得到,人生或許就不一樣了。

網走番外地:雪地硬漢

1965年出道沒多久的高倉健主演了石井輝男執導,東映公司出品的《網走番外地(あばしりばんがいち)》終於成為票房紅星,電影一出場就是他被押解坐監時那副痞子流氓,大屌不甩的桀傲德行,應該就啟發了周潤發在《英雄本色》的小馬哥表演。

《網走番外地》主要場景就是北海道的網走監獄,輻射狀的建築設計適合監控人犯,曾經是知名監獄,如今不再關人犯,改成了旅遊景點;狹窄的空間,冬天的暖爐設計,刑求犯人的型具……都很吸引人,可惜主管並沒有動用高倉健主演的電影場景來做宣傳,以至於網走監獄一遊的旅客未必知道高倉健曾經在這裡演過一系列的網走電影。

《網走番外地》的編劇和小說原著伊藤一曾在網走刑務所工作,所見所聞都是血淚素材,電影劇情其實是很典型的黑幫電影套路,主角迷航必定是家庭不幸,交友不慎,主角橘真一(高倉健飾)少年時代遇上動輒拳腳相向的暴力繼父,個性偏激叛逆,誤交匪類後,血氣方剛的他犯下了多次的傷害罪,入監後火爆依舊,卻因不想重蹈覆轍,爭取假釋機會探視病危母親,偏偏在雪地出勞役時,同監獄友集體脫逃,手銬纏身的他被拖著上路,還捲入殺人與傷人命案,一心一意想要回頭的他,再等一個月就可獲假釋的他,真的回不了頭了嗎?他的無奈、遺憾與憤怒都在蓄積觀眾的期待。

網走監獄位於雪地北國,冬雪紛飛白茫一片,想逃都不知道該逃往哪去?犯人聞網走之名頓覺人生無望,其來有自,亡命之徒鋌而走險則是對抗命運的跳牆選擇,從森林逃竄、沿山攀爬、斜坡滾鬥、板車失控到臥軌斷鍊,積雪盈尺的白茫實景,風雪加速的呼嘯晃動,都明白標示著越獄艱難,拍片更難,雪越厚越深,電影的戲劇感就越巨大,更別說一路跋涉前行,舉步艱難的高倉健了。

雪白可以是絕望, 也可以是重生;雪凍是氣候也是心境;雪地必須奮鬥才能求生,所有與雪相關的形容與連想,都讓高倉健悠遊其中,演活雪地硬漢。

丹波哲郎在《網走番外地》飾演一心一意協助橘真一假釋的教誨師,偏偏越獄逃犯卻誤傷了他的妻子,也使他從寬恕天使變成緝兇使者,他的轉變應該是戲劇高潮,偏偏《網走番外地》最弱的地方就在於角色身心轉化的過程都太簡略,少了命運弄人的細節,還沒有完成立體雕塑,就直接跳入下一格設定中,丹波哲郎如此,高倉健的轉變更是如此,即使雪地雪景那麼雄偉厚實,時隔六十年依舊看得到當年拍片的野心與本事,可惜劇本貧血,未能激盪出人性煎熬,一切都可預期,少了磅礡氣勢,殊為可惜。

高倉健會唱歌,也出過唱片,《網走番外地》的主題曲就是他擔綱演唱,蒼涼悲情,吻合浪子回頭難的心境,六十年後重溫舊曲,似乎也看見了他昔日走紅影壇的聲形魅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sK6NpG97c

哥吉拉-1.0:大和戰魂

請容許我用兩組等式解讀《哥吉拉-1.0(Godzilla Minus one)》。

第一式:
原子彈made in USA
哥吉拉made by 原子彈;
所以哥吉拉=made by USA
哥吉拉毀滅銀座=USA毀滅Japan

第二式:
神風特攻隊made in Japan.
自衛隊made by Japan
神風+自衛隊打敗哥吉拉=Japan打敗USA。

第一式交錯第二式推衍而出的結論就是:那一場二戰沒打完的「聖戰」,就交由戰場餘生的敗戰男兒以老舊戰艦和未完成的震電戰鬥機去執行。殘兵敗勇能夠制伏哥吉拉,其實就是大大吐了口憋在心裡的敗戰怨氣。

因為家園半毀,強國束手旁觀,神風男兒必須自力救濟,《永遠的三丁目》那種打落牙齒和血吞,從廢墟中再次站起來的東洋豪情,正是導演山崎貴玩得最得心應手的煽情手段,而且這次不再「求死」,而是「求生」,唯有活下去,才有明天未來,其實是很能引發共鳴的呼籲。

全片坦承戰場如地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是幸福的,算是旗幟鮮明的反戰訊息。但是面對敗戰責任,只批判了軍閥無能,以軍士為芻狗,卻未細究發動戰爭,塗炭生靈的罪孽,以及當時群眾的瘋魔、盲從與鼓譟。

電影一刀切開政府與民眾,以集結民間之力就能打敗哥吉拉證明東洋戰士的神武英勇。這款敗戰療傷觀點,紓解了日本男女的積悶,勢必刺激曾遭日本帝國剝削凌虐的亞洲諸國,《哥吉拉-1.0》悄悄在Netflix上架,多少說明了電影發行上有過的糾結。

撇開意識形態而爭辯,《哥吉拉-1.0》的特效確實升格了傳統特攝片框架,都市戰、海上圍獵和空中挑釁都避開了容易穿幫的模型比例,給人立體質感,只能在家用電視螢幕上觀看,確實可惜。

伊福部昭的主題旋律是歷經七十年也絲毫沒褪色褪流行的金曲,樂聲響起,熱血沸騰,海馬迴裡滿滿的和聲共鳴,召喚出昔日積累的所有感動;佐藤直緒的新配樂也很有撫慰能量,哥吉拉得著新世代的音樂色彩,讓人耳目一新。諸多技術表現都讓人擊節叫好。

至於神木隆之介飾演的神風男兒敷島,在戰火中迷失信仰,在拼湊家庭中找回溫暖,明白人生在世的意義,以行動找回尊嚴,同樣也是山崎貴對大和魂的委婉書寫。他知道如何從廢墟中重建國魂,也唯有如此,哥吉拉才能從輻射怪物搖身一變為護國神獸,脫韁野馬轉化成千里寶馬不也同樣得經過一番生死搏鬥?

最懂哥吉拉的是日本人,最會拍哥吉拉的也是日本人,《哥吉拉-1.0》把起跑線拉回到胚胎出生的原初時光,面對陳年痛史,繼續推崇「我皇御统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岩,直到巨岩長青苔」的建國信念,算是成功的日本愛國電影,看到哥吉拉一直長大的身形,你也能明白「神獸」的成神之道。

華之亂:深作欣二行草

深作欣二執導的《華之亂》,璀燦如花,潮浪激撞,為信念與激情而活的文學家們為日本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百花齊放的文藝情貌,留下了一個只能以「亂」來形容,卻「亂」得讓人心馳神往的時光縮影。

《華之亂》的縱軸是吉永小百合飾演的女作家與謝野晶子,她先是迷戀作家謝野寬(緒形拳飾演)才情,不顧人家已有妻室,登堂同居(那是排除萬難,就是要愛的前衛激進);其次,她和寬育有十一個孩子,卻能靠一個人一枝筆,養活全家老小(那是文字有重量亦有身價的啟蒙年代);認識支持工運的富裕作家友島武郎(松田優作飾演)後,激情再度燃燒,竟然放下生病的孩子奔赴北海道情郎懷抱(那是不惜背負罵名,也要再愛一次的癡愚浪漫);最後則是關東大地震後,接納無枝可棲的回頭丈夫,相信即使船沉國滅,也要從廢墟重生(那是珍惜生命,堅持人生就是要好好活著的勇敢堅毅)!

《華之亂》的橫軸則是透過與謝野晶子的交遊,編織出大正年代的文人百相,既有忙著唯心示愛,卻無力持家顧家的浪子文人;亦有無政府主義與共產主義被政府視為洪水猛獸,文人依舊前仆後繼,沒飯吃亦要搞出版刊物的窮酸豪情;更有為了落實理念,不惜將家產分給佃農,有勇卻無謀的友島武郎,還有能歌善舞,開啟日本新歌風貌松井須磨子(松坂慶子飾演),還有因為催稿愛上作家,不願再做丈夫珍寵洋娃娃的前衛記者波多野秋子(池上季實子飾演),甚至身體力行,以上吊殉情實踐友島武郎〈為了愛情不惜一切〉(惜みなく愛は奪ふ)理念,還有堅持無政府主義被軍人甘粕正彥大尉虐於東京憲兵總部的大杉榮與伊藤野枝夫婦……每個角色都有稜有角,組合成有如萬花筒的時代樣貌,每個人名都是大正時代的文藝拼圖,文采風流都值得追蹤細究。

例如:周作人就曾在友島武郎傳出自殺死訊後,撰文追悼,並引述他的文章讓讀者想見他的信念與風采:

吸引我觀賞《華之亂》的魅力有三,依序是吉永小百合、松田優作和松坂慶子。結果是松田優作勝出。

飾演富裕作家的他,一出場就是戴著遮風鏡、開著外掛邊車的德式軍摩托車,帶著女記者出遊,不顧一切橫衝直撞的囂張狂放。《華之亂》是松田英年早逝前的倒數第二部作品,《黑雨》中的重機殺氣,《華之亂》的邊車直撞,都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富家文人氣質就是與眾不同,線框造型的眼鏡、雙鬢削修、衣著講究、古董相機與留聲機的細究確實盡得大正文人的流行風貌,甚至仰賴舒伯特名曲「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的宛轉旋律與歌詞:

得出「所有的美麗都是寂寞的」結論,坦白說,其實是極煽情又直入人心的追求高招,讓也執迷詩情意境的與謝野晶子亦無從抗拒。

至於最後也是在「水上吟」的歌聲中偕同波多野秋子懸樑殉情,當然也是深作欣二耽美溺情的美學選擇,問題在於劇情處理太過簡略跳躍,友島武郎到底愛的是誰?他的猶疑不定,讓觀眾困惑,也讓與謝野晶子只能黯然泣下,失去了為愛歎息的感動。

劇本的粗疏,無損於松田優作的表演,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光透過《華之亂》詮釋人生迷航,透過《黑雨》極盡生命陰鷙,留給影癡難忘回憶。

演得太用力是吉永小百合和松坂慶子共同的毛病,深作欣二顯然太愛松坂,不管是歌劇版的《復活》或者後台的爭辯,以及哀傷情人島村抱月猝逝,縱情歌舞的個人秀,做為獨領風騷的前衛女優,松坂這三場戲都太恣意狂放,凸顯不屑俗同的傲與癡,深作欣二給足了空間與特寫,可惜松坂氣質在悶在騷,誇張縱放非她強項。

陽光氣質是吉永小百合無人匹敵的超能量,克己復禮的節制與犧牲更是賺足觀眾眼淚的法寶,卻也局限了她的表演彈性,特別是對人生陰暗的鑽研與詮釋,《華之亂》中,她要面對為愛癡迷、為寫作燃燒、還要撐起家庭重擔的三重挑戰,可惜,吉永小百合對緒形拳與松田優作並不來電,眼神與肢體都欠缺勾動電光石火的化學效應,至於文字世界能帶給她多少慰藉?劇本只勾了邊,沒能提供足夠細節(寫短詩條幅就能養家,她的文采如果著墨更多,才更能體現與謝野晶子的時代地位。文人不像文人,情聖不像情聖(癡迷有之,果決不及,豔情血性盡付春夢,更少了直率本色)。

只有十位子女集體起身對她為愛出走的挑判與挑戰的那場戲算是全片高潮可惜小百合終究只能轉身伏案哭泣,未能就情欲自主的嚮往與追求給出一個理直氣無需壯的捍衛說明,她的弱怯只讓人看到氣虛,還不如緒形拳那種賴皮到底的廢男德性,雖然看到無政府主義信徒被官兵押解時,只有她敢於挺身給贈乾糧,多數時刻終究還只是一位困在傳統框架中的傳統女人(偏偏那是吉永小百合最擅長的困局書寫)。

深作欣二擅長行草,角色刻畫及運鏡揮灑偏好豪放不羈之勢,但要細究工筆,破綻就多,簡單來說就是得其形,未得其神。《華之亂》的時代風情有如繁花綻放,但要細品花香,就淡而無力了。深作欣二終究是工匠,而非藝師。

吉卜力:榮譽金棕櫚獎

第77屆坎城影展5月20日頒發特別金棕櫚獎(Honorary Palme d’or ) 給日本知名動畫公司吉卜力工作室(スタジオジブリ),感謝聯合創辦人宮崎駿、高畑勳、鈴木敏夫從1986年創立以來,開創動畫世界的諸多可能性,由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代表受獎。

坎城影展總裁Iris Knobloch頒獎時特別感謝吉卜力工作室帶給電影世界的魔法。

宮崎駿則在預錄的影片中表示:「我不知道這是什麼,不過,還是謝謝你們。」果然很有「日本男兒不該喜形於色」的宮崎本色。

坎城影展以往頒發的特別金棕櫚獎都是針對個人,吉卜力是第一個因為工作室的集體成就獲獎(包括吉卜力公園和吉卜力博物館)。

一直扮演幕後協調監製角色的鈴木敏夫還親手繪製了一張海報送給坎城影展表達謝意,推手兼做畫師,也是有趣花絮。

坎城影展也放映了《小梅與小貓巴士(Mei to Koneko Basu)》、《尋找棲所(Yado-sagashi)》、《酵母與蛋姬(Pandane to Tamago-hime)》和《毛毛蟲波羅(Kemushi no Boro)》四部宮崎駿創作的短片,多數只有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才看得到的作品,所以主辦單位還高興宣稱其中三部是歐洲首映。

此外,坎城也要特別放映最新紀錄片《宮崎駿與蒼鷺(Hayao Miyazaki and the Heron)》,這是宮崎駿特許的導演兼攝影師荒川格(Kaku Arakawa)一路貼身跟拍的作品,日本NHK上個月才播出《吉卜力與宫崎駿的2399天(ジブリと宮崎駿の2399日)》,讓影迷看見了繪製動畫時,大師也會搔頭、抖腳及猛抽菸的焦躁本色。

荒川格以前還拍過《宮崎駿的十年瞬間》,紀錄下整個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崖上的波妞》、《來自紅花坂》到《風起》三部動畫長片的點點滴滴,當時《蒼鷺與少年》的點子可能還靜靜躺在宮崎駿的腦海中,既然不退不休的宮崎駿又完成了新片,曾經以「不了之人(終わらない人)」形容過宮崎駿的荒川格,責無旁貸要再把自己追隨左右,看著宮崎駿完成《蒼鷺與少年》的始末再整理出來,相信更完整的《宮崎駿與蒼鷺》又會是另一個備受注目的焦點了。

感想之一:紀錄大師要早早行動。
感想之二:NHK有眼光,手筆大。

宮崎吾朗領獎後的反應很有趣,他最開心的是金棕櫚獎有盒子裝,不必煩惱打包問題。上回到洛杉磯領取最佳外語片奧斯卡獎時,找不到包裝盒,只能拿飯店浴巾包好獎座帶回日本。

倍賞千惠子:驛的奔放

日本大導演山田洋次曾經形容高倉健:「他那對眼睛有一股勾魂攝魄的魔力,他的眼睛裡載滿了悲哀和喜悅。

日本名導演降旗康男則是直接捕捉他的濃眉、凝視、低頭和不語,說盡高倉健「心中無限事」,《鐵道員》和《夜叉》如此,《驛》更是除了眼神還加上了耳朵。

《驛》的劇本出自名家倉本聰之手,描述高倉健飾演的三上英次警察,射擊精準,獲選代表日本參加奧運競賽,本是為國爭光的英雄,但未能奪牌,也導致妻離子散。另外,他也未能即時防堵同伴遭歹徒狙殺,進而成為雙手沾滿鮮血的狙擊手與執法警員。於公於私,他都成不了自己想為成為的那個人,更別說英雄了。執勤時獲得的掌聲與喝采,都是站在同袍的屍體上換來的,至於歹徒家屬的哭泣與叫喊聲,更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那份倦怠、孤寂與失意,全在眉宇間。

倍賞千恵子飾演的酒店老闆娘桐子讓三上英次臉上有了光采,桐子開的小酒館就命名為「桐子」(與田中裕子飾演的螢子在《夜叉》中開的酒館名叫「螢」,異曲同功),在積雪盈尺的寒天夜裡,小酒館的燈籠與熱酒,正是斷腸人最好療傷取暖的場域。

倍賞千恵子的率真直放對照高倉健的鐵硬孤單,剛好解釋了為何冰山也會融化?桐子在觀賞許冠文主演的《半斤八兩》笑到東倒西歪,在咖啡館裡會歡天喜地發現你是雙魚我是摩羯,天造地設要在一起,或者是在大雪紛飛的街頭喜出望外買到一隻玩具;最後則是在跨年夜裡,溫著小酒,斜靠在高倉健身上,懶懶看著電視上的紅白大賽轉播,那種恬淡知足的幸福,那份安全信靠的倚賴,終於換來硬漢想要辭退警職,來到小鎮共老的心動。

《驛》的唯一一場床戲,不對,根本不算床戲,只有桐子微微徜徉的一個淡出鏡頭,大家心領神會就好。緊接著是她穿戴整齊抱著高倉健說:「對不起,我剛才叫得太大聲了。」以前的男人曾經這樣說她,眼下的這位男子則連聲說不會不會。枕畔歡情一句話就交代完畢,而且豔情指數超標,這是煽情高手特有的天賦,降旗康男當之無愧。

桐子對英次的癡心還在於她會研判期程,專程到碼頭或車站迎接遠行歸來的,不期而遇的驚喜,也讓硬漢的鐵石心腸有暖流川過。攝影師木村大作非常會拍雪景,《驛》中的北海道雪景與港口不但美得如詩,也能映照英次心境,賞心悅目又能言情敘事,功力非凡。

然而也在碼頭車站時,眼神銳利的英次察覺到桐子的肢體與眼神有異常反應,單刀直入問出了桐子的前男友往事(他卻一直保守秘密,沒向桐子坦承自己是警察),進而連結到牆上的通緝犯圖案,就在最心愛也最想共老的女人面前開了槍。

倍賞千惠子出現前,《驛》是高倉健的個人秀,倍賞千惠子一登場就均分了光采,高倉健還是那個高倉健,倍賞千惠子卻不是《遠山的呼喚》的那個倍賞千惠子,她回頭質問高倉健的眼神,遞出火車時刻表的木然,都比子彈或匕首更尖銳地刺進高倉健的胸膛。高倉健因《驛》稱帝,倍賞千惠子卻沒能共享殊榮,誠屬遺憾。

城市獵人:越瘋越來勁

排球少年:鴉貓大戰鬥

那顆沾滿汗水的球說了兩件事:首先,汗水是拚到底的青春物證,烏野高中和音駒高中的球員都不想輸,尤其是來到賽末點,誰都不想讓球在己方場地落地;其次,比賽一定有輸贏,球上都是汗水,又溼又滑,讓天才舉球員也無力迴天,應屬非戰之罪,不致終身懊惱。

Netflix上有四季的《排球少年》影集,所有角色及賽局幾乎都輪過一回,核心角色日向翔陽和影山飛雄的青春決志和球技覺醒都已經反覆致意,比賽一場一場打,球員一場一場進化,還能有多少新意新觀點?對創作者和觀眾都是艱難考驗。這一集《垃圾場的決戰》只講了烏野高中和音駒高中的一場三戰兩勝賽,打滿三局是必然,都打到deuce,就太刻意了些,電影聚焦在日向翔陽和孤爪研磨的對決,而且重心擺在孤爪研磨身上,其實是很高明的選擇。

孤爪研磨平時懶洋洋,講話慢吞吞,就是一副人生沒啥樂趣,也不會特別興奮的冷漠男生。打排球從來他的人生志願,「沒有特別喜歡,只是因為朋友在打,如果自己不打會讓朋友難過」,他是被動配合才參加了排球社,但他更寧願打手機遊戲機。輸贏不形於色,他的慢與冷,卻是一位舉球員最需要的特質,冷靜不急,才能精準判斷球場形勢,精準把球傳向最適宜的位置,給最能得分的球員得分。

因為他非常冷淡又莫測高深,日向把他列為一定要打敗的對手(他對每位強者都有類似豪語),孤爪默默觀察到日向的茁壯與多變,也從原本不苟言笑的雙眼綻放出要打敗日向的光芒。沒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懊惱計較,而是「遇強就要更強」的青春爭雄,你進一尺我跳一丈,眼神對望時沒有妒與恨,只有我要再上層樓的咬牙拚力,「小不點」日向依舊有著重要戲份,只是功能成了觸媒轉化劑,而非化學變化的直接生成。兩人在網邊的眼神對望,讚許對方的「有趣」,打出一場「不能重來的比賽」,就算被怪招打趴在地上,也會逼出一句「好開心!」的讚美詩,成就了電影版最熱血的場景。

《排球少年》擅長召喚青春志氣,透過一顆沾滿汗水的排球,讓音駒高中的貓又教練在賽後總評說:「該檢討的以後再說,謝謝大家打出了一場精彩好球。」精彩在精神,也在人格,更在志氣,如此青春,如此勵志,《排球少年》票房破億,說明了電影知道如何與特定族群對話。

夜叉:風情風騷與風流

牙刷與筷子都有好戲,你怎能不讚歎田中裕子?!

風騷與風情如何區分?往往只能心領神會,很難逐字解說,細辨分明,田中裕子卻能將風情交付牙刷,風騷交給筷子。

田中裕子以苦情阿信走紅,與高倉健合作的《夜叉》則是她登堂入室後,更上層樓的蝶影飛舞。

《夜叉》中的田中裕子是從大阪來到海港開設居酒屋「螢」的風塵女螢子,螢是螢火蟲的螢,雖然只是暗夜中的小微光,卻很能吸睛聚睛,漁港的漁工們因為她,夜晚有了去處,魂夢有了綺想,漣漪雖小,卻已足夠澎湃男人胸膛。

那個清晨,螢子起個大早,愉快又輕鬆地刷著牙迎接晨曦,口氣芳香,穢氣全消,肢體和表情全都透露著她的好心情,人若自在,風情天成,信步走到戶外,剛巧遇見捕魚歸來的高倉健,隨手抓起船上一尾大魚往岸上一拋,螢子喜出望外,手舞足蹈,歡情洋溢,即使嘴裡還咬著牙刷,人比魚嬌,高倉健也滿面春風,此情此景,好生值得。

《夜叉》中的高倉健有妻室,田中裕子也有男人北野武,不該有交集的。只是北野武好吃懶做又好賭還吸毒,百無一用,又屢勸不聽,螢子把存摺給他,為他流產,還得忍受他藉故鬧事,拿刀追砍的種種不堪,高倉健飾演的修治看在眼裡,更加不捨螢子,於是出手相助,人生情義,有義有情,義重情深,極難區隔,百鍊鋼終究難敵繞指柔。

李後主寫小周后的偷情詩「菩薩蠻」中有一句:「一向偎人顫…..教君咨意憐。」螢子感受到修治的好感與情意,加上良人不良,難得有情郎,她也會放電,田中裕子的詮釋就得著「一向偎人顫」的精華,黏著靠著的那款「依偎」,黏纏後還會「抖顫」的那款嬌無力,就算是鐵打金剛也無處遁逃。

但是這段情得不著祝福,修治的妻子冬子察覺異樣,追隨來到居酒屋,三人對飲,意在酒外,怎一個尷尬了得,名不正,言不順的螢子除了一飲而盡,讓出主權,還能有何對策?千言萬語向誰說?

尾勁出現在修治夫婦離去後,席有餘溫,筷有餘香,螢子坐上修治位子,把玩起修治的筷子,輕輕放進嘴中,想的、念的、沒能做到的……都交給了筷子。她骨子裡的騷動,無需言語,人盡皆知,田中裕子的個人秀,絕非「精彩」一詞足以形容了。

牙刷是天成,筷子是刻意。田中裕子詮釋「戀愛中的女人」,既有素樸風情,更有萬般風騷,田中裕子詮釋的人生風流,讓《夜叉》有如一張蜘蛛網,一旦飛身撲網,萬難脫身了。

此時的高倉健要做《北非諜影(Casablanca)》的亨萊萊.鮑嘉(Humphrey Bogart)?還是《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答案就留待大家重看《夜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