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大海的老師:傷痕

安東尼奧是老師,課堂內外,他稱呼每位同學的名,也請同學以名叫他。師生不是上對下的關係,教與學互有增長,這款眾生平等概念,當然不見容於威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電影中的孩子初次看到安東尼奧靠近,就連忙掩頭護腦,因為以前的神父老師動輒體罰),Patricia Font執導的西班牙電影《承諾大海的老師(El maestro que prometió el mar)》用這款起手式,讓觀眾認識男主角安東尼奧。破題有力,加上Enric Auquer舉手投足散發的溫柔微笑,為全片帶來陣陣暖流。

《承諾大海的老師》歸屬於西班牙轉型正義電影的脈絡,安東尼奧老師是無神論者,勇於為弱者發聲,在西班牙內戰時期容易被法朗哥元帥當局叩上共產黨名號,私刑槍決,安東尼奧的命運早可預見。電影的重點在於他來到偏鄉小鎮任教,只有短短一年,究竟能留下什麼呢?

安東尼奧並非眼高手低的夢想家。他只告訴家長一件事,你可以想見你家小孩二三十年後會是什麼模樣?是窩居小鎮?還是看見更大世界?前景與願景的想像,不就是教育的初衷?其次,他告訴不識字的小男生,你想念獄中的父親,如果他能讀到你寫給他的信,他一定會很感動。學習一定要發自內心,動力才巨大。第三,他隨身攜帶一台袖珍印刷機,可以檢字,可以排版,塗上油墨覆蓋紙張,就可以把自己的作文印成書冊。他和孩子們攜手完成一小本一小本的學習小冊。

電影的敘事從安東尼奧的學生的孫女Ariadna(Laia Costa飾演)發動,她接獲通報得悉有人從不義遺址挖出了百人亂葬崗,其中可能有曾祖父的遺駭。Ariadna不懂何以祖父絕口不提這段往事?連母親都不知情?如今祖父中風,不能言語了,她要如何完成這則殘缺的失落拼圖?

只要有Ariadna出場的戲,她都像是吃了火藥,永遠一張臭臉,以及沒人理解的悲憤(目的是要強調高壓統治下人們避談真相的恐怖陰影),Laia Costa帶著悲情來詮釋受害遺族,讓母親都成為出氣筒,就像是一根緊繃的弦,隨時都會斷裂,人人避之唯恐不急,如此又能還原或接近多少真相?這也使得往事追憶只能以硬切的方式接續登場,少了按圖索驥的敘事動能。還好,安東尼奧的溫暖總會適時緩和調劑,讓真相一步步揭開在世人面前。一緊一鬆之間,真人實事的歷史才得似娓娓道來。

片名《承諾大海的老師》直接道出了安東尼奧的神韻,電影也結束在大海之前,但是,75年的歷史傷口還沒結疤。電影落幕後,你或許會回想,過去是否遇過承諾大海的老師?而你也終於得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