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熱情不見了

kar-wai_thumb
熱情隨著年齡增長而衰減,是人之常情,馬齒日增,熱情因而就益發珍貴!

熱情何價?一切要看你用什麼標準來看待生活,來衡量人生!

九0年代初期我曾經多次前往坎城,飛一趟歐洲很辛苦的,兩個星期裡每天要採訪三個以上的記者會,在各國記者前面爭取發問機會,寫上三四千字稿子,每一關都是很辛苦的考驗,往往天還沒亮就得出門趕著去看早場的電影(坎城的早場電影常常是八點半開演,不提早半個小時進場,有時候還擠不進去呢!),往往到夜半時分手拖著疲累的身軀走出戲院,一天之內看個六七場電影,對我而言,是稀鬆平常的事,眼睛花不花?頭昏不昏?我的答案都是:「不會!」

電影是燃燒熱情的行業,熱情不足,就別玩電影,別迷戀電影。

台灣人看電影的熱情是不是衰退了呢?答案其實相當明顯。國片票房嚴重衰退,外片票房就算有好萊塢獨撐大樑,很多時候亦是門可羅雀。

王家衛導演日前接受香港英文南華早報訪問時指出:「香港觀眾少了看電影的熱情,導致香港影業的蕭條與沒落。」

熱情,這麼重要嗎?

wkw 在物以稀為貴的二十年前,台灣的普羅大眾為了看成龍、許不了、《殭屍》系列、或《好小子》系列的電影,都願意大排長龍;台灣的知識青年對國際名片高度渴盼,所以每年的金馬獎國際影展都有人漏夜大排長龍,就為了爭睹少數只映演一兩場的大師經典;如今,商業市場只剩周星馳作品還可以看到長龍陣仗,其他都可以隨意就買到票,如今,主要城市都有影展,藝術經典亦是獨立片商經常進口的片源,但是很少再看到長龍。

王家衛提到「熱情」,是因為四五六年級生都曾經歷過華語電影的黃金盛世,當年,好萊塢電影有拷貝和映演家數限制,不受限制的華語電影因而成為市場主流,電影成為闔家大小追尋娛樂的主力消費方式,大家願意看華語片,也熱情討論著電影的故事、角色和造型,觀眾的熱情支撐起電影工業源源不絕的生產線。

這股熱情風潮,在華人世界如今業已渙散,日本人亦無力迴天,但是南韓人卻一枝獨秀,王家衛始終忘不了他去南韓的釡山影展時,見到有影迷坐了六小時的車只為趕來看一部電影。有這麼熱情的影迷,才會燒旺出如日中天的南韓影視產業,也才能刺激電影人拍出更多的好看作品。

電影沒落的原因很多,盜版電影的猖獗是其中之一。盗版的表象意謂著人們貪圖方便及私密,然而,盜版猖獗更意謂著人們不在意品質,只求囫圇吞棗的心靈麻痺及生活品質的低落,王家衛很愛從城市的景觀來判斷人民的熱情,他認為香港市容在九七之後已逐漸老化,老化就容易保守,就容易含混,就不再熱情;但是也不是急於更新,急於尋找新座標的城市,就一定有熱情活力,那是一種集體意識,一種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

十五前,王家衛來到初初解嚴後的台北,震驚於台北人的民主、富麗與快樂,多年後在在他的電影《春光乍洩》中,透過飄泊無根的港仔眼光,滿懷感動地向世人介紹燈火輝煌的台北木柵捷運列車和熙來攘往的台北遼寧街夜市;十五年後,這一座曾經讓王家衛動容的城市,同樣的人民,同樣的日出日落,台北老化了嗎?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你還是會經常看到一位五十歲的中年人混跡在年輕人群中看著院線電影,人老了,心不老,熱情的火苗不願意就此飄搖,殘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