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裡有太多的昏君角色,多數導演都懶得用心處理,以致於昏君幾乎都長成相同模樣,三國演義裡的漢獻帝不算昏君,只是鬥不過曹操,麥兆輝和莊文強的《關雲長》,給了飾演漢獻帝的王柏傑另有新意的詮釋空間。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留下無數讓人瞠目結舌的梟雄往事,其中,他與漢獻帝之間的關係是既利用又玩弄,對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則是頣指氣使,戲弄於股掌間。
名為君臣,曹操對漢獻帝的強暴態度,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四回「國賊行凶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中,描寫的最是讓人心驚,那是漢獻帝傳出了衣帶詔血書,交給驃騎將軍董承發動反對曹操的奪權政變,但被曹操發覺制伏,不但殺了董承全家老小,還帶劍入宮,要來殺董承之妹董貴妃(正史上董承是董貴妃的父親)。看到怒氣沖沖的曹操進宮,漢獻帝先是打馬虎眼,假裝不認識董承,故意牽拖出董卓相抵,當場就被曹操罵了一頓。曹操隨後要殺董貴妃,皇帝於是以董妃懷有五個月身孕乞饒,險些身首異處的曹操,回答得更乾脆:「豈得復留此女,為吾后患!」皇帝還想留住一線生機,於是討價還價,祭出緩兵之計,希望曹操先將董貴妃打入冷宮,生子龍子之後,再殺。曹操當然不肯,順口接說:「欲留此逆種,為母報仇乎?」於是拿出白布,就在宮門外勒死了董貴妃。
連皇帝都敢罵,都皇帝的女人和龍種都敢殺,曹操睥睨自雄的囂張氣焰,確實讓人看得目瞪口呆,麥兆輝和莊文強聯合執導的《關雲長》顯然從這段演義故事中找到了不少靈感,於是另外呈現了別有所圖的漢獻帝,也讓台灣影星王柏傑在詮釋傀儡皇帝的戲份上,有了不俗的表演。
過去的歷史電影中,對於昏庸帝王的描寫幾乎都懶得多費心思,不外乎千篇一律地用「好玩又怕事」的小人德行來形容,例如李仁港執導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就找了「小胖」錢志君來演出劉禪(阿斗),諸葛亮有模有樣地在雪花紛飛中唸起出師表時,他卻一味打呵欠,諧弄佞臣;例如陳凱歌執導的《趙氏孤兒》中找出彭波飾演沒大沒小,嘴巴老沒正經,老在群臣搬弄是非,甚至還會射彈弓惹禍,卻又不敢承認的晉靈公,最後沒個好下場,絲毫不讓人意外。這些角色歷史都有定論,很難,也無需另行翻案,但是如果只是套用刻板形象如數搬演一回,坦白說,演員不費力,觀眾亦不會留意,一切都只是匆匆打眼前掠過,難有記憶,坦白說,那就是浪費了。
歷史上,漢獻帝確實鬥不過曹操,但是他畢竟努力過,《關雲長》故意避開了董承與董貴妃的往事,王柏傑飾演的漢獻帝初次亮相的就是甄子丹殺了顏良,受封為壽亭侯的那場加官進爵戲,群臣見帝皆跪拜,唯有曹丞相不跪,皇帝喊起,無人敢起,唯獨曹操令下,才敢起身的戲碼,當然是前人多次搬演過的老套舊戲了,但是關雲長質疑曹操囂張跋扈,卻是麥兆輝和莊文強卻另外安排了皇帝出面替丞相緩頰的戲肉,王柏傑看似少不更事的談笑,其實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隱忍,對照後來指揮箭弩手伏擊關雲長的轉折,卻有著人處矮簷下,不得不低頭的識時務之情,皇帝容忍丞相羞辱,其實另有大志,但求來日羽翼豐實,終能翱翔天際。既然關羽要去投奔劉備,而劉備又與袁紹結盟,與曹操為敵,自然日後也是皇帝敵人,所以他既要挫敵之銳氣,亦要以狙殺名將,確立自己的戰功,累積日後號令天下的資本。
一部《關雲長》中,王柏傑飾演的漢獻帝先以龍袍帝尊亮相,既而則是在麥田裡揮汗收割,與民同苦的莊稼粗服,最後則是龍盔鎧甲,英姿勃發的戎裝造型,算是他以《九降風》成名,接連演出了有對白,但是戲份不足以感人的香港電影《十月圍城》和《神奇俠侶》後,比較有血有肉的演出了(《茱麗葉》中的那位熱血大學生,則是另一種刻板印像的重現)。特別是狙殺關羽的行動,代表著他自有主見,甚至牴觸了曹操的誠信原則,形成變相的攤牌行動,讓漢獻帝不再一如劉禪和晉靈公的膚淺平板,也算是《關雲長》替三國人物翻案的另類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