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對決:公式的困局

 

好萊塢的創作公式之一就是:先展示一個匪夷所思的奇觀,然後再逐步告訴你這個奇觀是如何建構完成的。

 

蓋瑞.葛雷(F. Gary Gray)最執導的《重案對決(Law Abiding Citizen)》緊密遵守著這則公式,可以說是標準的好學生,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樣的公式卻讓了整齣戲的中心精神。

 

影星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在片中飾演妻子與女兒遭歹徒闖入殺害的傷心男人克萊德,不料卻因警方蒐證不足,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飾演的檢察官尼克自認勝算不高,於是自做主張,向其中一名嫌犯提出減刑協商,交換他做出不利於同夥人的證詞,如此一來,他可以迅速結案,累積聲望與業績,卻完全忽略了當事人受創的心理,也忽略了司法官懲奸的天職。

 

克萊德的憤怒與不平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尼克不在乎,他主張如果罪証不足,在法庭中必敗,讓步小輸,卻換來兇手至少蹲十年苦牢和死刑伺候,其實已經是他能做的極致了,他像極了《不能沒有你》中那些死守法條,對當事人毫無悲憫同情心的官僚,差別在於《不能沒有你》的男主角只能默默接受法律裁定,導致父女父離;《重案對決》卻有能力演出驚天動地的復仇記。

la0123.jpg

 

克萊德的復仇分為兩部份,首先是血債血還,法律做不到的事,他自己來,包括原本應讓歹徒安靜地死去,他卻能變換毒液,讓壞人備受煎熬;包括,原本逍遙法外的歹徒乖乖逃進他佈下的陷阱,讓他在妻女的遺照注視下哀嚎死去。

 

這個層次的復仇,有點像卅五年前賣座《猛龍怪客(Death Wish)》式的邏輯,檢警既無能,又不負責任,有能力的受害者就來自力救濟吧!

 

稀奇的卻是克萊德對司法人員的復仇。

 

la05.jpg

克萊德對兇手的恨,可以理解與同情;對執法人員的恨,看似偏激,卻也合乎「司法不公,正義不彰」的悲憤心情,司法官員既然不能主持正義,就有虧職守,亦應該付出相當代價,差別在於,也許罪不及死的他,卻全都遭克萊德判了死刑,再以他的方式逐一索命,完成報復。

 

《重案對決》的劇情張力是克萊德套用警方辦案的模式,確認自己就是復仇疑兇,讓警方一下子就確認他的身份,而且迅速逮人;但是他明明人在牢中,復仇劇情卻依舊照他擬定的劇本在上演。前者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殺人的人也要嘗試被殺之痛,縱放人犯的檢警也要面臨自己採證不足,必需談判妥協的折磨,甚至連輕率做出判決的法官,都得在法庭中面對克萊德的詰難與羞辱…這些「反噬效應」其實是既定模組的顛覆套用,也是《重案對決》最具巧思的劇情轉折,官員的受挫與受辱,還真的有大快人心的效應(女法官的惱羞成怒堪稱經典)。

 

la02.jpg問題在於他對檢警人員的殺戮報復。導演蓋瑞.葛雷展現的「懸疑」與「驚奇」魅力在於克萊德明明不在場,命案卻能接連發生,這種「故布疑陣」的怪事結構,淡化了克萊德「為什麼這麼做」的心理煎熬,卻導引了觀眾去追究「他是怎麼做到的」線索解謎,「為什麼這麼做」才是好戲所在,「怎麼做到的」不但讓電影的格局回到了福爾摩斯辦案的框架中,也模糊了公務員「輕縱人犯」的主軸,你再也看不到有虧職守的檢查官的內心檢討,只看到了他還是能夠參與女兒音樂會的如釋重袱心情(更何況,克萊德「怎麼做到的」手法已經神奇到匪夷所思的離奇化境了)。

 

先建立懸疑架構,再說明解謎,原來好萊塢慣用的公式,套進《重案對決》之中,固然還是可以解答觀眾的疑團,卻偏離了故事主軸,失衡的敘事重心,難怪有的觀眾會悵然若失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