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有殺人執照的007肯定不想附庸風雅,靜下來好好聽歌劇的。
找一位善拍文戲的導演來拍007電影,你一定會好奇,製片究竟在想什麼?最新一集的007電影《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找來了拍過《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和《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的導演馬克.佛斯特(Marc Forster)掌鏡,果然交出了一場歌劇大秀。
這齣歌劇是新版的《托斯卡(Tosca)》,浮動的舞台,還有大藍眼睛的佈景大圖,讓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三幕歌劇很壯觀地顯現在大銀幕上。
據說,這場戲一共動用了1700位臨時演員,再靠著動畫技巧,呈現出7000人會聚觀賞的歌劇大秀,但是,平心而論,雖然氣勢非凡,卻是只有形式,少了感性內涵與共振效果。
007電影始終不乏名流淑女的各式派對,衣冠楚楚地參與歌劇演出,而且大量穿插歌劇片段,確實是過去007電影少見的場景,然而,商業電影一旦加進歌劇元素,不免就要面對「功能」的質疑,一旦形式勝過內容,一旦只求場面壯觀,卻少了實質對話,不免就會給人雷大雨小的唏噓感。
《量子危機》這場歌劇秀的真正用意在於突顯陰謀家最懂得用以「藝術」和「環保」之名來「包裝」及「掩護」邪惡交易,在一場群賢畢至的藝術表演會上,其實卻是各國政要透過無線傳播耳機進行著玻利維亞沙漠水源的交易場合,舞台上歌頌著愛情的聖潔,也被權勢染指司法,進而荼毒人命的齷齪行徑染紅了舞台,但是這齣歌劇又與007正在進行的追查行動有什麼關係呢?
顯然,馬克.佛斯特是很想重現大導演柯拉波在《教父》與《現代啟示錄》中示範過的平行剪接經典,同一個時間,卻進行著兩股相對矛盾的事件,截然對立的情緒在同一首音樂聲中相互激盪出更宏偉的視野,《教父》中教堂受洗與血債血還的索命恩仇同時進行,《現代啟示錄》則是在「女武神的飛行」中煽動著美軍的瘋狂與越南民眾的犧牲,問題是《量子危機》只學到了皮毛,未見神髓,留下「畫虎不成」的歎息。
國際權貴怕密會曝光,所以「以藝術之名」行陰謀交易之實,看似合乎情理,也能揶揄權貴人士的虛矯身段,卻給人畫蛇添足之感,因為勞師動眾演出一場「假看戲,真交易」的大秀,在科技發達的今日反而顯得太虛假做作。
其次,舞台上正在追逐流血,已經插嘴揭穿交易,也拍下了與會權貴照片的007也要從天台離開劇場,同樣也要演出一場浴血殊死戰,舞台上下的平行交叉情節是有其影像交疊魅力的,卻因屬性相似,對應效果不明顯,前台混亂,後台雜遝,目不暇給的人影晃動,只如一團熱氣滾燙流動,卻不明其詳,明明是要對照相乘,卻治絲益棼,更無頭緒。
電影音樂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劇情張力往上更推一層,如果不能相助,反而牽絆拖累,那就真的很抱歉了。《量子危機》的歌劇場景即使美輪美 奐,仍然只能算是力有未逮的失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