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絲產房:人間書房 生命力是自然界最豐沛的能量,能為軟絲提供這樣的產房,就是回饋自然的功德之一了。 有的紀錄片是從遺忘的角落裡,重新排列史實,讓人們憶昔知今;有的紀錄片則是從無人知曉的角落裡,發掘出潛藏的故事,讓人們驚訝跌歎。 柯金源執導的《天堂路》屬於前者;柯金源執導的《產房》則屬於後者。 乍看之下,2007年似乎是柯金源的豐收年,因為他接連發表了《天堂路》和《產房》這兩部紀錄片,但是熟悉紀錄片拍攝的人都知道,紀錄片必需長期累積,耐心守候,才有縱深,才會宏觀,急於收割,自然就膚淺了。 《產房》的名字充滿想像力,有人會誤以為是醫院產房或育嬰室裡的故事,很難料想到這是一部紀錄台灣海洋底層的紀錄片。 《產房》的媒人郭道仁是一位潛水教練,拍過許多的海底生態照片和影像,也因為有了他的持續紀錄,《產房》才得以呈現許多前所未見的海底奇觀。《產房》的男女主角,或者說新郎新娘,則是成千上萬,凡人難以肉眼分辨雌雄的軟絲。 軟絲是俗名,中文種名叫萊氏擬烏賊,屬於洄游性的頭足類生物,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的暖水域,每年四月到九月時就會游近海扇、枝狀珊瑚或軟珊瑚、海藻,就在上面產卵,一旦海洋生態遭到了破壞,無枝可棲的軟絲就會把卵產在垃圾、枯枝或廢魚網上,卵孵化率就會降低,成魚數量相對減少後,海洋生態就清冷失衡了。 熱愛海洋的郭道仁是有心人,1997年他到馬來西亞潛水時,發現當地人用椰子樹葉做成浮魚礁,吸引了極多軟絲聚集產卵的盛況後,他就發願要把台灣東北角金沙灣附近海域改造成一個可以同時兼做魚類資源復育、學術研究、生態潛水觀光的海灣,於是他一方面號召志工幫忙,一方面則開始研究台灣海域的軟絲偏愛什麼樣的育嬰室?經過兩年的研究與實驗,他發現用綠竹叢搭建的「竹叢產房」最受軟絲青睞,從此連續九年,每到夏天他都會下海打造這款人工「產房」,看著產卵季節,竹叢魚礁掛滿著晶瑩剔透的卵包時,他的心和臉都綻開了笑容。 是的,驚呼與歡笑,幾乎是所有人觀看《產房》時的一致反應,因為紀錄片的每一格的畫面都讓人發現台灣的海底世界是這麼的美麗,都讓人感受到這群海洋志工土法打造產房的辛勞,但也不禁要為軟絲安心產卵的盛況興奮起舞,因為生命的力量是最高級的形容詞,見証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人不能不動容,何況這還是志工為了回饋海洋,親近軟絲,刻意打造的產房。 但是,奇觀只能帶來短暫的歡愉,《產房》紀錄片的觀點不但有歷史的縱深,同時也兼及了魚礁生態的宏觀,「竹叢產房」被漁政專家視為土法,他們還是偏好傳統方法用沈船或水泥打造的電線桿礁等人工魚礁,同時還堅持竹叢也屬於人工魚礁,必需選擇適合的材質與地點,並持續追蹤管理,才有利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所以投擲前須經過核准,於是柯金源就深入海底,對比了傳統魚礁的稀疏魚群與竹叢魚礁的豐厚卵包,影像幾乎已對偏頗的政策做出了無聲的抗議了。 有海,有竹叢,還有軟絲,即使每一格的畫面都像郭道仁所形容的:「竹叢魚礁就像軟絲仔的宏偉宮殿,從各處海域巡游過來的軟絲仔,像穿著潔白的舞衣,私自相約趕來參加一場大型華爾滋舞會,軟絲仔偶而獨行、有時成雙,柔緩而優雅的在眼前閃晃、類似共舞,軟絲仔身上變化萬千如霓虹般的色彩,在海中時隱時現。牠們翻舞著裙鰭,伸展搖擺的觸手忽上忽下,或迴旋、或停頓地隨著潮浪湧起的節奏,在水層中盡情的舞著」。但是《產房》還不滿足,還要加上人的故事,人的氣息,才是最重要的。 曾經在柯金源的鏡頭前出現的一位志工,有一回在海底工作時,被線纜纏身,喪生海中,真實的生命悲劇,對照先前在影片中默默耕耘奉獻的靈魂與生命,《產房》的視野因此更加寬廣,有了海人魚三映照的生命交響韻味了。 柯金源的紀錄片掌握到了豐沛的影像,也有著生生死死的輪迴議題,在陳建年的吉他配樂聲中,清涼透心的視野和論述就悄悄滲透進觀眾的心,美麗的家園不是夢,而是在熱情和專業中才能拚就的成績,《產房》,不只是軟絲的產房,更是台灣人對海眺望,應該仔細尋思的生命書房了。 分享此文:分享到 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