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沒有槍:人生幸福

有電視的人生真的幸福嗎?
有汽車的旅程真的幸福嗎?
有網路的世界真的幸福嗎?
有選舉的民主真的幸福嗎?
跟上世界潮流真的幸福嗎?

幸福到底是什麼?幸福豈有衡量標準?幸福是無法形容的感受?還是形容詞掛帥的空洞指數?不丹導演巴沃邱寧多傑編導的《不丹沒有槍(The Monk and the Gun)》提出了上述幾則大哉問,答案其實很簡單,貧窮不是原罪,無欲無求,清風明月都是幸福,不滿足、起貪念就有怨嗔心。

導演的敘事很有一套,懂得製造懸念,情緒緊繃當下立時來個峰迴路轉,又讓人啞然失笑,滿足了懸念,也回答了提問。
關鍵點在於閉關的老和尚從廣播得知不丹要舉行首次民主選舉,政府正動員全民演練投票,就交代徒弟找來兩把槍,以消災解厄。槍加上選舉,總是給人不祥預感,喇嘛擁槍有何企圖?找槍就得走私進口,又得走不法途徑,警察也正循線追人……情勢都在暗示有事即將發生,尋槍記成為貫穿全片的核心主軸,也讓急著現代化的不丹人得著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思考空間。

《不丹沒有槍》其實是在與「貪、嗔、癡」人生「三毒」對話:相信現代化什麼都好的人是癡;不惜斥資百萬,想要收藏百年名槍的人是貪;利用選舉動員仇恨的人是嗔。與三毒相關的人都行色匆匆,焦慮寫在臉上,反而是無欲之人視金錢如無物,僧侶們更是慢條斯理,要在滿月之際追尋人生圓滿,等到因緣俱足時,還真的得能即時收下筆勢,落得一個飽滿月圓。
電影時序落在2006年,不丹國王決定交出權力,從君主專制轉向君主立憲,開始教導民眾何為民主?政黨是什麼?選舉又如何投票?從藍紅黃三色區分政黨理念最是簡單明白,偏偏黃色又是皇族顏色,所以模擬投票的結果是98%都投給了黃色,看似愚忠,引人訕笑,其實也接近君主立憲的漸進腳步。反而是傳授選舉投票實務的「解說員」,要求仇恨嘶吼,要求鮮明對立,反而像是一面照妖鏡照向靠著撕裂群眾,牟取利益的政客。
人生一旦有了「貪、嗔、癡」就行色匆匆,反而是專事消災解厄的喇嘛安步當車,優雅前行,一快一慢一急一緩之間,《不丹沒有槍》想講的話在英文片名《The Monk and the Gun》上得著哲理開示,慧根不足亦能若有所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