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金曲永恆:寫歷史

號召四十位巨星合錄一首歌是一場多艱難的考驗?「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這首慈善義賣金曲的誕生,是歷史傳奇,幸好留下了影像見證。

見證歷史,容易讓人熱血沸騰,Netflix紀錄片《那夜,金曲不朽(The Greatest Night in Pop)》就具備了這股動能。

電影見證的是「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這首慈善義賣金曲的誕生。1985年一月28日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結束後, Lionel Richie, Michael Jackson、Stevie Wonder、Ray Charles、Cyndie Lauper、Paul Simon、Tina Turner、Bob Dylan和Bruce Springsteen等四十位頂尖歌手齊聚一堂,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攜手合作錄成這首眾人合唱歌曲的傳奇。

「四海一家」在1985年橫空出世,十億人同步聆賞,在那個沒有手機和網路的年代其實是極其艱難的考驗,因為,第一,巨星們願意無償共襄盛舉,以行動告訴世人,他們會的不只會娛樂,也能兼善天下; 第二,巨星們各有行程,挪出一個晚上時間來錄音,從號召、動員、毃通告到執行,千頭萬緒,工程浩大;第三,一旦消息走漏,媒體蜂擁而至,巨星們就很難安靜唱歌了。

《那夜,金曲不朽》珍貴之處就在於既然動員了這麼多巨星,他們也即時紀錄下那個晚上的大小細節, 時隔四十年後才讓後世歌迷得見一首金曲的誕生究竟有多難!

電影本身的啟示效果有三:首先,既然在寫歷史,就別忘了紀錄歷史,不是現場有人負責拍攝紀錄,後人就只能聽歌想像巨星當夜。影像紀錄究竟有多重要?電影本身就是最佳實證。

其次,巨星難搞,眾所週知,一首歌如何打造?如何分配?誰先誰後?聲線如何串接?在在都是學問,更難的是如何搞定巨星?那個晚上沒錄完,就再難促成大家再聚首了。

第三,擔任音樂總監的Quincy Jones就在A&M 錄音室的門口貼了一張字條「cast your ego at the door」,意思就是把你的身段和或虛榮留在門外,我們來錄音做善事,就不要再把俗世那一套帶進來。說來容易,在座巨星個個都是一方之霸,怎麼可能不較勁?同台合唱更是要唱得比別人更好,絕對不能輸人。看著他們拚盡全力就為了唱好那兩句歌詞,你真的會熱淚盈眶,更別說Bob Dylan和Bruce Springsteen的即興清唱,以及Stevie Wonder的頑童性格及絕世琴藝,當然還有完全陶醉在音樂中的Michael Jackson…….

這部紀錄片其實是替觀眾上了一堂極其實用的音樂製作實務,從發想到完成,多少細節要兼顧,這部96分鐘的紀錄片根本就是千金難買的流行音樂活教材。

歌曲和電影的關鍵人物是Lionel Richie,電影從他重回A&M錄音室解說四十年前那個晚上發生在錄音室裡的點點滴滴開始,最後還聽他說了一段非常動人的「回家論」:「你要珍惜能夠回家的時光,因為有時候家還在,人卻已不在了。」(像極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四十年前應他邀請一起錄音的歌手,如今幾人健在?A&M錄音室依舊在,那個晚上的盛況早已成了雲煙,甚至歌曲也都進了歷史迴廊,偶而才能聽見一回,年輕歌迷未必能夠想見當年盛況。

和時間賽跑,世人註定是輸家,只有夢想家知道善用影像留住時間,「音容宛在」不再是告別式上的輓聯而已,這部紀錄片讓昔日天王重新以英姿煥發的模樣向世人展現了他們的青春與志氣。

黑手黨餐廳:美食神話

飲食男女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美食遇上黑手黨所生的火花,適合喜劇呈現。

「The way to a man’s heart is through his stomach」這句俗諺適用痞子,也適用老大,更是《歡迎光臨黑手黨餐廳(An Italian Gourmet Crime Story/La cena perfetta)》的主要論述。

懷才不遇的主廚Consuelo,靠著廚藝征服了黑手黨小弟Carmine。
別無一技之長的Carmine,靠著廚藝讓老大想起了家鄉味,幸福滿溢, 再無殺機。
《歡迎光臨黑手黨餐廳》的劇情縱軸完全可以預期,好看的是橫軸:通往成功的捷徑無非就是愛與回憶。
電影第一場戲是Carmine為前女友烤pizza,劇情走到中場才發現這場戲另有深意:他可以混跡黑手黨,但他更懂美食。
盧貝松的名作《終極追殺令 (Léon)》中,Danny Aiello飾演的披薩店老闆Tony,不也是心黑手辣的妙手廚師?差別在於他的精明寫在臉上,《歡迎光臨黑手黨餐廳》的Carmine一身溫情,眷戀友情,想混黑道根本不可能。好好開一家餐廳成了他的人生救贖出口。他欣賞Consuelo的廚藝,但也認同她的美食美則美矣,獨缺靈魂。整部電影的趣味就在於如何讓他的藍色啄木鳥餐廳兼顧夢想與現實。
Consuelo在電影中形容很多藝術都打眼前浮過,唯有美食進入你身體,與你的感官融合為一,從入眼入鼻入口入胃到入心,在在都是極不容易的藝術創作。區區三言兩語,具體說明了美食緊握人心的關鍵,也讓一部喜劇電影得著耐人咀嚼回味的小哲思。

導演Davide Minnella很用心,前頭看似不經意鋪排的橋段(不論是食物或童年傷痕)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逆轉功能,讓觀眾帶著笑容出場。

野火蔓延時:幽雅敘事

久違了德國導演克里斯汀.佩佐(Christian Petzold),他的《野火蔓延時(Afire)》從遠方慢慢燒向觀眾,留下難忘火痕。

淡而有味,是功力。從一開始的混沌乏味,慢慢有了暗香飄動,一路感受到幽香浮現,最後5分鐘更澎湃衝撞,濃香四溢,坦白說真是功力非凡。

德國導演克里斯汀.佩佐(Christian Petzold)的《野火蔓延時(Afire)》就展現了這麼層層轉進的敘事功力。

《野火蔓延時》描述作家Leon協同朋友Felix到海邊別墅寫作,歷經車子拋錨、森林迷路、夜半叫聲到靈感枯竭的徹底混亂,然後神秘女子Nadja與疑似男伴Devid先後現身,Leon 的情緒波動更形劇烈,他到底怎麼了?電影片名《Afire》悄悄敲著邊鼓。

有過趕稿壓力的都知道,距離截稿日期還早時,有一搭沒一搭,愛寫不寫。直到火燒眉頭,壓力破表,有人腎上腺素大噴發,不但文采燦然,而且即時交稿;有人則是唉聲嘆氣也找不到出口,不是信手塗鴉應付了事,就是一走了之,耍賴扯皮。Leon的第一個毛病就因為截稿壓力一天天逼近,他卻經常寫稿寫進夢鄉。

那場森林大火似乎就象徵著Leon的截稿壓力。初始,遠在天邊,不以為意;繼而火苗逼近,每天有空中灑水直昇機掠過,空中飄來碎絮,夜色漸漸泛紅……到最後野豬亂竄,消防車警笛大作,看得見的,聽到見的外在緊急,都呼應著Leon手稿一無是處,醜媳婦即將見公婆的壓力。電影開始緊繃的時刻就來自書稿編輯來到,開始朗讀他的書稿,等待肯定懼怕否定的惶恐與焦慮呼應著逼近的火苗。

Leon的第二個毛病則在於創作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偏見、偏聽還偏信,每天上演矯情之至的人格分裂戲碼:想要不敢要,想給不敢給。直到森林大火和心靈大火交相作用,才看清自己的毛病。

導演Christian Petzold 過去作品《為愛出走(Barbara)》和《水漾的女人(Undine)》,一開始都是步調緩慢,悠悠佈局,緩緩收線,最後則是在觀眾心中留下浩浩湯湯的餘韻,《野火蔓延時》就收得非常漂亮,殘缺與遺憾各有新生。

繁花:王家衛舊時手痕

七年磨一劍,王家衛換了新碼頭,走進電視圈,接受制約規範,也只能搬出舊時絕活,吸引舊愛新歡。

《繁花》感想之一:
選角皆一時之選,綠葉猶勝紅花。

主角們有人背影作戲;有人猛推眼鏡;有人顧盼自得;有人仰首尋夢…兀自綻放費洛蒙顛倒眾生。
陳勳奇說王家衛全靠名牌,誠然。但也要識得名牌,各安其位,堆砌有道,才能聲氣相通。

感想之二:
滿滿的王家衛簽名:
影像構圖完全複刻,疊影倒影好一屋子華麗,倩影窗影幕幕錦繡針織,有如王記食譜全點名,漪歟盛哉。問題在於:夜夜至真園,餐餐仙鶴神針,抑或霸王別姬,幾人消受得起?食多必膩,誰不懷念夜東京的泡飯?


感想之三:招牌音樂不時迴響:傷情詠歌,歡情高歌,原本就是王氏祕技。既有時間參數,又為感情指路,偶一為之,盪氣迴腸又驚豔。
集集如此,招式用老,能不唏噓?
卅年前上海灘往事,重點不在商場權鬥股市爭雄,雖然確實緊湊動人;好戲全在兒女情長百轉柔腸。幾許恩愛苗,多少癡情種。
奢盼天長地久,難忘曾經擁有,難怪最愛用的歌是「再回首」:
再回首 雲遮斷歸途 
再回首 荊棘密佈
今夜不會再有難捨的舊夢
曾經與你有的夢 
今後要向誰訴說

難捨舊夢就是《繁花》核心。


感想之四:勿忘來時路,難捨初時心。
王家衛識舊念舊,擅長從舊夢提煉甘露,卻也撩動我的舊日情思:戲在上海黃河路,夢迴台北珍珠城,多少電影大亨90 年代的浮沉起落,Once Upon In Taipei:
1993年一月臘八前夕的王家衛,還沒完成驚動天下的《重慶森林》與《東邪西毒》,和張叔平來到台北市南京東路珍珠城。沒有爺叔的台灣電影大亨小蔡,豪情壯志氣吞斗牛,千萬資金挹注香港,從峨嵋街到南京東路,王氏傳奇就此確立。
如今小蔡潛居粵閩,往昔雄心徒呼負負;王家衛已然一代宗師,花繁火紅,重唱「再回首」,不知是否還有峨眉學者的吉光片羽掠過眼前?


感想之五:《繁花》實乃當代《紅樓夢》。

寶總就是賈寶玉寶二爺,四個女子愛來恨去,念憎怨想,黃河路就是大觀園,多少悲歡離合,世態炎涼。七年叱吒風雲,終歸是蒼茫大地一場空,人走茶涼,空留跫音。
可惜了無所不在的主旋律。緃使27號紀律森嚴,依舊是得內線者得天下,有關係就沒關係,所有混世魔王全逃不出國家手掌心,香港老王也只能隨波逐流,擇枝而棲。

法國凱撒獎2024:入圍

台灣影迷對坎城影展算是關心,對於凱撒獎相對冷漠,對我而言卻是認識當代法國電影的重要參考指標,我盡力找到台灣譯名,提供大家參考,日後或可依據名單,看到法國電影精華。

/

2024 法國凱撒獎入圍名單Cesar Nominations

2024 法國凱撒獎入圍名單Cesar Nominations

Best Film最佳影片
Anatomie d’une chute /Anatomy of a Fall《墜惡真相》produced by Marie-Ange Luciani, David Thion, 導演: Justine Triet
Chien de la casse /Junkyard Dog《荒村阿狗》produced by Anais Bertrand, 導演: Jean-Baptiste Durand
Je verrai toujours vos visages/All Your Faces《洗不去的記憶》produced by Hugo Selignac, Alain Attal, 導演:Jeanne Herry
Le procès Goldman /The Gldman Case《罪後辯護》produced by Benjamin Elalouf, 導演: Cédric Kahn
Animal Kingdom《進化症候群》 produced by Pierre Guyard, 導演:Thomas Cailley

Best Director最佳導演
Justine Triet 《墜惡真相》
Catherine Breillat 《去年夏天(Last Summer /L’été dernier)》
Jeanne Herry f《洗不去的記憶》
Cédric Khan《罪後辯護》
Thomas Cailley 《進化症候群》

Best Actress最佳女演員
Marion Cotillard《小女孩悲歌(Little Girl Blue)》
Léa Drucker《去年夏天》
Virginie Efira 《佔慾情人(L’amour et les forêts/Just the Two of Us)》
Hafsia Herzi for The Rapture
Sandra Hüller 《墜惡真相》

Best Actor最佳男演員
Romain Duris《進化症候群》
Benjamin Lavernhe《皮爾神父(L’abbé Pierre/ Abbé Pierre: A Century of Devotion)》
Melvil Poupaud 《佔慾情人》
Raphaël Quenard《衝三小劇場(Yannick)》
Arieh Worthalter 《罪後辯護》

Best Supporting Actress最佳女配角
Leïla Bekhti 《洗不去的記憶》
Galatea Bellugi 《荒村阿狗》
Élodie Bouchez《洗不去的記憶》
Adèle Exarchopoulos 《洗不去的記憶》
Miou Miou 《洗不去的記憶》

Best Supporting Actor最佳男配角
Swann Arlaud 《墜惡真相》
Anthony Bajon 《荒村阿狗》
Arthur Harari《罪後辯護》
Pio Marmaï《衝三小劇場》
Antoine Reinartz《墜惡真相》

Best Newcomer Actress最佳新女演員
Céleste Brunnquell《佔慾情人》
Kim Higelin《同意(Le consentement/Consent)》
Suzanne Jouannet 《卓越之路(La Voie Royale)》
Rebecca Marder 《前程似錦(De grandes espérances /Grand Expectations)》
Ella Rumpf《瑪格麗特定理 (Le théorème de Marguerite/Marguerite’s Theorem)》

Best Newcomer Actor最佳新男演員
Julien Frison《瑪格麗特定理》
Paul Kircher《進化症候群》
Samuel Kircher《去年夏天》
Ivilo Machado-Graner《墜惡真相》
Raphaël Quenard 《荒村阿狗》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最佳原創劇本
Justine Triet, Arthur Harari 《墜惡真相》
Jean-Baptiste Durand 《荒村阿狗》
Jeanne Herry 《洗不去的記憶》
Nathalie Hertzberg, Cédric Kahn 《罪後辯護》
Thomas Cailley, Pauline Munier 《進化症候群》

Best Adapted Screenplay最佳改編劇本
Valerie Donzelli, Audrey Diwan 《佔慾情人》
Vanessa Filho《同意》
Catherine Breillat 《去年夏天》

Best Original Score最佳原創音樂
Gabriel Yared 《佔慾情人》
Delphine Malaussena《荒村阿狗》
Vitalic《迪斯可戰爭(Disco Boy)》
Andrea Laszlo de Simone 《進化症候群》
Guillaume Roussel for 《三劍客之達太安/米萊迪(TLes trois mousquetaires: D’Artagnan/Milady)》

Best Sound最佳音效
Julien Sicart, Fanny Martin, Jeanne Delplancq, Olivier Goinard《墜惡真相》
Remi Daru, Guadalupe Cassius, Loic Prian, Marc Doisne 《洗不去的記憶》
Erwan Kerzanet, Sylvian Malbrant, Olivier Guillaume《罪後辯護》
Fabrice Osinkski, Raphael Sohier, Matthieu Fichet, Niels Barletta 《進化症候群》David Rit, Gwennole le Borgne, Oliver Touche, Cyril Holtz, Niels Barletta《三劍客之達太安/米萊迪》
Best Cinematography最佳攝影
Slivion Beaufils 《墜惡真相》
Jonathan Ricquebourg 《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The Taste of Things)》
PatrickGhiringhelli 《罪後辯護》
Davio Cailley 《進化症候群》
Nicolas Bolduc 《三劍客之達太安/米萊迪》

Best Editing最佳剪輯
Laurent Sénéchal 《墜惡真相》
Francis Vesin《洗不去的記憶》
Valérie Loiseleux 《小女孩悲歌》
Yann Dedet《罪後辯護》
Lilian Corbeille 《進化症候群》

Best Costume Design 最佳服裝
Jürgen Doering 《杜巴利伯爵夫人(Jeanne du Barry)》
Pascaline Chavanne 《罪美人(Mon crime/ The Crime is Mine)》
Tran Nu Yên Khê 《火上鍋》
Ariane Daurat《進化症候群》
Thierry Delettre《三劍客之達太安/米萊迪》

Best Production Design 最佳美術
Emmanuelle Ouplay《墜惡真相》
Angelo Zamparutti 《杜巴利伯爵夫人》
Toma Baquéni《火上鍋》
Julia Lemaire《進化症候群》
Stéphane Taillasson 《三劍客之達太安/米萊迪》

Best Visual Effects 最佳視覺效果
Thomas Duval for Acid
Lise Fischer, Cédric Fayolle for The Mountain
Cyrille Bonjean, Bruno Sommier, Jean-Louis Autret 《進化症候群》
Olivier Cauwet 《三劍客之達太安/米萊迪》
Léo Ewald for Vermin

Best Short Film 最佳短片
L’Attente 導演:Alice Douard, produced by Marie Boitard, Alice Douaro
Bolero 導演:Nans Laborde-Jourdaa, produced by Margaux Lorier
Rapide 導演:Paul Rigoux, produced by Anne Luthaud
Les Silencieux 導演:Basile Vuillemin, produced by Thomas Guent Ch

Best Animated Feature 最佳動畫劇情片
No Dogs or Italians Allowed 導演:Alain Ughetto, produced by Alexandre Cornu, Jean-François Le Corre, Mathieu Courtois
Chicken for Linda! 導演:Chiara Malta, Sébastien Laudenbach, produced by Marc Irmer, Emmanuel-Alain Raynal, Pierre Baussaron
Mars Express 導演:Jérémie Périn, produced by Didier Creste

Best Documentary 最佳紀錄片
Atlantic Bar 導演:Fanny Molins, produced by Chloé Servel, Nicolas Tiry
Four Daughters 導演:Kaouther Ben Hania, produced by Nadim Cheikhrouha
Little Girl Blue 導演:Mona Achache, produced by Laetitia Gonzalez, Yaël Fogiel
Our Body 導演:Claire Simon, produced by Kristina Larsen
On the Adamant 導演:Nicolas Philibert, produced by Miléna Poylo, Gilles Sacuto, Céline Loiseau

Best First Feature 最佳第一部劇情長片導演
Bernadette 導演:Léa Domenach, produced by Antoine Rein, Fabrice Goldstein
Junkyard Dog 導演:Jean-Baptiste Ourand, produced by Anaïs Bertrand
The Rapture 導演:Iris Kaltenbäck, produced by Alice Bloch, Thierry de Clermont-Tonnerre
Vermin 導演:Sébastien Vanicek, produced by Harry Tordjman
Vincent Must Die 導演:Stephan Casting, produced by Thierry Lounas, Claire Bonnefoy

Best Foreign Film 最佳外國片
Kidnapped《信徒養成記》 導演:Marco Bellocchio
Fallen Leaves《落葉》 導演:Aki Kaurismaki
Oppenheimer《奧本海默》 導演:Christopher Nolan
Perfect Days《我的完美日常》 導演:Wim Wenders
The Nature of Love《愛的本質》 導演:Monia Chokri

窗邊的小荳荳:童心

聽說原著很迷人,我沒讀過原著,直接從電影切入感受眾人喜愛的魅力何在?

八鍬新之介擔任導演及編劇的《窗邊的小荳荳》有三場動人的戲:
首先是耐心。
原本被視為頭痛學生的荳荳有意轉學到巴氏學園,第一關是小林校長接不接受?
小林校長請走媽媽,留下荳荳,聽她暢所欲言,時間一分一秒過,荳荳一句接一句,小林校長始終含笑聆聽 。

不管是說到累了,或者說完了過去沒人想聽的話,與校長平起平坐的荳荳開心入學了。
順著苗勢,讓幼苗自由伸展,沒有揠苗,沒有禁聲,黑柳徹子難忘的童年回憶成就了她這一生。
其次是午餐的山珍海味。

好好吃飯,快樂吃飯,順便認識食材,分享各家巧思,午餐時間成為另一堂生活課程,例如魚鬆是山珍或海味?不就是就地取材的機會教育。
最迷人的是小林校長還會彈著鋼琴帶動唱,多有營養的快樂時光?
第三則是荳荳陪著罹患小兒麻痺症的同學上游泳課。

細步慢行是同理心,無拘無束的自由奔放則是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麗書寫,此時畫面風格轉為粉彩水墨的素雅畫風,看著看著,誰不想下水做魚兒?
乍看之下,《窗邊的小荳荳》是在追憶good old days,其實是在告訴我們,good days就在我們身邊。

臨時劫案:新意與曲筆

2023年的港片差強人意,2024年的賀歲港片多數都是老調重彈,偶有佳作,即使小疵不少,也夠讓人欣喜了。

郭富城、任賢齊、林家棟主演的《臨時劫案》是近來看過生猛有趣的港片。

關鍵有三:首先,變形記。

港片黃金年代已經遠離,新秀尚難接班,多數仍仰賴老骨頭撐持,他們都是戲精,舉手投足都知道如何吸睛奪目,問題在於耍帥擺酷往往重複又重複,了無新意,好生厭煩。

《臨時劫案》的趣味之一就是郭富城、任賢齊、林家棟悉數變形,裝暴牙,偶爾講幾句越南話的郭富城成功換了新衫,尤其比手勢下指令的動作,還有打賞和打劫要求說謝謝,以及sorry 的對白,慣性下另有層次變化,都有逗趣魅力。

至於林家棟飾演的計程車司機,從髮型到車前的四隻手機,凸顯他夾纏在母親與妻子之間的無奈與怯弱,完全顛覆了過往戲路,至於飛來橫財和兄弟情義間的左右兩難,也讓演慣硬漢的他釋放出全新能量。

其次,曲筆寓意。《臨時劫案》顧名思義就是市井小民臨時起意想靠打劫解決燃眉之急。荒謬的前提卻深刻反應了市況不佳,習慣的生活或經營模式都已難以為繼,才會突發奇想,買槍打劫。開養老院的任賢齊困於無米之炊,開計程車的林家棟困局斗室,無力換屋,不都是香港市況的委婉陳述?郭富城譏笑無能又無用的他們是「廢中」的「廢中」,以為扮起「專業悍匪」才可以脫離窮困的狂想,看起來胡搞扯笑,底層卻是生活被現實壓迫到看不到出口的嘆息。

至於打劫換兩本護照好出國去結婚的年輕人,同樣訴說著「出走」無門的青春絕望。

戲鬧源自於生活壓力,苦悶只能以荒謬宣洩,有的傻人有傻福,有的傻人無處話淒涼,編導麥啟光在《臨時劫案》的曲筆書寫,算是既隱晦又別具情懷的微言了。

第三,張可頤飾演的警探姜姐一直想辦大案,遇上時,還沒準備好,自以為準備好了,卻又只派到小案,不顧一切拚命追蹤,終於遇上像樣案子,馬上又傷了肋骨,《臨時劫案》中的老少警探組合,有插科打諢的能量,卻也有時不我予的唏噓,找樂子的,看門道的,都能各取所需,讓我看到不俗港片的一脈相傳。

全面入侵:魂夢長相思

APPLE+《全面入侵(Invasion)》最動人的戲劇線來自菊地凜子與忽那汐里所詮釋的同志戀情,生死相許,此情不渝,說來容易,相思催人老啊!

日本「小型月球著陸實證機」2024年1月20號登月成功,使得日本成為繼美國、蘇聯、中國、印度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成功登月國。

中國有嫦娥奔月神話,日本的「竹取物語」則有來自月亮的輝耀姬神話,所以日本在2007年進行月球探勘的軌道衛星就叫做「輝耀姬號(かぐや/KAGUYA)」,我則是看了APPLE+的《全面入侵(Invasion)》才驚覺日本的太空產業已經前衛到足以成為戲劇題材的重要內容了。

《全面入侵(Invasion)》描述地球人突然遇上外星生物突襲,首當其衝的罹難者包括了日本人寄予厚望的太空人日向(HINATA),菊地凜子飾演的日向其實有一位同性愛人水月(忽那汐里飾演),也在日本太空總署工作,更是精明又幹練的資訊工程師,只因日本社會尚未接受同性愛情,濃情蜜意只能藏在心裡,就靠著默契極佳的靈犀電波傳送相思。

人在外太空的日向突然訊號全數消失,研判應已罹難,水月不願相信也不接受,因為她還能感受到日向的電波,相信她還活著,就當其他人都忙著應付外星人的全面突襲時,唯獨她想盡辦法要營救日向。

菊地凜子在第一集的後半段就已經成為存在於回憶中的幻影,忽那汐里則是跨越了二季24集的核心主角,因為劇情設定外星人毀了日向肉身,卻保存收納了她的意識,心靈相通的水月就此成為少數可以接近外星母體的地球人。水月生死不渝的癡情使得這齣科幻影集人味與情味都非常豐沛,在記憶中永遠不會消散的日向倩影,也為人間愛情做出讓人歎息卻深感幸福的註解。

《全面入侵》的劇情軸線除了日向與水月這一支,還有捍衛子女,為母則強的慓悍母親,可以看見外星異象的孩童,以及飛越萬里相信天意自有安排的軍人,各有各的強項、堅持與追尋。有親情,有愛情,有小愛,亦有大愛,但是仍以日向與水月的不悔、不捨與不離最為動人。尤其水月的牆上貼有David Bowie的海報, 兩人又都熱愛Bowie的太空名曲「Space Oddity」,歌詞一開頭的「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是地面站在呼叫太空中的湯姆少校,原本祝福一切順利,然而Major Tom很快了偏離了軌道,所以Ground Control to急著呼叫Major Tom:You’re off your course, direction’s wrong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口中聲聲叫著: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其實句句都是水月的心聲:Can you hear me, 日向?

用了三天時間追完《全面入侵》兩季,我急著想知道水月和日向之間是否有奇蹟發生?畢竟水月一直反對地球聯軍對外星母艦發射核彈,就怕日向真的就此飛灰湮滅,那份到了最後都不放棄的癡情,正是《全面入侵》就揪緊人心的設計。

《全面入侵》科幻想像在其他外星人電影中都有過似曾相識的描寫,唯獨水月與日向的戀情最與眾不同,而水月的特殊能力也使得日本的太空實力在這場地球保衛戰中舉足輕重。當然,水月生死相許的戀情也會讓你彷彿讀著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也許就因爲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

Norman Jewison:一代名導

1973年12月高三的我,在校慶當晚於台北市實踐堂舉辦了這輩子第一場電影放映會,放的就是《屋頂上的提琴手》。
1997 年 9 月 6 日黛安娜王妃車禍殞命,我在廣播節目中用了Sunrise Sunset 歌曲聊表追思,有一種時代翻頁的唏噓,那首歌也是《屋頂上的提琴手》中的知名歌曲。
執導《屋頂上的提琴手》的加拿大導演Norman Jewison 2024年1月22日辭世,享年97歲。

我看過他執導的《屋頂上的提琴手》,看著男主角載歌載舞唱起:「If I were a rich man
Ya ba dibba dibba dibba dibba dibba dibba dum
All day long, I’d biddy biddy bum
If I were a wealthy man
I wouldn’t have to work hard
Ya ba dibba dibba dibba dibba dibba dibba dum…..
」你或許和我一樣,滿面春風,愉悅享受。


當然,唱到「sunrise sunset」的「Is this the little girl i carried?
Is this the little boy at play?
I don’t remember growing older,
When did they?
When did she get to be a beauty?
When did he grow to be so tall?
Wasn’t it yesterday when they were small?
」天下父母心全寫在這兩段歌詞中。

持論甚嚴的美國影評人Pauline Karl盛讚《屋頂上的提琴手》是最有力的美國音樂劇電影,一方面是男主角Chaim Topol 能量太巨大,把小人物詮釋成猶太人的縮影,另一方面則是導演Norman Jewison 透過電影訴說了猶太人的遺產與祈願。

/
我還看過他執導的《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會唱他的「Jesus Christ Superstar,who are you? What have you sacrificed?」當然還有膾炙人口的「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雖然功勞首推原創音樂Andrew Lloyd Webber, 但是Norman化繁為簡的象徵符號(一輛追逐著猶太的坦克車就象徵著羅馬大軍),還有耶利獨處洗腳時的溫暖黃光,都是電影讓人過目難忘的魅力所在。


至於《天羅地網(The Thomas Crown Affair)》,透過Michel Legrand創作的主題曲:「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心田風車」「Round, like a circle in a spiral
Like a wheel within a wheel
Never ending or beginning
On an ever-spinning reel
」的歌聲描寫富豪大盜Steve McQueen 的浪漫豪情,歌聲形容人生像螺旋打轉,沒完沒了,搭配分格堆疊的影像敘事,在1975年的時空環境下,確實新穎有趣,讓人悠然神往,認同也羨慕起這位冒險大亨。


不過,Norman真正想拍的是反應社會議題,帶動討論的電影,例如轟動一時的《惡夜追緝令(In the Heat of the Night)》,美國黑白衝突、族群矛盾、正義真相都匯聚在了一起。電影叫好叫座,又能反應社會脈動,就是他最想拍的類型題材。
一切就像紐約時報的訃聞版最後引述他的訪談所說:「For me, films are about ideas, Every director should ask himself, ‘Why am I making this picture?’ And if you can’t answer that, you shouldn’t make it.」電影最重要的是傳達意念。只想賺錢,只想為商業服務的導演,新片一部接一部,大概只能避而不談意念不意念了。

大師風華:什麼是真愛

音樂可以是個人秀,愛情則需要共鳴與互動,《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談音樂,談愛情,大師的流水年華有如一場煙火秀。

成就了Leonard Bernstein,委屈了Felicia Montealegre!
成全了Bradly Cooper,可惜了Carey Mulligan!
《大師風華:真愛樂章(Maestro)》大致可以如此解讀。


睡夢中被電話吵醒,得知命運即將改變的那一刻,Bradly Cooper設計的動作有二:拉開窗簾,得意大叫(告別黑暗,迎向光明),拍拍床邊男人的屁股。觀眾接受的明確訊息是:喔,他愛男生,他是gay?


Leonard Bernstein是20世紀美國古典樂團的閃亮巨星,確立美國指揮也能深刻詮釋大師名曲,也譜寫了傳世音樂劇與古典樂,還引領年輕人進入古典音樂世界,更讓世人認識音樂大師馬勒的無上魅力。《大師風華:真愛樂章》對於這些傳奇都輕輕觸及,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也沒有解釋何以Leonard Bernstein每回站上指揮台總是用盡全身氣力凸顯所有音樂細節。那是他做為指揮家的金字招牌,少了指揮家的特色剖析,不知情的觀眾難免誤解Bradley演來太誇張了。


換句話說:大師風華的風華表現就算形神兼似,卻欠缺敘事魅力,少了感動能量。


例如,Leonard 初識Felicia的連續三場戲,導演把他處理成開屏孔雀,光是Montealegre的姓氏就可以大發宏論,也由著Felicia帶他上舞台念辭排劇,再華麗轉身成正式演出,戲接戲,秀接秀的蒙太奇在在證明Bradly Cooper有想法也有能力編織炫目夢幻,可惜終究只是虛空煙花,目不暇給,卻鮮少感動。


關鍵在於電影主軸其實在於他的真愛是誰?是愛妻Felicia?抑或一位接一位的同性伴侶?她的愛情是幸福?還是煎熬?
此時,片頭的第一張字卡就很關鍵:“A work of art does not answer questions, it provokes them; and its essential meaning is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answers.藝術作品無須回答問題,而是撩動爭議,最根本的意義在於相互矛盾的答案之間的張力。一句話點出了電影不想/無法提供答案的霧靄沉沉。


Felicia與Leonard生育了三個孩子,但是也有無數同性戀人,Felicia究竟知不知情?為何願意容忍?一次又一次的親眼目擊,為何就是不見她氣憤發作?然而就算Leonard任性又花心,但是每回激情指揮後,轉身看見Felicia不計前嫌,站在後台鼓掌,你不會懷疑他在擁吻時的激動與開心;尤其是Felicia罹患癌症後,Leonard的廝守相伴,同樣說明Felicia 在他心中,或許不是唯一,卻依舊有著無人可以取代的地位,Bradly Cooper 的設計接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夫妻感情,外人實難置喙,他也只呈現了張力,是是非非就讓觀眾自行解讀。

/
Bradly Cooper最大的盲點與弱點就在於窄化了Felicia的生命寬度與能量。在音樂大師前面,她的演藝人生或許顏色黯淡了些,但她也是反戰、護民權的前鋒戰士,還曾因參與抗爭遭警方逮捕,她有獨立見解與行動,只是《大師風華:真愛樂章》完全避談她在這些領域的耕耘奉獻,偏重著墨於她「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的矛盾情思,觀眾不懂,更無法體會或認同,使得大師的愛情也成為疏離觀眾的迷霧。


Carey Mulligan就算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為貧血劇本多添血肉,終究只成就了一齣聲勢浩大,細節也很琢磨用力,結果卻平庸的melo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