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雙雄:吳宇森挑戰

雖然片名《The Killer》=《喋血雙雄》,吳宇森執導的2024年版《The Killer》沒能超越他1989年版的《喋血雙雄》。

一方面是因為《喋血雙雄》雄霸暴力經典,極難超越;另一方面則是劇本改動失準,加上選角失當。

1989年的《喋血雙雄》強調殺手與警察惺惺相惜的情誼,周潤發與李修賢擺盪在正義與罪惡間的對峙與理解,油生出相知相惜的曖昧情義;2024年版的《The Killer》,男男情懷不見了,換成女男對話,周潤發角色換成了Nathalie Emmanuel飾演的Zee,李修賢則由黑人影星Omar Sy 取代。

性別變了,膚色變了,曖昧變了,趣味也變了。Nathalie Emmanuel和Omar Sy 彼此並不投契,幾番對話,未起化學效應,曖昧不見了,互動不來電,茫茫人海中的兩個絕緣體,要怎麼相知相惜?勉強湊做堆,怎一個「尷尬」了得?

同志換異性,不是不可能說出好故事,吃虧在Nathalie Emmanuel和Omar Sy 都不是靠眼神演戲的硬裡子演員,論戲份,Nathalie Emmanuel又比Omar Sy 佔比更多,她撐不起全片,電影就吃力了。

Nathalie Emmanuel身手矯健,演出武打戲,縱身旋轉踢打,無不有模有樣(替身功不可沒),然而文戲就尷尬了,對Omar Sy 有如陌生人,對刺客頭頭Sam Worthington也像路人,談不上推心置腹,也就少了背叛受騙的怒與恨。

甚至對槍戰受創的「盲女」Diana Silvers也說不出究竟怎麼個憐惜不捨(建議比對《霹靂煞(Nikita)》中的安娜.芭麗瑤(Anne Parillaud))…….魅力不夠,說服力就弱了。

我相信吳宇森想把《The Killer》拍得華麗熱鬧,從金碧輝煌的酒店裝潢有如象徵主義派畫家Gustav Klimt畫作,到武打動作的翻滾又翻滾,旋轉又旋轉,動作設計信守的標的就像子彈不用錢、血漿不用錢、玻璃也不要錢的爆破、砍殺場面一般,揮霍再揮霍,燦爛再燦爛,炫惑是炫惑了,但又到處似曾相識,力氣和預算沒少花,不新鮮,也就不刺激了。

吳宇森想用行動回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他確實完成了一部串流平台上的動作片,完成了昔日經典的部分復刻,也讓happy ending 取代了原先的宿命悲歌。「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老影迷應該很難滿意,然而無從看見《喋血雙雄》的新生代影迷,從《The Killer》回頭尋訪A Better Yesterday,倒也不失為不錯的墊腳石(吳宇森的《英雄本色》英文片名叫做《A Better Tomorrow》)。

寒戰2:政治權力人性

《寒戰2》中所有的政治素描都極大膽又赤裸,算是香港商業電影敢於消遣政治的代表了。

《寒戰》是警界內鬥電影;《寒戰2》則是政治電影。

關鍵人物是張國柱飾演的前警政處長蔡元祺,他就是梁家輝以「King Maker/造王者」稱之的影武者。 

「King Maker」就是幕後黑手,他從不居功,只管拱王尊王,卻能享盡利益共生的好處,他知道李子雄飾演的律政司長有意參選特首,所以組織了小圈子,承諾「有福同享,雨露均霑」,並以分官封祿來引誘好手加盟,《寒戰2》透過特首的陰謀運作,即已完成了鞭笞政治現實的暗示。

不過,結黨串聯的技法不算新,李子雄為了拉攏周潤發飾演的大律師簡大狀送上的徠卡相機,才讓《寒戰2》兼領了政壇送禮哲學與破案關鍵的雙重趣味。

首先,打蛇要打七寸,送禮當然要投其所好。禮輕,誠意不足,就白送了;禮厚,易生警惕,未必奏效。送禮要送到讓人眼睛一亮,不忍割捨,才是本事。簡大狀是迷戀底片相機的老古板,對於數位相機毫無興趣,送他相機之王「徠卡」精品,就有了直入心房的奇襲之效。

其次,還記得《無間道》中的那場音響戲嗎?「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的樂評,加上「被遺忘的時光」樂音,形塑了全片最浪漫的章節,即使與後續劇情關連不大,卻是讓人難忘的一道前菜,《寒戰2》的相機亦有著異曲同功之妙。

周潤發拒絕了贈禮,他知道李子雄背後的算計,不想落人話柄,那是他的聰敏與節操。不過,他依然接受李子雄的邀請,那是他不得罪人,不在政壇樹敵遭妒的高招,應對進退之間,他的精明與算計,已非尋常人可堪比擬。

當然,周潤發的暗房沖印,不但顯示他迷戀「類比(Analog)」的古趣,卻他同樣也懂得雲端下載的數位「新潮」,找出關鍵人影,讓「相機」不再是「裝飾」噱頭,而是關鍵證物。兩位導演梁樂民、陸劍青偕同編劇吳煒倫聯手添加了這麼多的層次轉折,說明了《寒戰2》從熱鬧到門道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關鍵。

此外,《寒戰2》透過三權分立的角力與拔河,也展現了港片少見的政治暗潮。 

簡單來說,高官的結黨營私,就是行政權的墮落;至於郭富城飾演的警務處長劉杰輝,堅持「非常時期,得採非常手段」,為了自保,也為了查出真相,甚至不惜違法監聽,明顯違反法治精神;梁家輝飾演的李文彬副處長同樣有保兒子小命的私心權謀,亦不得不替背黑鍋的下屬出面遮掩,甚至為了奪權,也不惜以官祿誘人,換句話說,原本黑白分明,各有信念,亦各行其是的對立雙方,再無一人全然清白,各自掉進了黑白雜混的灰色地帶。這才使得堅持司法獨立,要看護港人利益的大律師,必須做出選邊決定。

從造神到毀神,《寒戰2》的劇情轉折多了利害衝突下的人性選擇,黑灰白各有「不忍」、「不甘」和「不服」的不同層次,只可惜,香港警界為了維持血統純正的自家人順利接班,不惜株連無辜,大開殺戒,唯恐天下不亂的選擇,說服力不足,甚至最後面對兄弟自戕的不捨場景,都混淆了情義與正義了。 

金培達的音樂和Jordan Goldman與陳忠明的剪接,讓我們在《寒戰2》中看見了許久不見的港片風采,片中的每位演員都在眼神上做文章,攝影關智耀能精準掌握演員情緒,都是讓「戲感」格外濃郁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