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臉:攝影機的凝視

沒有人知道電影的疆界在哪兒,然而很多人知道電影有公式可以套用,所以很多電影長得彼此相像,再也沒了個性,然而也有很多的電影人努力把電影的邊牆往外推展,蔡明亮就是這款的創作者,每一部新片都是嘗試,亦都在革命,他今年膺選金馬獎閉幕作品的《你的臉》,就是把電影院更往博物館邁出一大步的理念實踐。

凡夫俗子的眼睛,這輩子通常會在3個場合凝視著人的臉:你們家多添了小天使時的呵護逗笑;遇見了一見傾心的情人,百看不厭,如癡如醉;以及電影中的偶像臉龐!電影院中俊男美女的臉蛋,透過特具的放大功能,讓觀眾看見了勻稱的線條,光滑的肌膚,飄逸的氣質,透過細部凝視所投射出的夢幻想像,就是偶像崇拜的緣起,葛麗泰.嘉寶的臉,因此成為經典,奧黛麗.赫本、莎莉.賽隆與林青霞的臉亦因此成了傳奇。

不過電影的夢幻意境,不盡然只繞著美轉,醜,亦能帶來巨大的震撼與省思,例如,台灣電影《幸福城市》中飾演刑警的夏靖庭就以一張滿是風霜,皺紋如棋盤的臉,道盡了黑白兩道掛鉤利用,是非善惡早已無分界的滄桑本質,那是2018年台灣電影最勁力,也最有故事的一張臉。

從人的臉帶來的悸動美感,同樣適用於博物館中的精品。例如,到了羅浮宮,你會在蒙娜麗莎的畫像前駐足半天,循著她的目光,尋覓也尋思佳人為何而笑?為誰而笑?到了奧賽美術館,看著梵谷的自畫像,你亦試著從梵谷的沉重筆觸中找尋他靈魂深處的寂寞。博物館教會了觀眾從「凝視」作品的色彩、線條、手痕與技法中,發掘藏在作品中的生命密碼,認知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蔡明亮在《你的臉》中找來了10多位素人,各自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讓他們對著攝影機發呆、沉思或者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攝影機對準他們的五官,捕捉他們靜動之間的神采,然後再邀請觀眾在別無選擇的時空限定中,逐一凝視這一張張陌生的臉。

這輩子你會花多少時間去關注那些陌生的臉龐?何況是蔡明亮刻意選擇了一幀幀蒼老的臉,最年輕的李康生尚且已經年過半百,其他的老人,其他的臉,不是銀絲如雪,就是髮線已後撤,眼袋腫贅肉沉,霜塵滿面之餘,還有年輪的刻痕與堆疊,加上有人眼神空茫,有人沉沉睡去,乍看之下,沉重得宛如一闕青春輓歌,你要如何面對?

博物館的藝品可以不交代作品背後的故事,蔡明亮雖然也厭倦了說故事的傳統框架,但他清楚知道電影的動與藝品的靜之間,還是有能量流動之別,他可以把每位素人的生命故事壓到最低最淡,甚至有半數的男子都是靜默無語,反而是女人個個能言善道,擅長嘴部運動,因此陽成了凹,陰成了凸,最有動感的男人也只是拿起口琴吹起「月夜愁」,性別與能量的錯置,靜與動之間的不規則節奏,就先讓電影有了一股氣的流動。

這時候,偶爾出現一兩位會說故事的角色,淡淡回顧著如何從高中畢業的第2天就離家北上,應徵到照相館上班,卻被老闆強要換上泳裝,拍攝人形廣告的情色歷險記;或者是為償夫債,只能全年無休工作,直到孩子長大,才付錢給丈夫買回自由身,她們無怨無艾,人生的滄桑早已船過水無痕……蔡明亮就像是善用薄鹽提味的大廚,穿插著這些驚鴻一瞥的生命小故事,就讓全片不再枯澀,反而是在靜像凝觀的空白時刻,多了咀嚼韻味。至於被攝者的五官與表情,透過蔡明亮的鏡位與光影變化,不但牽動著觀眾的情緒,也勾引著想像,不管是試著拼湊那張臉背後的故事,或者揣想他為什麼不敢直視鏡頭的心理,一則又一則的想像故事,就在觀眾心中建構完成,而且每個人的版本與答案還各不相類。

而且,就在你以為《你的臉》就是一張一張的臉時,蔡明亮的最後一招卻是讓大家看見了拍攝場景:中山堂。現場只有門窗和偌大空間,沒有人兒走動,只有光影變化,因為那是中山堂的臉,那是比這些受訪者更老的一張臉!只要你看了《你的臉》,不管願不願意或者理不理解,蔡明亮拋出「建築物的臉」的設定,肯定會撞擊你的感官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