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的那場戀愛:夢幻

《我談的那場戀愛》的英文片名叫做《Love Lies》,說完了電影的美麗與哀愁。

美麗在愛情(love),哀愁在謊言(lies)。

因為《我談的那場戀愛》就是詐騙集團精心炮製愛情騙局。差別在於詐騙集團鎖定的目標吳君如(飾演婦產科名醫余笑琴)看見了騙局,也看見了愛情。

描寫詐騙集團的電影所在多有,從台灣的《國士無雙》、《寶島曼波》、中國的《孤注一擲》到保加利亞電影《我不是教你詐(Blaga’s Lesson)》都是。從愛情角度切入的有《莎莉》,香港導演何妙祺的《我談的那場戀愛》也走這條線。

有關詐騙細節,何妙祺沒有玩出新花樣,只是冷飯熱炒,像打水漂一般,水花小小,漣漪小小,剎那即無痕,沒有驚奇,也沒有記憶。

有關愛情,依然是依循詐騙電影公式:失落所以空虛,所以寂寞,所以有機可趁。戲劇懸念在於詐騙集團還想連皮帶骨,悉數吃乾抹盡。

還好,札幌救了整部電影。

《我談的那場戀愛》的核心在於吳君如。中年、富裕、感情卻失落,感受到「少年」(張天賦 飾)的關心與體貼,相信了網路愛情,匯錢沒問題,還趕去札幌旅遊。

騙子當然不會現身,但是騙子如影隨形,無所不在,何妙祺最大的成就在於透過「倒影」,訴說了這則「鏡花水月」的愛情。一切就如吳君如說的:「愛情這東西,你相信了就是真的。」即使只有片刻,即使註定擦肩而過,即使全盤是騙,只要還有一絲絲不捨的關注與凝視,你會選擇相信。

吳君如演的用力,但沒有說服我。張天賦的innocence還不錯,但陷進同情或愛情的漩渦中,同樣也沒有感動我。不過,《我談的那場戀愛》是一部「置入」成功的「札幌」旅遊電影,燈火輝煌,蜜甜如糖,被電影「騙」去旅遊,也是心甘情願。

因為,電影就是最偉大的騙術,「相信了,它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