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一代的「查泰萊夫人」Marina Hands,還因此榮登法國凱撒獎影后。
英國文學作家D.H.勞倫斯(D.H. Lawrence)在台灣的名氣相當響亮,主要就是那本禁書「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台灣在保守的七0和八0年代中,最神奇的一點就是禁書和禁片特別多,可是禁書歸禁書,禁片歸禁片,可是只有勤快多跑幾家,大街小巷你一定都看得到所謂的禁書和禁片。
四五六年級長大的孩子,未必都看過小本的(意指黃色書刊),但是一定都聽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甚至很多人都偷偷翻過,而且沒心思去體會細品勞倫斯的小說創意,反戰或追求情欲自主的象徵主題更是乏人問津,大家一打開書,就只想去看查泰萊夫人和馬夫的幾段偷情戲。
那是保守年代,台灣人對情欲世界的好奇與窺伺心情。如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早已公然在書市上陳列,也不再見有任何衛道人士批評小說內容傷風敗俗,性行為描寫太詳細的話語了。
歷史翻動書頁的速度其實是快速又無情的。
今天,外電傳來消息,一年一度的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頒給了Pascale Ferran根據D.H.勞倫斯的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而且還另外囊括了最佳女主角、改編劇本、攝影及服裝四項獎,我的片商朋友早在一月就已經努力洽商版權,如今水漲船高,版權費用一定更貴了,但是年輕朋友還會關心D.H.勞倫斯的小說或《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電影嗎?
在我成長的年代中,閱讀D.H.勞倫斯的小說是重要的啟蒙課程,的確,有的人是從《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學習雲雨情,但是更多的人卻是從D.H.勞倫斯的小說中看到文學碰觸禁忌心靈的百無禁忌。
D.H.勞倫斯的小說後來改編成為電影,並且在台灣映演的作品,首推1969年,由肯.羅素執導的《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當年,外表不算美豔,五官線條鮮明的英國女星葛蘭黛.傑克森(Glenda Jackson)就因該片在奧斯卡封后,但是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其實是剪得支離破碎的,除非讀過原著,否則真的很難明白電影到底要講的是什麼,多年後,得能重新看到完整版的《戀愛中的女人》才清楚,Alan Bates和Oliver Reed在電影中曾經全身赤裸在房間裡角力,那是男性情誼的展現, 也是曖昧的同性情誼的暗示(肯.羅素則是在《樂聖柴可夫斯基》中就直指柴可夫斯基有同志傾向的同志議題炒作者),只因為三點全露,所以電檢委員就咔嚓剪掉,只看到兩個大男人氣喘吁吁地躺在地板上,完全不懂其中的原由,至於礦區工人與老闆之間的矛盾,死亡的陰影,男人狂踢馬肚以洩憤的情緒,以及女人追求情欲滿足的戲份,更都是要在完整版的影碟中才能完整體會,不禁要為當年花了不少錢和時間卻只能看到殘破電影的往事,打抱不平了。
肯.羅素後來也先後把D.H.勞倫斯的小說「彩虹」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拍成了電影和電視,但因招式用老,大膽前衛的力道大不如前,獲得的討論不多,反倒是1981年由Just Jaeckin執導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因為找到了以《艾曼妞》系列情色電影走紅的女星席維亞.克莉絲托(Sylvia Kristel)來擔綱,媒體報導還喧騰一時,反正大家都只看重查泰萊夫人的情欲世界,敢脫敢露,而且風情萬千的女星自然就會吸引人注意,但是那個年代能在台灣公映的電影,不管拍攝時有多大膽前衛,最後都會被剪得支離破碎的,准映的版本,肯定是什麼豔情場面都看不到的;三點全露的完整版本,以今天的標準而言,卻也只像是小兒科般的水準,沒有什麼好大呼小叫的。
我沒看過法國人拍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只因為在外電上讀到這則消息,想起了自己曾經那麼迷戀D.H.勞倫斯的小說「兒子和情人」與「戀愛中的女人」,想起當年有這麼多的人在搶閱「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小說,還真的是歲月悠悠,不堪回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