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你知道,你聽過,卻未必從頭聽到尾,多數人容易認為歌劇是精緻的殿堂藝術,距離普羅大眾很遙遠。
快閃族?你知道,你也聽過,雖然它從2003年問世以來,只有區區兩歲年紀,卻已蔚為風潮,甚至連牛津大字典都替「快閃族」(Flashmob)定義為:快速的約會。
經典歌劇能不能和時髦的快閃族產生連結呢?台灣公共電視這兩天在「台北戲棚」舉行《迷你世界公視大展(Mini Input)》,其中就映演了一部紀錄片《歌劇快閃族(Flashmob : The Opera)》,明明白白地告訴台灣觀眾:文化創意產業就需要這樣的發想和執行力。
《歌劇快閃族》基本上只是英國公共電視BBC第三頻道所製作的一齣一小時的歌劇節目,但是他不想關在劇院舞台上請男女聲樂家引吭高歌,不想讓觀眾衣冠楚楚,一本正經地在劇場裡聆賞沒有幾個人聽得懂的義大利、德文或法文歌劇。他們的作法是把歌劇演出和快閃族結合在一起。
首先,他們認定英國有一群熱愛歌劇的死忠歌迷,於是就成了一個「歌劇快閃族」的網頁,一個星期前先公告會有一場公開演出,同時提供了結尾大合唱的歌詞腳本給快閃族取用,演出當天上午才在網頁上貼出「動員令」,確定要在當天晚上於英國倫敦最熱鬧的貝亭頓車站(Paddington Station)演出一場現代歌劇,要求快閃族們一起到這座車站來參加最後的大合唱。
在車站演出歌劇?是的,觀眾不必再到歌劇院,而是歌劇走近觀眾,走向人潮最擁擠的車站,透過BBC交響樂團和四位歌劇新秀,四組合唱團的集體協力來製播一場歌劇的現場演出。
走向群眾,就不能再自恃清高,與民同樂才是最高準則,BBC的製作人的做法是選擇大家耳熟能詳的歌劇詠歎調,融進英國現代男女的生活特質,以一對熱戀到即將結婚的男女,卻因為男方沈迷足球,忘了要試婚戒的約定,女方憤而要搭火車回娘家,男方如果不能即時在火車啟動前感動女人,攔車攔人,這段情就可能告吹了,而且車站還有情聖要橫刀奪愛,緊湊的三角愛情,動聽的樂曲,再加上重新填寫的英文歌詞,這齣歌劇其實不只是歌劇之夜的名曲大拼盤,而是具備了拼貼主義那種在古典素材中開創新生命的威力。
歌劇的世界,特別是著名詠歎調的故事背景多數歌劇迷都已熟悉,然而曲調依舊,歌詞翻新,而且有個全新的愛情故事在眼前搬演,那就是古典歌劇的新生。
然而,更重要的是車站的歌劇演出,首先要面對無法預測的現場民眾反應?有人會觀望,有人會嫌吵,有人要趕車,有人要找碴,還有人要參一腳……現場肯定是混亂的,更不用說收音或運鏡的難度了,這樣的歌劇還能保有多少傳統歌劇的力量呢?
所有的困惑和疑問,BBC都用他們精密的事先規畫和機動的場面調度讓我們看到了一齣充滿臨場感的《歌劇快閃族》,特別是最後天使在樓上高呼,要車站群眾一起合唱「公主徹夜未眠」,來感動喚回女主角的高潮時分,你就可以從鏡頭上看到車站中真的有「快閃族」出現,手持BBC提供的歌詞劇本,跟著樂團的樂聲一起高歌「公主徹夜未眠」,一起享受男女主角終能抱在一起擁吻的美麗結局。
歌劇不再只是歌手的專利,歌劇可以變成全民運動,歌劇可以車站裡的陌生人一起在「茶花女飲酒歌」的浪漫旋律中啦啦啦地跟著哼起旋律,是不是就是一場快樂繽紛的「歌劇同樂會」呢?
《歌劇快閃族》讓我看到了英國BBC驚人的現場節目製播能力,音控效果更是傑出;也讓我看到了他們致力把精緻藝術拉近普羅大眾的企圖心,不管是即興的互動,或是突發狀況的緊急應變,以及全民大合唱的歡樂參與,不都是電視音樂節目所應追求的範本嗎?
BBC做得到,我們如果在台北車站也製播這麼一個節目,我最好奇的是我們要選什麼歌來大合唱呢?「十八相送」?還是「戲鳳」?誰能告訴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