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與傻通常連結在一起,傻與苦,與福亦各有連結,中村義洋執導的《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原名叫做《奇蹟的蘋果/奇跡のリンゴ/Kiseki no ringo》,直接繞著電影主題「蘋果」打轉,台灣片商則是沿用了原著自傳的中譯書名,另外用「傻瓜」取代「蘋果」,更活潑,也更有想像力。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說穿了就是一部催淚電影,日本青森縣一位果農木村秋則(由阿部貞夫飾演)堅持以不灑農藥、不用肥料的自然栽培法來種蘋果,熬了九年,家產都快典當光了,妻女幾乎都沒飯可吃了,山窮水盡的他,險些都要上吊自殺了,但是山神不同意,果仙亦不同意(這兩個擬人化的描寫是我自己加的,電影不曾這樣描寫),因此奇蹟發生,他真的種成了不施化肥不加農藥的有機蘋果。
中村義洋的催淚三原則是先定義:「傻」。先用搞笑手法突顯木村秋則從小就有追根究柢之心(從拆鬧鐘拆電視到拆機車,都是青春浪漫的成長隨筆),在別人眼中或許是癡傻之徒,卻因為得到「笑,是只有人類才有的本事」,因而,樂在其中。笑本來是他的註冊商標,有一天,連木村都笑不出來的時,悲劇的張力就更大了。
其次則是定義:「真」,結婚夜當天停電,只有傻子會拿祭祀用的蠟燭來照明,也只有傻子才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但是他只想照亮妻子美榮子(由菅野美穗 飾演)的用心,看著妻子眼中,有如太陽的譬喻,堪稱是最動人的山盟海誓。唯其如此,一旦日後烏雲遮眼,連太陽都失了光彩時,美榮子仍不改初衷的扶持相守,都在呼應著新婚夜那份簡簡單單,深深哈腰一鞠躬的生死相許。
最後則是定義「信賴」。木村秋則種了八年蘋果只種出一樹子蟲,左鄰右舍都當他是瘋子,他也賠光了岳丈的家產和積蓄,窮到最後連他自己都要放棄了,不肯的卻是他的大女兒,一句:「這樣我們不是白窮了!」豪情萬千,讓木村都不能不慚愧;但是女兒那篇「我的父親」的作文,一句:「我的父親是種蘋果的,可是我至今都還沒有吃過蘋果…」看似童言童語,卻透露著最深情的期許與支持。一家人團結在一起度過艱難時光,最後陪著木村逐一替果樹倒酒躹躬致謝的神情,充份說明了農人與莊稼的依存關係,也看到了尊天敬地的淳樸本性。
不管片名叫《奇蹟的蘋果》或者《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其實都已透露著苦盡甘來的結果,電影終場前的花果繽紛一點都不讓人意外,但是木村當初發願採自然栽種的始意,卻只是不忍見妻子對農藥過敏,皮膚紅腫潰爛,可是殘酷現實磨平了笑容,夫妻也少交談時,適時出現的栽種日記,反而見證了曾經念茲在茲的歲月痕跡。
這其實得歸功於中村義洋的處理手法,電影中採用這種尋常人家常見的日記、圖畫和作文來豐潤中村的傻,乍看似是平庸俗套,但是演來自然,明明知就是要催淚,卻也選擇了是由美榮子或岳父(由山崎努飾演)翻閱發現,只是單向論述,而非對質或攤牌式地公開真相,才讓這些至情至性的肺腑之言,既不矯情,亦不做作,輕易就化成了淚珠掛在觀眾的眼簾上了。
當然,電影中最動人的生態論述就是蘋果樹不是自己長大的,野草,蔬草、昆蟲或者其他生物缺一不可,天生萬物,從不需要農藥,農人為了效率和產值,才會大量施打農藥,看著中村家超小卻又超甜的蘋果,簡單的生命啟示錄,同樣也是輕易就沁人心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