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元智教過的學生俊亦寄給我一本名為「閃亮光芒(Shining Lights)」的小書,裡頭是澳洲郵政總局發行的四位巨星郵票,以及四篇介紹明星生平的趣味文字。
澳洲郵政總局從1997年開始推動「澳洲傳奇」的名人郵票活動,2009年的焦點就是四位透過好萊塢作品名揚全球的明星,分別是: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和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
澳洲總理Kevin Rudd還特別為郵政小書寫序,盛讚他們是世界舞台上最為世人熟知的澳洲人,理所當然夠稱之為澳洲傳奇。至於澳洲郵政總局則把這些「澳洲傳奇」視為文化大使。
在電子郵件當道的今日,出版郵票其實算是相當古典,還帶一些浪漫的行為,即使面對的只是小眾市場和少數民眾,但是持續做一些想做或者該做的事,那種堅持就是一種古典的浪漫。
不管是澳洲大使或者澳洲傳奇,我看到的是澳洲用國家之力來行銷他們的文化傳統,他們或許生在澳洲或成長在澳洲(有些紐西蘭人就不太滿意澳洲把羅素.克洛當成澳洲人,強調他生在紐西蘭的威靈頓,也在奧克蘭唸過書,後來只是因為父母親移居澳洲雪黎開酒吧,才轉往澳洲發展,並且在2006年成為澳洲公民,儘管如此,也不能改變他生為紐西蘭人的事實。但是這樣的爭吵,其實很無聊,羅素.克洛選擇歸化澳洲,做澳洲公民,與他是否飲水思源,根本是兩回事,無需夾纏的),他們廣為世人所知,主要還是參與了好萊塢生產體系,演活了行銷全球的賣座電影角色,與澳洲電影產業的關連並不多,但是借力使力本來就是當代文化行銷的一種策略概念,魚幫水,水幫魚,明星國家兩相得利,有何不可?
小時候,集過郵,也喜歡從父親旅居世界地的朋友來信中剪下各種珍奇郵票,認識世界,認識不同文化傳奇,後來年歲漸長,疏於寫信,對郵票的感情也就淡了,除非郵票與電影有關,似乎都懶得多看兩眼了,直到2006年,中國替李行導演出了紀念郵票,才明白電影文化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被人們珍藏與記憶。
這本「閃亮光芒」的小冊子除了替四位澳洲巨星的生平做了介紹(有關他們的一些生命小故事,我還是第一次得見,讀來趣味橫生)外,還悄悄滲透了兩項訊息,一是過去十二年來的一些澳洲傳奇人物的郵票檔案,那是澳洲文化的種籽,感興趣的人或許就會再往下挖掘鑽研;二是順便介紹一些澳洲電影的發展簡史,有的人看明星傳奇,有的人看影史傳奇,文化是可以如此相互參考的。
闔上「閃亮光芒」,我心裡想著,那一天,如果台灣的郵政總局也能刊行「台灣之光」紀念郵票,會有那幾位明星入選呢?或者,會有那幾位導演入選呢?選了某人,不選某人,或許會有點小爭議,但是只有先做了,才算邁開腳步,才有後續可能,不是嗎?不做,永遠只是癡人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