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電影銀幕上看到了夢幻光華,《顛覆瘋雲》則要讓人看到光鮮背後的狗屁倒灶。
導演和製片人的爭議,幾乎是電影百年史上屢屢上演的戲碼,癥結在於誰才是電影的真正擁有者?是出錢出力的製片老闆?還是勞心勞力的導演?
為了解決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亦有理,誰說都有理」的難解習題,好萊塢創造出了「最終版本(Final Cut)」的合約細節,拍片前要講清楚,一旦創作者和出資者之間起了爭議時,擁有最終版本權利的人就能決定電影要以什麼樣的面貌亮相,導演如果不服氣,多年後,或許可以另外發行增長或加減料的「導演版(Director’s Cut)」撫平胸心塊壘。
巴瑞.雷文森(Barry Levinson)執導的《顛覆瘋雲(What Just Happened)》既以好萊塢生態做素材,導演和製片「各持己見」的爭議自然是絕佳素材,高潮則是鎖定在一隻狗身上。
勞勃.狄尼諾(Robert De Niro)飾演的大製片家班剛拍完了一部由西恩.潘(Sean Penn)主演的新片《兇殘(Fiercely)》,安排了一場給圈內人和觀眾試映的試映會,結局是西恩.潘中槍倒地,他的愛犬趕來相援,但是兇殘的歹徒真的雞犬不留,當場就朝狂吠不已的狗兒頭上開了一槍,血濺鏡頭。
這個場景立即讓鬱悶的試片室尖叫不已,美國人很重視狗權,歹徒殺狗遠比殺人更易激起憤怒,於是當場就有人作嘔閃人,有型有戲,扮起電影公司大老闆更是有模有樣,深得箇中三味的女星凱薩琳.基納(Catherine Keener)講完客套場面話之後,斬釘截鐵地告訴班:「修改結尾,不能殺狗,否則就別去坎城了。」
偏偏《兇殘》的這場戲是由麥可.溫考特(Michael Wincott)飾演的英國導演的精心設計,出錢老闆不准殺狗,就等於是毀了他的創意,他當然抵死不從,狂吼狂叫,不甘罷休,夾在老闆與導演中間的製片班,立刻成了左右為難的夾心餅乾。因為一旦得罪老闆,以後就很難再拿到新片合約,搞不定導演,也証明他的能耐有限;不安撫導演,狂風暴雨不會停歇,順從導演就只有讓僵局越搞越僵。
打死不退,堅持到底,通常就叫做藝術家;通權達變,能屈能伸,通常就叫做生意人,班製片其實並不堅持什麼原則,也不太在意藝術創意,電影能賣,片約滾滾才實際;溫考克則像極了典型的瘋狂藝術家,對於自己的創意洋洋得意,無法想像別人何以不能接受,更不肯自宮,對於老闆修改結尾的要求,不發狂叫囂,更無以顯示藝術家的風骨,這場攤牌戲就在凱薩琳.基納沈穩堅毅,不受威脅的低氣壓中,對應了狂風暴雨的溫考特,以及見風轉舵的班製片,形成了有趣的三角習題。製片人的一肚子苦水就在這個僵局中展開,故事如何緩解?如何得圓?因而勾引住觀眾的關切。
雷文森此時先是展示了電影的魔法,狗是要角,卻也可以變配角,要把狗兒剪去,其實不是太難,只要調整底片,再從未用膠捲中另找素材補充上去,狗兒不但可以不死,還可以成為催人熱淚的煽情主角,果然戲法人人會變,只看你肯不肯調整身段,放棄堅持。
然而,狗還是改不了吃屎,人也改不了臭脾氣,人世間的事如果都能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一切好辦,問題在於人心隔肚皮,有人堅持做人一口氣,可殺不可辱;有人顧念臭皮囊與負債,顏面算個屁,殺剮全由你,《顛覆瘋雲》後來的逆轉大攤牌,其實有點像小孩扮「家家酒」的胡扯瞎鬧,不盡然合乎實況,卻頗有照妖鏡的功能。
最有趣的不是在人,而在狗。那隻狗明星後來去也參加了坎城首映會,成為紅地毯上最迷人的狗明星,大人人為牠吵翻了天,但是風風雨雨,牠卻全然不掛心,不知情,更不在意,狗眼旁觀人間鬧劇,嗯,《顛覆瘋雲》的嘲諷效應就益發荒唐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