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用翻譯,但是愛情需要情歌,動聽情歌會讓剎那變永恆。 閱讀全文 往日情懷:情歌悠悠唱
月份: 2008 年 6 月
慾望城市:情歌煽情學
獻君一杯酒,與君唱一曲,傷情情歌,始終是好萊塢愛情電影的必殺絕招。 閱讀全文 慾望城市:情歌煽情學
慾望城市:名牌與愛情
你很少把花穿在身上,看著別人穿,隨意品頭論足,也是一種電影趣味。 閱讀全文 慾望城市:名牌與愛情
慾望城市:愛情攻心學
情場未必如戰場,但是了解及掌握對方的心,卻是絕對必要的 閱讀全文 慾望城市:愛情攻心學
綺拉奈特莉:歌姬風情
明星親口獻唱,魅力就是遠勝對嘴,不信,就聽聽綺拉.奈特莉唱歌吧! 閱讀全文 綺拉奈特莉:歌姬風情
九降風:兩個畢業典禮
不識愁滋味的青春,要怎樣才能畢業?才算畢業?《九降風》提供不一樣的答案。 閱讀全文 九降風:兩個畢業典禮
大衛連:百年冥誕紀念
用血淚汗水打造的史詩《阿拉伯的勞倫斯》是名導大衛.連留給世人最珍貴的遺產。 閱讀全文 大衛連:百年冥誕紀念
獨步天下:反派的嘴臉
把「壞」寫在臉上的真的是大壞人嗎? 閱讀全文 獨步天下:反派的嘴臉
白景瑞:曾經如此少年
年輕不是本錢,年輕敢去衝撞,敢去實驗,才是千金難買的青春。 閱讀全文 白景瑞:曾經如此少年
紅氣球:奧賽的美術課

仔細看,你能從這幅畫作中參透多少創作密碼
除非不經意地隨興拍攝,電影中出現畫家畫作都是別有用心的。
第一次在侯孝賢的作品中注意到畫作,是他的2004年作品《咖啡時光》。電影女主角一青窈飾演未婚懷孕的年輕媽媽,她不想和孩子的爸爸成親,於是帶著懷孕的肉體回到日本家鄉,身體是疲累的,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是不確定的,生活上的焦慮,該如何表現呢?侯孝賢安排一青窈來閱讀知名童書插畫家莫里斯.桑達克 (Maurice Sendak)的繪本《在那遙遠的地方( Outside Over There)》。
《在那遙遠的地方》故事描寫平常要幫忙照顧妹妹的小姐姐愛達,因為妹妹被專門偷嬰兒的小妖怪給偷走了,於是她得穿上神奇的黃雨衣,帶著號角去找妹妹。未婚媽媽心中對腹中胎兒的不確定感,其實很難與朋友分享,但是透過繪本故事,那種心靈恐懼卻有了清楚鮮明的形象。
侯孝賢的《紅氣球(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則是以奧賽美術館做背景,在電影結束前讓觀眾和男主角一起欣賞起館方收藏的畫作「氣球(Der Ball)」。
「氣球」是瑞士那比派(Nabis)畫家 Felix Vallotton 在1899 年所畫的畫作,畫中亮處是一位戴著小黃帽的小男孩正在草地上追逐著一只紅氣球,暗處則是林梢樹影直立,好像隨時要襲向小男孩,遠方的林蔭草原交會處,還有兩位模糊的人影在交談,看似平和下午的草原嬉戲,但是光影明暗的對比,卻也在寫實之外散布著讓人莫測高深的意境。
這場戲是小童星Simon Iteanu飾演的男主角西蒙隨著老師到奧賽美術館去上美術欣賞課,老師很用心地剖析著畫家的鳥瞰觀點,再問小朋友這位追著紅氣球的小男生是快樂還是著急呢?遠方的兩位人影又傳達著怎麼樣的訊息呢?
李屏賓的鏡頭其實拍的是玻璃鏡面所反射出來的美術課實景, 老師的問,學生的答則像極了一幅按圖解說的美術欣賞解說,讓所有的人都能跟著上一堂美術賞析課,但是西蒙沒有太大興趣,他寧願抬頭望著美術館的天窗,在藍天下,他的好朋友紅氣球好像正在天上看著他,他則在人間尋著紅氣球的身影。
電影是《紅氣球》,所以電影畫作也選中了有著紅氣球入畫的《氣球》,這是最簡單直接的連結,只不過,畫中的孩子眼看就要追上紅氣球了,電影中的孩子卻永遠和紅氣球保持著距離。
畫中世界是美夢即將成真,但是生命的陰影也快步逼近;電影中的美夢卻只能尋覓,永遠不知何時成真。昔日也對生命有著熱切追尋意念的女郎,如今早已是被生活、感情、和家庭給羈絆得只能靠抽菸解悶出氣的中年婦人,生活中的陰影早已使得她的陽光隱沒不見了,《紅氣球》沒有激昂起伏的劇情,只是平淡的人生切片,其實像極了《氣球》詮釋的那樣一個下午,有夢有愛亦有陰影,畫作和電影之間有像有不像,有時平行,有時交錯,我們在畫中看到了青春的追尋,在電影中則多看到中年的困頓,以及小男孩始終不曾褪色的美麗追求,畫和電影的對話就這樣翻轉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