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是天文奇觀,一旦銀河發生了流星雨,夠讓新聞工作者手忙腳亂了。曾與瑪麗蓮.夢露合作過喜劇經典《熱情如火》的影星湯尼.寇蒂斯,九月二十九日辭世,看他在電影中的年輕模樣,可以想見1960年代當紅奶油小生的風采。
分類: 銀河群星
蘇西的世界:風林火山
看完一部電影,卻完全沒認出演員的原本名姓,對於演員不是挑剔,而是難得的肯定。
看完《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你不會忘記片中心狠手辣的連續殺人犯喬治.哈威,但也直到終場我都沒有發現這位既冷酷又冷靜,一舉一動都讓看得心頭發麻的演員,竟然就是史丹利.杜契(Stanley Tucci)。
童山濯濯的史丹利不是一般小角色,他堪稱是好萊塢近十年來最精彩的甘草綠葉演員,若不是他在《航站情緣(The Terminal)》那樣苦心相逼,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困在機場當人球的際遇不會那麼讓人同情;《來跳舞吧?(Shall We Dance?)》中,他即使只是站在舞池遠方的背景人物,搞笑放電的能量卻已經足夠超越主角李察.吉爾(Richard Gere)與珍妮佛.羅培茲(Jennifer Lopez)的擺譜舞姿;《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中那位「娘」味十足的同志助理,更是直接讓人無法相信他是異性戀的平常男子(育有三名子女);至於《美味關係(Julie & Julia)》中的那位疼愛嬌妻的美國外交官,更是深暗「以小事大」(老婆的身材比他高大壯碩)的外交秘訣,讓他得能飲食男女都能酣暢飽滿。
上述各片,杜契都是頂著大光頭來演戲,沒人嫌他頭髮少,反而覺得他額頭既聚光又反光,光芒四射,亮眼極了。我沒能在《蘇西的世界》中一眼就認出他來,第一個原因自然是他戴起了假髮,外型遽變;第二個原因則是他徹底改變了戲路,體現了陰森古怪,讓人寒毛直豎的殺人慣犯氣息。
也因為他改變得那麼成功,才使我對他的詮釋手法充滿好奇,想要一窺究竟,閱讀多篇有關《蘇西的世界》訪談錄之後,得著了以下的結論:
一,心似─找出這個角色的動機:演什麼,像什麼的前提是你了解要演的是什麼樣的人?他先讀過劇本,再比對小說,才知道喬治這個角色有多陰沈,有多低調。然後就得去找犯罪學的書,研究這類人的特殊心性。
二,形似─研究這個角色的外表:研究過程中,他最大的興趣其實是「以貌取人」,他曾經細細研究多位殺人兇手的外表,綜合心得是:他們外表極其平凡,一點都不突出,都很重視髮型剪裁、戴眼鏡,還蓄有小鬍子,他不是犯罪學專家,不必去研究外貌與兇手間的內在連結為何,但是整理出形似的必要元素後,他就已經有足夠的空間去開發這個角色的展演空間了。
三,神似─原著小說對兇手的描寫是一位身材比他粗大,體重也重得多的鄰家伯伯,但是他放棄鉅細彌靡的外形重建,反而去追尋那種暗潮洶湧的心理軌跡,一路從隔街相望,憑窗遠眺,靜靜地坐在漆黑的車子看著照後鏡裡的人影,他蓄積的是「靜若處子」那種「不動如山」的巨大能量(包括出外返家,也會戒慎恐懼地聞風辨聲的靈敏獸性);幾場動作戲,不論是誘騙蘇西時的「侵掠如火」,面對警察盤問前機伶布署或者捉拿蘇西姐姐的「其疾如風」,或者遇到蘇西父親登門質疑的「其徐如林」,他都有精準的切割,層次分明,自然就讓人看得格外信服了。
《蘇西的世界》讓史丹利獲得了奧斯卡男配角的提名,最後則是敗給了《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的克里斯多福.華爾茲(Christoph Waltz),平心而論,兩人各有特色,差別在於克里斯多福是灼灼逼人的外露演技,史丹利則是內隱悶騷的壞,我不知道克里斯多福將來還有多少演技增長空間,但我清楚明白史丹利絕不重複自己的表演,才是更讓人敬佩的專業與敬業,《蘇西的世界》許多場面處理得讓人覺得扼腕,多虧有了史丹利.杜契,全片才有了讓人咀嚼回味的空間,那也算是大演員具備的大能量吧!
三船敏郎:日本第一人
提到三船敏郎,就不能不提黑澤明。
因為沒有黑澤明的慧眼識英雄,三船敏郎或許根本連演戲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沒有黑澤明的循循善誘,三船敏郎或許根本不可能成為一代巨星。
黑澤明在他的自傳「蝦蟆的油」中曾經提到他與三船敏郎相遇的經過。一九四六年夏天,聲勢如日中天的東寶公司大張旗鼓招募新生代演員,當時,黑澤明正在拍攝《青春無悔》,沒時間去參加演員訓練班的甄試,可是一位相熟的女明星高峰秀子跑來找他,要他去看一位活力十足的新人,黑澤明趕緊跑去看,剛巧就看到了三船敏郎正在做「憤怒生氣」的表演,黑澤明看到的是一隻被困籠中的野獸,四處兜圈子,急著要脫困,三船敏郎很精準地傳達出那種憤怒的神情,黑澤明形容自己當時「看都看呆了」。
可是等到表演完畢,三船敏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臉疲憊的模樣,可是眼神卻釘著評審,一副挑釁的高傲模樣,很多評審因而認為他太猖狂囂張,演技太過火了,不打算錄取他,可是黑澤明覺得這批評審簡直有眼無珠,明明珠玉在前,卻當成一塊石頭,似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就發出正義獅吼,當場抗辯,把那批評審好好訓了一頓,總算才爭取到把三船敏郎送進了東寶演員訓練班。
三船敏郎踏進影壇的前兩部戲分別是谷口千吉的《銀嶺的果實》和山本嘉次郎的《新馬鹿時代》,「伯樂」黑澤明找他演出《酩酊天使》時,算是三船的第三部戲了,所以黑澤明從來不肯說他是三船的恩師,反而一直推崇谷口千吉和山本嘉次郎才是帶領三船敏郎演技入港的領航員。
黑澤明曾經讚美三船敏郎的演技是日本第一人,三船敏郎有驚人的瞬間爆發力,普通影星通常得花上十呎底片,才能讓人留下印象,不過,三船敏郎只要三呎底片就夠了,只可惜日本人能夠參與的好萊塢電影題材有限,也只能和路數相近的動作片硬漢亞蘭.德倫(Alain Delon)與查理士.布朗遜(Charles Brownson)等人合演一些純商業電影,噱頭不小,但是餘波迴響不多,如今多數人已都不復記憶了。
三船敏郎的另一個魅力特質在於他別具鐵漢柔情,一般硬裡子演員只會直來直往,只有他在豪邁中夾帶柔情,火爆尖銳處還能有呼吸轉折的空間,黑澤明曾經說過如果硬要雞蛋裡挑骨頭,就只能說三船敏郎的嗓音粗了點,現場同步錄音時會覺得聽不清楚他到底說了啥,不過,他的眼睛鬍子都會演戲,嘰哩咕嚕說些什麼,只要意思清楚,其他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其實,三船敏郎會演戲的部份不只是眼睛和鬍子,光是浪人和武士,他的每一個版本都有讓人難忘的詮釋角度,《用心棒》裡他是冷眼旁觀的熱心俠客,背影就隱藏著他的情緒;《蜘蛛巢城》中備受欲望煎熬的日本馬克白;《七武士》裡他似乎像極了跳梁小丑的過動兒;《羅生門》裡的喳呼與鼓噪的痞子,《紅鬍子》卻成了深沈不露的名醫;《醜聞》則是無端受過的八卦受害人;《野良犬》中帥氣又焦燥的青春警官、《天國與地獄》裡的企業家幾乎成了梅爾.吉勃遜後來演出《綁票追緝令(Ransom)》時的翻版藍本了…
他出生在大陸青島,中日戰爭的時候,他還加入了滿州的陸軍航空隊,對於這段往事,三船敏郎一直不願多談,1987年農曆春節前夕他應張雨田先生之邀來台灣宣傳電影《二0三高地》的時候,只委婉地告訴我說那場戰爭是不幸的歷史,幸好,他沒有殺過中國人。
正因為他曾經在大陸待過,對中國人情有很深的眷念,他就說過最好吃的中國食物是「油炸鬼」,那一次的訪問中,他還特地用中國話說:「油炸鬼!就是油條!」
1985年初春,日本映畫連盟在中日斷交後第一次舉辦了「中華民國台灣電影展」活動,台灣的知名導演和影星都去了日本做宣傳,可是日本媒體那時候都不太認識台灣的導演和影星,場面有些泠清,倒是三船敏郎在台灣友人張雨田的力邀下兩次出席了影展宣傳酒會,給足了代表團面子,每次他到場的時候,反而是台灣明星爭相合照的對象,說明了他才是明星中的明星。
1989年初秋,我在威尼斯影展上也和他有一面之緣,當年他演出熊井啟執導的《千利休》也參加了金獅獎競賽,最後只獲得了銀獅獎(金獅獎就是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
當時穿著西式便服,坐著遊艇抵達水都的三船敏郎,依然是媒體圍繞拍照的巨星風采,只可惜大家語言不通,他只是含笑坐著,接受各界拍照,至於訪問,也就免了,我則是日語不通,身旁亦無日語高手協助,只能做一位觀眾,默默觀察著一位走在國際影壇的日本巨星風采。
三船敏郎走紅國際的時候,比他年輕十歲的美國影星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還只是一位片約不固定,每天忙著清潔游泳池的小工人,三船郎男在1961年和黑澤明合作的一部《大鏢客(用心棒)》轟動全球,帶動了日本浪人武士電影的新風潮,義大利名導演塞吉奧.李昂尼(Sergio Leone)隨即也在1964年改編拍成了歐洲版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也捧紅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因為他在《荒野大鏢客》中的浪人俠客造型幾乎就是三船敏郎的翻版(尤其是咬牙籤的模式),差別只在於武器從武士刀變成了槍,可以說,若非三船敏郎的開路,後來怎會有克林.伊斯威特?我真的很想看看他會用什麼方式追述自己剛出道時的演技揣摩了。
丹尼斯哈潑:片刻風采
「我這一生,確實有過真正光彩的時刻,雖然只是短暫片刻,然而,這輩子能有片刻風采,即已足夠。」
這句話是好萊塢明星丹尼斯.哈潑(Dennis Hopper)生前的一句生命回顧感歎詞,晚年飽受前列腺癌折磨的他於美國時間
人生能有片刻能夠光彩,能夠回味,確實不易,丹尼斯.哈潑就有好幾個光彩片刻,能夠讓人記憶,更屬不易了。雖然,那些片刻可能都很驚悚,雖然,他留給世人印像深刻的回憶可能都很頹廢與邪惡,但也因此標記著他的特殊性。
1990年代的影迷,不會忘記他在《捍衛戰警(Speed)》中的那位炸彈客,以搖控攝影的方式指揮一輛不准減速的公車奔馳,以人質交換贖金的高明犯罪手法,以及最後穿著警察制服,從容逃逸的智慧心機,確實讓人印像深刻。
至於《水世界(Waterworld)》中那位殘眼假手的未來海盜造型,其實也就是他從1969年作品《逍遙騎士(Easy Rider)》以來,最擅長不過的嬉皮頹廢本色(只是另外添加了邪魔氣味)了。
1980年代,他在《藍絲絨(Blue Velvet)》飾演的大反派法蘭克一角,更是極盡變態邪魔之大全,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把攝影機直接鑽進花園的土壤中,讓人看見深淵底層的蟲兒蠕動,透客出的陰森鬼怪感覺,正巧與他脅迫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的嘴臉,產生了讓人不寒而慄的平行論述。
當年,他在看完《藍絲絨》的劇本,就直接打電話給大衛.林區,爭取一定要演出大反派法蘭克一角,理由很簡單:「我就是法蘭克!」果然,看完《藍絲絨》之後,你除了記得伊莎貝拉的明豔與柔弱之外,另外就只有他飾演的法蘭克了。
至於《鬥魚(Rumble Fish)》中的那位酗酒老爸,其實也是非他莫屬的熟悉戲路,不是這種長住醉鄉不願醒的父親,如何能夠生出麥特.狄倫(Matt Dillon)和米基.魯克(Mickey Rourke)這兩位叛逆小兒,他的父親原型,其實是兩位兒子擺脫不了的生命魅影。
1970年代,丹尼斯的代表作品要屬《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中的那位戰地攝影師了,胸前掛滿了各式相機,造型卻如當代嬉皮,理應冷眼看人生與戰爭前線的他,卻成了無力迴天的人間煉獄見証者,從型到戲,他成了美國帝國主義深陷越戰泥沼的光怪陸離代言人。
當然,世人提起丹尼斯的成名作,都不會忘了他自導自演的《逍遙騎士》,那是騎著哈雷機車縱橫美利堅大地的嬉皮文化見證作品,從人民公社的意識型態、自我放逐,拒絕社會禮俗到情欲解放、縱情毒品、酗酒狂歡的快意人生,「嬉皮」的定義與內涵,全都讓他收進了電影底片中,成為時代文化與人生的最佳見証。
至於他與一代巨星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合作的《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則應算是他最「清純」的銀幕造型了,初出茅廬的哈潑,當時年輕氣盛,眼高於頂,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人,遇到了比他年長五歲的狄恩,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狄恩常在試片室裡指著他的表演,就發表評論,指導他表演,即使驕狂如他,也只能歎服了。
看到哈潑很愛在拍片現場拿著相機拍照,還特別提醒他別浪費興趣和天賦,因為「你有一天也許會當導演,攝影構圖的技法一定用得上」,就一直鼓勵他多開發自己的藝術天份,甚至還願意作他的攝影模特兒,1980年代末期哈潑終於開了攝影展,還特別為此向狄恩致敬。
他曾經推崇狄恩是最有原創力的演員,像位愛打游擊的藝術家,不接受世俗成規,而是試圖打破所有的疆界與局限,曾至還曾在拍片現場拔出瑞士刀揚言要殺掉導演,他深受狄恩風格啟發,卻因為太過快意恩仇,惹來無數麻煩。
終日酗酒,菸毒不離手的哈潑,一如他的銀幕表演,總給人黑暗惡魔的印像,結過五次婚的他,也有著極其複雜的女人緣,最著名的婚姻就是與名歌手Michelle Phillips(1960著名樂團The Mamas & the Papas的主唱)的八日婚姻,事後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只淡淡地說了句:「其實,前七天都好棒的…」多有智慧的回答啊!短短一句話,只記取美好回憶的人生風度都盡在其中了。
威尼斯現場:女人戰爭
重看好電影,每次都會有新的刺激新的感想。
正在熱鬧舉行的威尼斯影展八日爆發了一場女人的戰爭,嗯,正確的說法是口水戰爭,不過,卻讓我們看到了不同世代的女人心。
戰場在於英國的GMTV電視訪問現場,主持人珍妮.傅康能(Jenni Falconer)訪問了新片《靈異重生(Birth)》的兩位女主角妮可.基嫚和老牌女星洛琳.白考兒,她在介紹妮可時用了「傳奇」女星這個詞,沒想到立刻就被洛琳.白考兒打斷了談話。
「她不是傳奇,」洛琳很生氣地說,「她只不過是個新人,什麼叫做傳奇?以她那種年紀怎麼可能是傳奇?要當傳奇女星,年紀至少還要大一點嘛!」
是的,妮可才卅七歲,洛琳已經七十九歲了,當她在妮可的這般年紀時,妮可都還沒出世呢,如果妮可都成了傳奇女星,那她成了啥?
年紀多大的明星才夠格當傳奇?很多人一定不認為傳奇這兩個字和年紀大小有啥關係,事實上,洛琳白考兒已經很久沒演戲了,妮可其實是她的福星,她們去年才合作了《厄夜變奏曲》,今年則是在《靈異重生》中飾演一對母女,兩人私交不錯,但是洛琳就是看不得年輕人濫用「形容詞」,就像現在很多記者習慣稱自己為「資深記者」,出道才幾年的藝人就成了「大哥大姐」等等。
年輕時的洛琳還算有點風情,但不算一線女星,直到嫁給了「傳奇」巨星亨佛萊鮑嘉,才讓她的身份地位水漲船高,至今都還是好萊塢最有名望的巨星遺孀,她的經歷的確是比較適合用「傳奇」來形容的。
將近二十年前,她來過台灣參加金馬獎,和另一位男星葛倫福特來台領取特別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問題是年輕記者多數不認得她,她也只想來台北玩玩,待在台北的時間沒有紀念影展,沒有作品討論會,走在路上只像是一位美利堅歐巴桑,沒人當她是巨星,沒人想要訪問她或簽名,她心頭有多少委屈我不知道,但是我曾親眼看到她在當時尚未焚毀的中華體育館後台不耐煩地等著受獎時的那副神情,心裡只能歎息:美女真的不能遲暮!
後來,柯俊雄主導的演員公會曾經主辦過一次金龍獎,廣邀世界知名演員來台,當時最有名氣的巨星「漂亮寶貝」布魯克雪德絲順利成行,備受媒體關切,但是同行的美國演員團還有一位大人物,那就是以《落花流水春去也》獲得奧斯卡影帝獎的男星克里夫.勞勃遜。
論資歷論輩份,應該都是勞勃遜掛頭牌,可是媒體只認得漂亮寶貝,不認得影帝,那怎麼辦?忍氣吞聲了好一陣子之後,有一天她們一起演員工會拜會,最後要搭電梯離去時,電梯門一開,漂亮寶貝本來要先進,影帝卻生了氣,硬是氣沖沖地搶先一步擠了進去,嘴吧還唸唸有辭,一陣錯愕的寶貝只好等下一班電梯。我的人就站在電梯旁,親眼看到了明星的心結和脾氣。
人家都說應該要敬老尊賢,但是人生就是勢利又現實的名利戰場,資深不如當紅,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看不透參不破的人,就只能哀嗔怨癡苦苦過一生了。
密諜:電視影集的童年
清麗珍妮佛:一舞難忘
媽媽咪呀:梅莉的魅力
歸去來兮:卅四歲退休
我羨慕早早就能退休的人生,更羨慕早早就確定方向敢於去逐夢的人生。
閱讀全文 歸去來兮:卅四歲退休
保羅紐曼:天涯淪落人
銀幕偶像的愛情,不是救贖天使,就是沉淪魔鬼,電影《江湖浪子(The Hustle)》中的愛情,原本是天殘地缺的絕配,最後還是成了魔鬼啟示錄。 閱讀全文 保羅紐曼:天涯淪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