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之最:金棕櫚排名

2016年的法國坎城影展已經來到第69屆了,評審們每年都會選出金棕櫚獎得主,評審品味不同,參賽作品亦不同,誰勝誰敗其實見仁見智。

得獎有時靠運氣,有時還要看你和評審來不來電?得了獎或許影史能夠留名,但是唯有影迷願意不時重看,才是最實在的勝利,因此,時間才是最後的評判。 

美國媒體「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日前動員旗下的影評人重新審視過去六十九屆的金棕櫚獎得主,選出他們心中的最愛,重新排序(也就是金棕櫚獎得主也有輕重之別)。

所有的評比都反映著評審的品味或者偏見,因此這種名單,坦白說,參考就好,不是真理,亦不是一錘定音的影史排名。不過,這種英雄榜的重新排名,很有噱頭,也會引起討論,於是我譯出了前廿名的得主,提供大家參考。 

認可也好,不認可亦好,至少,因為這份名單,我又重看了《浩氣蓋山河(The Leopard)》,看到年輕氣盛的Alain Delon,聽見了風華正茂的Nino Rota氣勢磅礡的配樂,1960年代還真是美麗的黃金年代。

至於其他名單,請大家點選這個連結嘍: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lists/cannes-palme-dor-winners-ranked-891143/item/padre-padrone-palme-dor-winners-891089

20.《馬泰事件(The Mattei Affair)》 (1972) 導演:Francesco Rosi

19《木鞋樹(The Tree of Wooden Clogs)》 (1978) 導演:Ermanno Olmi

18《美麗蘿賽塔(Rosetta)》 (1999) 導演: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17《撒旦天空下(Under the Sun of Satan)》 (1987) 導演:Maurice Pialat

16《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1980) 導演:Bob Fosse

15《假如…(If …)》 (1969)  導演:Lindsay Anderson

14《我父我主(Padre Padrone)》 (1977)  導演:Paolo and Vittorio Taviani

13《拒絕長大的男孩(The Tin Drum)》 (1979) 導演:Volker Schlondorff

12《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1994)  導演:Quentin Tarantino

11《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

10《影武者》(1980)  導演:黑澤明

9《櫻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1997) 導演:Abbas Kiarostami

8《對話(The Conversation)》 (1974) 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

7《薇麗狄雅娜(Viridiana)》 (1961)  導演: Luis Bunuel

6《雁南飛(The Cranes Are Flying)》 (1958)  導演:Mikhail Kalatozov

5《秋水伊人(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 (1964) 導演:Jacques Demy

4《春光乍現(Blow-Up)》 (1966)  導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

3《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  導演:Martin Scorsese

2《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1960)  導演:Federico Fellini

1《浩氣蓋山河(The Leopard)》 (1963) 導演: Luchino Visconti

2014凱撒獎:法國品味

第四十屆法國凱撒獎2015年2月20日頒獎,長期關注非洲題材的導演Abderrahmane Sissako(他在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n)出生,在馬利(Mali)受教育,在莫斯科學電影,在法國與馬利定居拍片))以《在地圖結束的地方(Timbuktu)》一舉奪下了八項獎,最是風光。

去年以來,伊斯蘭國的戰士們以極其殘忍的斬首行動,透過網路視訊的傳播,在全世界都引發譁然,《在地圖結束的地方》恰巧就描寫著馬利共和國的伊斯蘭文化中心城市廷巴克圖(Timbuktu)被一群聖戰士佔領,厲行戒律後,形成的文化擦撞與生命悲劇。從主題、取景到音樂,在在都是精品,再搭上伊斯蘭國的風潮事件,電影所帶來的反思極其強猛,贏得八項大獎只能用「實至名歸」形容。

至於獲得女配角獎的《星光雲寂》女星Kristen Stewart,顯然已經成功擺脫《暮光之城》的刻板偶像路線,最近在《我想念我自己》中與影后Julian Moore演出母女對手戲,絲毫不見遜色,法國人也願意打破肯定凱撒獎以肯定法國人為優先的給獎宗旨,給予她演技獎(雖然只是配角),也是值得一提的歷史新頁了。

以下就是第四十屆凱撒獎得獎名單:

最佳影片(Meilleur film

《在地圖結束的地方(Timbuktu)》導演:Abderrahmane Sissako

最佳導演(Meilleur réalisateur

Abderrahmane Sissako《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最佳女演員(Meilleure actrice

Adèle Haenel《不打不相愛(Les Combattants)》

最佳原創劇本(Meilleur scénario original

Abderrahmane Sissako, Kessen Tall 《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最佳改編劇本(Meilleure adaptation

Cyril Gely, Volker Schlöndorff《外交秘聞(Diplomatie)》

最佳男演員(Meilleur acteur

Pierre Niney《時尚大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最佳外語片(Meilleur film étranger

《親愛媽咪(Mommy)》,導演:Xavier Dolan

最佳女配角(Meilleure actrice dans un second rôle

Kristen Stewart《星光雲寂 (Clouds Of Sils Maria)》

最佳男配角(Meilleur acteur dans un second rôle

Reda Kateb《醫手遮天(Hippocrate)》

最佳剪輯(Meilleur montage

Nadia Ben Rachid《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最佳美術設計(Meilleurs décors

Thierry Flamand《新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最佳服裝(Meilleurs costumes

Anaïs Romand《時尚大師聖羅蘭》

最佳音樂(Meilleure musique

Amine Bouhafa《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最佳新導演作品(Meilleur premier film

《不打不相愛》導演: Thomas Cailley

最佳攝影(Meilleure photographie

Sofian El Fani《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最佳音效(Meilleur son

Philippe Welsh, Roman Dymny, Thierry Delor《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最佳短片(Meilleur court métrage

《里約女人(La Femme De Rio)》導演:Emma Luchini, Nicolas Rey

最佳紀錄片(Meilleur film documentaire

《薩爾加多的凝視(Le Sel de la Terre/Salt Of The Earth)》導演:Wim Wenders, Juliano Ribeiro Salgado

最佳動畫片(Meilleur film d’animation

《昆蟲Life秀電影版 (Minuscule – 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dues)》 dirs: Thomas Szabo and Hélène Giraud

最佳動畫短片(Meilleur court métrage

《生活石境秀(Les Petits Cailloux)》導演:Chloé Mazlo

最佳男性新演員(Meilleur espoir masculin

Kevin Azaïs《不打不相愛》

最佳女性新演員(Meilleur espoir féminin

Louane Emera《貝利葉這家人(La Famille Bélier)》

終身成就獎(César d’honneur

西恩.潘(Sean Penn)

彼得奧圖:勞倫斯往事

彼得.奧圖(Peter O’Toole(1932-2013))16日辭世,享年81歲。他從影的黃金年代在1960年代,主演的《雄霸天下(Becket (1964))》,《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 (1968))和《萬世師表(Goodbye, Mr. Chips (1969))》等片,都是膾炙人口的傑作,但是真正的代表作則是《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1962))》,有些作品,如今已難再見(即使出了DVD,除了研究者,未必有觀眾願意逐一品鑑了),但一生能有一部經典,其實已然足夠。

彼得.奧圖(Peter O’Toole)辭世的消息傳來,心頭想起的全是當年從《阿拉拍的勞倫斯》中認識這位藍眼珠巨星的往事,以下筆記,聊充追思。

 

改編的挑戰

 

《阿拉拍的勞倫斯》電影改編自「智慧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一書,原著作者T. E. Lawrence就是英國歷史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致力阿拉伯部落掙脫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控,獨立建國的關鍵人物之一。

 lawrance012.png

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面對的主要挑戰,這是要以多大場面重現這段歷史,在那個沒有電腦動畫特效的年代,一切全靠真人真駱駝,還有坦克與飛機才能完成的電影製作的年代,他完成的史詩傑作,不但前無古人,來者其實亦無力追隨(有了合成特效,有了電影動畫,想像力加上技術的結果,取代了驕陽與汗水)了。

 lawrance010.jpg

勞倫斯生平最傳奇的事蹟之一就是率五十人,身上只帶了六星期的糧食,穿越Nefud沙漠,然後集結阿拉伯騎兵,    奇襲阿卡巴港的土耳其軍隊。電影中,最難挑戰的,同樣是如何拍攝沙漠戲,相關文字就請大家參閱以下連結了(我很慶幸當年留下這篇觀影筆記,如今都不知從何寫起了)。

大衛連:百年冥誕紀念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8/06/post-236.html

 

大衛.連在處理《阿拉拍的勞倫斯》時還做了三個有趣的選擇:

 

首先,主角一開場就死了。勞倫斯騎著摩托車快速前進,風呼呼吹過,車搖搖晃過,就在感覺場面即將失控之際,車飛了出去,只剩一只遮風眼鏡。主角的猝逝,目的就在帶出在蓋棺之際,究竟有誰真能論定他?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他?

 

peter005.JPG這是一筆極其有力的傳記電影開場。

 

其次,勞倫斯初期只是個繪圖小官,就算胸懷大志,也只能窩在地下室裡工作,抬頭只見氣窗外有部隊開拔的前進鞋履,不是如此委屈,不是如此低人一等,如何突顯他「男兒志在四方」的雄心。

 

地下室加上氣窗,英雄氣短的困境,何等清楚。

 

第三,則是用火柴彰顯勞倫斯的性格。

 lawrance013.jpg

大衛.連在《阿拉拍的勞倫斯》裡玩了兩次火柴戲法。

首先是讓彼得.奧圖點燃火柴,火都燒到手指了,但是他眉頭不皺,手指也沒收回來,或者把火柴把拋了。靜靜地讓火柴燒完。一旁同事以為人他在變魔術,不是,「只要不理它,就不疼痛了。」。大衛.連就用一根火柴,讓世人看見了勞倫斯冒險性格,一個符號,一個生命象徵,何等勁力。

 

第二場火柴戲法則在於勞倫斯要前進阿拉伯時,先燃起一根火柴,然後畫面溶進阿拉伯沙漠的黃沙滾滾,那是電影用畫面與音樂來交代歷史轉折的經典剪接了。同樣請大家參閱多年前的寫作墨希斯賈赫:音樂人生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909.html

 

2013歐洲電影獎:入圍

歐洲電影學院(The European Film Academy)今天公布了第廿六屆歐洲電影獎(26th European Film Awards)的六個主要獎項入圍名單(技術獎項得主名單請參閱我在1031日寫的文章: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3/10/post-2723.html#more)。

 

今年的入圍名單相當集中,亦即行家眼中的2013歐洲精華作品不外《寂寞拍賣師》《卡門》《愛的餘燼》、《絕美之城》《噢!柏林男孩》《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六部作品,最大的遺珠則是法國導演François Ozon,因為他執導的《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In the House)》沒能擠進最佳影片,卻包辦了導演和編劇兩項大獎提名,另外,《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雖然影片、和導演都落空了,但是也還獲得了編劇、男女演員的提名,亦証明了其不凡實力。

 

六部最佳影片中,我只看了《寂寞拍賣師》《卡門》兩片,也分別寫過評論文字,看見名單,還真有點老友重逢的感覺(套句王家衛的名言: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有的,還只是才剛打過照面呢),至於《噢!柏林男孩》、《登堂入室》和《安娜卡列妮娜》也都能在DVD租售店內看見痕跡,相信影迷們會知道如何去尋寶了。

 

2013年的歐洲電影獎別外增設了喜劇獎項,我並不排斥這場比較討好市場的安排,但是這樣的分類似乎又把喜劇定義的第二等影片,我還是有點保留,電影不分類型,好電影不分悲喜,能動人就是佳作,動人就值得留戀。

 

2013年的歐洲電影獎定於127在柏林市頒獎,不能躬逢其盛的我們,把握金馬影展和DVD租售店,或許也能與諸多名片把酒言歡呢。

 

2013歐洲電影(EUROPEAN FILM 2013

《寂寞拍賣師( THE BEST OFFER)》Italy

《卡門( BLANCANIEVES)》Spain/France

《愛的餘燼(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Belgium

《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THE GREAT BEAUTY)》Italy/France

《噢!柏林男孩(Oh Boy)》Germany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2)》France

2013euro.JPG 

2013歐洲喜劇(EUROPEAN COMEDY 2013

《飛常性奮!(LOS AMANTES PASAJEROSI’M SO EXCITED!)》

Spain, 導演:Pedro Almodóvar

《傻冒大總統(BENVENUTO PRESIDENTE!WELCOME MR PRESIDENT!

Italy, 導演:Riccardo Milani

《愛情摩天輪(Den skaldede frisørLove Is All You Need)

Denmark,導演:Susanne Bier

《神父精煩惱( SVECENIKOVA DJECATHE PRIEST’S CHILDREN)》

Croatia/Serbia,    導演: Vinko Brešan

 

 2013歐洲導演(EUROPEAN DIRECTOR 2013

 Pablo Berge《卡門》

 Felix van Groeningen 《愛的餘燼》

 Abdellatif Kechiche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François Ozon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In the House)》

 Paolo Sorrentino 《絕美之城》

 Giuseppe Tornatore《寂寞拍賣師》

 

2013歐洲女演員( EUROPEAN ACTRESS 2013

 Keira Knightley 《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Veerle Baetens 《愛的餘燼》

 Barbara Sukowa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Hannah Arendt)》

 Naomi Watts in《浩劫奇蹟( LO IMPOSIBLE The Impossible)

 Luminita Gheorghiu 《愛的佔有慾(Pozitia copilului/ Child’s Pose)

 

 2013歐洲男演員(EUROPEAN ACTOR 2013

 Jude Law《安娜卡列妮娜》

 Johan Heldenbergh《愛的餘燼》

 Fabrice Luchini《登堂入室》

 Toni Servillo 《絕美之城》

 Tom Schilling 《噢!柏林男孩》

 

2013歐洲編劇( EUROPEAN SCREENWRITER 2013

 Tom Stoppard f《安娜卡列妮娜》

 Giuseppe Tornatore《寂寞拍賣師》

 Carl Joos & Felix van Groeningen《愛的餘燼》

 François Ozon 《登堂入室》

 Paolo Sorrentino & Umberto Contarello《絕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