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入侵:魂夢長相思

APPLE+《全面入侵(Invasion)》最動人的戲劇線來自菊地凜子與忽那汐里所詮釋的同志戀情,生死相許,此情不渝,說來容易,相思催人老啊!

日本「小型月球著陸實證機」2024年1月20號登月成功,使得日本成為繼美國、蘇聯、中國、印度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成功登月國。

中國有嫦娥奔月神話,日本的「竹取物語」則有來自月亮的輝耀姬神話,所以日本在2007年進行月球探勘的軌道衛星就叫做「輝耀姬號(かぐや/KAGUYA)」,我則是看了APPLE+的《全面入侵(Invasion)》才驚覺日本的太空產業已經前衛到足以成為戲劇題材的重要內容了。

《全面入侵(Invasion)》描述地球人突然遇上外星生物突襲,首當其衝的罹難者包括了日本人寄予厚望的太空人日向(HINATA),菊地凜子飾演的日向其實有一位同性愛人水月(忽那汐里飾演),也在日本太空總署工作,更是精明又幹練的資訊工程師,只因日本社會尚未接受同性愛情,濃情蜜意只能藏在心裡,就靠著默契極佳的靈犀電波傳送相思。

人在外太空的日向突然訊號全數消失,研判應已罹難,水月不願相信也不接受,因為她還能感受到日向的電波,相信她還活著,就當其他人都忙著應付外星人的全面突襲時,唯獨她想盡辦法要營救日向。

菊地凜子在第一集的後半段就已經成為存在於回憶中的幻影,忽那汐里則是跨越了二季24集的核心主角,因為劇情設定外星人毀了日向肉身,卻保存收納了她的意識,心靈相通的水月就此成為少數可以接近外星母體的地球人。水月生死不渝的癡情使得這齣科幻影集人味與情味都非常豐沛,在記憶中永遠不會消散的日向倩影,也為人間愛情做出讓人歎息卻深感幸福的註解。

《全面入侵》的劇情軸線除了日向與水月這一支,還有捍衛子女,為母則強的慓悍母親,可以看見外星異象的孩童,以及飛越萬里相信天意自有安排的軍人,各有各的強項、堅持與追尋。有親情,有愛情,有小愛,亦有大愛,但是仍以日向與水月的不悔、不捨與不離最為動人。尤其水月的牆上貼有David Bowie的海報, 兩人又都熱愛Bowie的太空名曲「Space Oddity」,歌詞一開頭的「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是地面站在呼叫太空中的湯姆少校,原本祝福一切順利,然而Major Tom很快了偏離了軌道,所以Ground Control to急著呼叫Major Tom:You’re off your course, direction’s wrong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口中聲聲叫著: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其實句句都是水月的心聲:Can you hear me, 日向?

用了三天時間追完《全面入侵》兩季,我急著想知道水月和日向之間是否有奇蹟發生?畢竟水月一直反對地球聯軍對外星母艦發射核彈,就怕日向真的就此飛灰湮滅,那份到了最後都不放棄的癡情,正是《全面入侵》就揪緊人心的設計。

《全面入侵》科幻想像在其他外星人電影中都有過似曾相識的描寫,唯獨水月與日向的戀情最與眾不同,而水月的特殊能力也使得日本的太空實力在這場地球保衛戰中舉足輕重。當然,水月生死相許的戀情也會讓你彷彿讀著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也許就因爲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

花月殺手:原住民影后

百年好萊塢歷史中,沒有一位原住民的戲份有她那麼重,對白有她那麼多,《花月殺手》造就了時勢,她沒有辜負潮浪,她用眼神控訴了時代傷痕。她叫Lily Gladstone

第一眼看見Lily Gladstone 的是她木然的眼神,其實還不知道她是主角,後來才明白:木然是不解,亦是無奈。明明都是她的錢,想要動用支配,為什麼還要說服白人官僚?而且還得忍受白人自視高人一等,「我都是為妳好」的傲慢。

木然,剛好而已,不然要搖尾乞憐嗎?第一眼的震撼有如深水炸彈,初時默默,繼而洶洶。

再看見Lily Gladstone時,她的眼神透露著看你玩什麼把戲的一派哂然:知道Leonardo DiCaprio要耍帥逞能;知道Leonardo DiCaprio要討好取悅;沒錢小子同樣可以任性啊!就讓你去搔首弄姿吧!

剛拿下美國金球獎影后的Lily Gladstone,應該會是美國影史上第一位問鼎奧斯卡影后的原住民演員,無關政治正確(雖然風向確實隱隱成形,東風已到),而是她真的很會用眼神傳達內心情思。

例如,舞扇談笑間,品評白人男子的輕狂訕笑,狼子野心,她們都懂,眼神裡盪漾的春情,就是不信玩不過這群小狼狗。

例如,踏上門檻,回眸邀請Leonardo DiCaprio共進晚餐時的勾魂一眼,不管痞子君子都會翩然心動。

例如,就算病勢漸重,慵懶蝸居,疲累乏力的眼神只要看見「良人」,還是會晶晶亮亮,攤手敞懷,共享春風雲雨,那是無須言傳的愛情。

例如,眼見白人蠶食鯨吞,族人生存面臨危機,她抱病前進白宮請命,眼神沒有必勝的堅定,只有為所應為的決定。

當然,最犀利的瞬間在於她元氣稍緩,終於可以坐起身和Leonardo DiCaprio談話,只柔柔問了一句:「你幫我注射的是什麼?」Leonardo DiCaprio沒能察覺那是圖窮匕見的最後通牒。她幻滅的眼神,幾乎撕裂了螢幕。

有學者統計過,過去好萊塢電影中的女性原住民沒人像Lily Gladstone一般,有這麼重的戲份,有這麼多的台詞,有這麼多的情緒轉折,馬丁.史柯西斯的《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當然是大導演的白人懺悔錄,揭露了美國白人曾經設局進行種族清洗/滅絕的「陽謀」,正因為全片的史詩視野,讓舉手投足都具現時代悲情的Lily Gladstone擔起了聚焦與放射的重責大任。戲份夠,戲勁足,是時勢造了英雌,英雌卻也造了時勢。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她跳上了尖峰。

至於,未來的未來,Lily Gladstone是不是緊貼著原住民題材才能繼續發光?她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過,當年學表演的同學一畢業都到洛杉磯和紐約發展,但她沒有,她留在偏鄉舞台,繼續琢磨,等待時機,才等到破繭而出的契機。

2023年五月《花月殺手》前進坎城,走上紅地毯時,才第一次感受到明星風光。《花月殺手》中,她確實光芒萬射,如今大家都看見她了,接下來的曝光密度肯定喧嘩熱鬧,期待她繼續挑對的劇本,盡現磨劍十年的功力。明星誠風光,演員更持久,好萊塢更要爭氣開發更多動人的史詩故事。

Carey Mulligan:柔弱生之徒

因為Carey Mulligan,我點選了《附帶效應(Collateral)》。這麼柔弱的一位女子,怎麼扮演幹練警官?偵破包含政治陰暗,涉及軍方和情報單位的複雜案子?

因為Carey Mulligan,我想起了《冰血暴(Fargo)》中的Frances McDormand這位三度獲選奧斯卡影后的女星。

兩位相似點在於外貌絕不相似大家常見的警探角色,沒把慓悍掛在臉上,甚至都還懷孕在身,一派慢條斯理,讓同夥或反派一開始都沒有把她們放在眼裡。更精準點說,根本是輕視又瞧不起。

你愛怎麼想,誰也管不了,我自有節奏,辦案不靠外貌,靠纖細敏感,以及人情練達通透。

《附帶效應》故事開場在於一位披薩快送員竟然在客戶門口遭到槍殺,一位無名小子何以會遭暗殺?客戶收到披薩後,發現竟非特製,就把披薩棄置牆角。這兩大疑點,都是Carey Mulligan出場前的吊魚線,答案就在疑點中,就看你是否鍥而不捨。

在編劇David Hare的空針引線下,命案背後勾勒出英國社會中政治、宗教、軍情和移民的千絲萬縷。

David Hare讓Carey Mulligan在睡夢中接到出勤通報,睡眼惺忪中告別溫暖被褥,告訴枕邊人說她要接這個案子。結尾則是三天後她打電話給枕邊人:我要回家了,我想好好睡一覺。女人還是女人,工作還是工作,辦案時,她是拚命三娘,頂多趴在桌上小寐;結案後,柔情似水,安心待產,工作與家庭能夠無縫接軌,用尊業跨越性別偏見,根本就是role model。

《附帶效應》只有一季,短短四集,但是劇情密度極高,這款迷你影集像是可口小菜,嘗過就唇齒留香猶有餘韻。

跨越一向柔弱癡情戲路,為柔弱開拓寬廣空間,Carey Mulligan這回的挑戰與改變是成功的,值得粉絲追隨。

吳慷仁:富都青年變色龍

變色龍用到政客頭上,多數是在罵他;變色龍用到演員身上,則是禮敬頌詞,我樂用變色龍讚美吳慷仁。

用變色龍來形容政治人物,通常是貶多於褒;用變色龍來形容演員,則是由衷的禮讚。

多數演員其實都早早被定型,演來演去都是類似角色,攸關能力,攸關生命歷練。放眼當下演員,真正符合變色龍精神,非吳慷仁莫屬。

有時是律師;有時是飛官;有時則是檢察官…都是滿腔熱血的時代菁英;但他也可以是無所事事,廢到不行的胖子,剎那間則又變成骨瘦如材,但求活下去的癡人…極少重複自己。

換進新殼就成了新人,從外型到氣質全都改頭換面,他得花多少時間氣力才能完成變形記?事後又得花多少心血元氣去清洗遺忘與重生?

《富都青年》中的吳慷仁再次示範如何變型,皮膚曬到黑亮,那是生存煎熬;語言以手代口,非他族類誰能懂他?環境感應降到斷離,眼神內斂如同呆滯…生理心理交替作用,非他族類卻都能一眼了悉。

了無生趣的人生,唯一的指望在兄弟,唯一的轉機在藍衫,唯一的歡笑在敲蛋,卑微是角色的宿命,尊嚴卻在他的詮釋。

看著《富都青年》中再次進化與變形的的吳慷仁,就讓我想起Woody Allen伍迪艾倫的《變色龍(Zelig)》。為求生存與安全,為了討喜與成名,這位猶太男人可以七十三變。Woody Allen透過偽紀錄片的手法,以驚人想像力,嘲諷風潮人物前言不對後語,說變就變的苟且人生。然而,Woody Allen的變色龍是劇本意念主導,他只要不時化妝變裝即可,臉上總是呆傻拙笨的一號表情,吳慷仁的變色龍則是全面清洗後的重新來過,困難級數遠勝Woody Allen不知多少倍。

Robert De Niro早期也是變色龍,可惜後來一再重複相似角色,也就少有讓人亮眼的新意,就連最近算是有血有肉的《花月殺手》,也依舊在他熟悉的演出半徑中兜圈圈。

有幸見證吳慷仁一再挑戰自己,改變自己,我們見證的是一則表演傳奇,期待他一路變下去,多變一次,觀眾就多享受一次。

首爾之春:歷史人物臉譜

《1212:首爾之春》的主角是保安司令官全斗光,原型為全斗煥。

影帝黃晸珉以「痞子狼性」來詮釋全斗光,這是一種臉譜式的表演,狼性奪權,痞子猖狂,背後另有歷史定位的蓋棺論定。

《1212:首爾之春》最大的貢獻不在書寫歷史,而是透過「受命/抗命」、「選邊/投機」高度戲劇化的權力鬥爭,吸引不熟悉南韓現代史的人,願意爬梳歷史,去理解全斗煥其人其事。

《1212:首爾之春》的主角是保安司令官全斗光,原型為全斗煥。

「華盛頓時報」駐首爾特派記者麥可.布林(Michael Breen)對全斗煥沒啥好感(事實上,他的歷史評價極差),總以一種荒謬喜劇的刻薄來形容他:說他缺少深思熟慮和魅力….外表比較該用悲哀來形容,而非狠毒。陰鬱的感覺可能來自早禿的腦袋…..

影帝黃晸珉以「痞子狼性」來詮釋全斗光,應該亦是蓋棺論定後的必然選擇。抽菸走路罵人,全是痞子模樣。然而到了奪權關頭,肯定狼性大發,步步進逼,甚至以身豪賭,最狠的是他能屈能伸,一旦得志得勢,也要躲進廁所才吼嘯猖狂。

黃晸珉的「痞子狼性」其實是一種「臉譜」表演,熱鬧有餘,深沉不足。只是他的黨羽嘍囉,都是惶惶難安,只想封官晉爵,變生肘腋卻無因應對策的喳呼之徒,他的陰鷲狠勁就如破囊之錐,輕易號召叛孽,只是他的勝利終究也只是痞子得志,後面的歷史審判早已在黃晸珉做角色剖析之時,就已烙印於心,再痞再囂張,目的都在加深世人對全斗煥的厭憎,算是成功的負面塑像。

中國有兩位演員以演政治人物出名,一位是飾演毛澤東的古月,一位是飾演蔣介石的孫飛虎。

古月從影23年,從1981年的《西安事變》開始飾演毛澤東,得過百花奬影帝,雖然他在「演員談電影表演」一書中說過,他揣摩的毛澤東是依據毛澤東自己形容的「虎氣」與「猴氣」來演出這位「𠮟咜風雲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口袋裡不忘放幾張毛澤東的郵票與照片,不時就拿出來揣摩,務求「神似」。

其實,古月的壓力不大,從編導到長官,每個人都會看緊他,不讓他「猴氣」壓過「虎氣」,不容逾越,畢竟誰敢得罪最高領袖?

相對之下,孫飛虎的表演才要「戒慎恐懼」,把「民族罪人」演得正義凜然,那可是殺頭之罪,所以他也只剩「臉譜」化的唯一選項,就算他做過徹底研究,知道蔣介石走起路來「緩慢而穩健,坐立很有精神,腰桿挺得筆直…..平時難得漏出笑容,即使笑,也很少大笑。待人接物時,一雙眼睛總是冷靜而犀利,眼睛有時可以把一個人看得發毛,令人望而生畏」,然而他在「演員談電影表演」一書中也坦承,他的最高指導原則卻是絕對不能「粉飾美化」蔣介石。

《西安事變》的蔣介石是「落難狗熊」,面對部屬背叛,擔心受怕,任何風吹草動,都夠讓他膽戰心驚,孫飛虎說他只要凸顯「人性」,就可以刻畫受凍的蔣介石穿不穿棉衣的虛矯身段:先是有骨氣拒絕張楊贈衣,隨即凍到懊惱發抖,最後再告訴士兵「是你們的我就要」,你完全可以想像看到此情此景的觀眾會如何狂笑,是啊,是人性,落難狗熊的人性不就是貪生怕死,再加上幾句「娘西皮」的寧波官話,《西安事變》還真是政治正確的洗腦電影。

蓋棺論定是一回事,政治正確又是一回事。「形似」也好,「神似」也好,看完電影,觀眾會自己做功課,就是好事。有精彩的「三國演義」,才有無數的傳奇好戲,歷史歸歷史,戲劇歸戲劇,彼此相安。

有道是:斜陽古道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城爭唱蔡中郎。

小曉:小物件看小女生

《小曉》的英文片名叫做trouble girl ,誰才是trouble girl ?誰又不是trouble girl ?其實電影中的男生個個也都夠trouble的。

小曉渴盼的生日禮物是一副望遠鏡,隔著越洋電話,她對父親開了口,也聽見父親的承諾。

然而,拿到禮物的當天,她臉色很難看,因為父親忘了,還好老師沒忘。她相信那是母親告訴老師的。老師已經住進她家,老師和母親很親。

得到想要的禮物,應該要開心的,但是她卻因此遠離,或者失去了父親,缺了一角的幸福算幸福嗎?期待已久的禮物可以彌補內心遺憾嗎?

《小曉》的導演兼編劇靳家驊對第一部長片著力甚深,從物件到象徵,在在都細心經營。
電影從颱風來襲展開,因為颱風,她看見了大人的秘密;因為颱風,她確認了自己的渺小與無力。外在風雨呼應了內心風雨,熱帶氣旋也把觀眾帶進風暴。

飾演小曉的林品彤確實有型有戲,很有說服力,飾演母親的陳意涵其實更好,從棄婦的漩渦轉進不倫的三角,她看不到自己的明天,就像床邊的那只拳擊沙包,原本可以出氣洩憤的,使盡全力,卻是左右亂彈,完全不受控,那種混亂,說明了多少事?

母親應該保護女兒,也想要幫助女兒,她卻會吃味,游泳課如此,餐桌嬉戲亦然,婚姻無救,女兒無解,私情無望,倦極困極所以有徹夜牌戲,不准撤手,不准睡覺,她的憤怒也需要出口。英文片名中的trouble girl ,這對母女同樣適用。

貓頭鷹是校園寵物,貓頭鷹也是風雨孤雛,小曉不管是移情或者傷情,都言之成理,靳家驊四處都暗刊嵌密碼,讓《小曉》成就極其細膩的手工精品。

追思李行:凡事問導演

閱讀全文 追思李行:凡事問導演

江湖行:我的武俠時代

2017年的金馬盛會上,出現了她們的名字,以及照片,在黯淡樂聲中,歷史悄悄翻了一頁,年輕影迷,沒聽過她們名字,更難想像她們的昔日風采,但是,我記得。

 記得,就不應任其空白。這篇文章是替塗翔文新書《與電影過招》所寫的序文,腦海裡浮想的全是我在西門國小的小木桌上曾經一筆一筆描畫過的武俠電影夢。 閱讀全文 江湖行:我的武俠時代

奧瑪雪瑞夫:告別紅塵

埃及演員Omar Sharif因為心臟病發辭世,享年83歲 April 10, 1932 – July 10, 2015

2015年五月下旬,聽說奧瑪罹患了阿茲海默氏症,心頭一驚,整理出他過去主演的《阿拉伯的勞倫斯》與《齊瓦哥醫生》音樂,配合我於「藍色電影夢」部落格中所寫的「演戲像賣布」專文(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5/07/post-617.html) 製作了一段節目向他致敬。

懷念他的朋友,請上教育電台官網 http://eradio.ner.gov.tw/ 找尋六月二日的重播節目,就可以再度聽聞他留下的電影蹤跡(節目可以重播,可以重聽,這說明了我選擇教育電台的主因了)。

想要多了解一點《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朋友,請點選以下連結:大衛連:百年冥誕紀念 – 藍色電影夢 (4bluestones.biz)

想要多了解一點《齊瓦哥醫生》的朋友,請點選以下連結:名著翻身:重拍齊瓦哥 – 藍色電影夢 (4bluestones.biz)

1993年10月31日,因為家族旅遊來到洛杉磯,一個晚上連著接獲義大利電影大師Federico Fellini與好萊塢影星殞落River Phoenix的消息,心頭好生愕然,22年後,再度來到洛杉磯參加侄子的婚禮,打開電腦,再度聽到流星訊息,心頭更是百感交集。

不管是巧合或偶然,Omar Sharif在他的黃金年代確實創造過很多美麗的想像,做為一位Dream Maker,這樣,或許就夠了。

做為一位電影記錄者,我能做的,大抵就是如此了。

海峽一杯酒:鐵漢柔情

Screenshot

高倉健情字六書之5

演硬漢,高倉健很在行;演柔情,高倉健也很有一套。《海峽》的十分之九點五的戲全是硬戲,壓軸的柔情戲,卻有雷霆萬鈞之力。

高倉健1982年作品《海峽》,坦白說,帶有濃濃的「愛國」與「文宣」情懷,日本人自力營造出穿越津輕海峽,連結本州與北海道兩大本島,全長53公里,海底也長達23公里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由以「剛」著稱的高倉健來飾演這位耗費25年時光,督造整條隧道的工程師阿久津剛,確為稱職人選。

阿久津剛對隧道工程的全心全意付出,有如過家門不入的治水大禹,所以最後連兒子都不反對母親離婚,這種盡忠職守,不惜毀家以成就事功的男人,其實符合了高倉健的陽剛特質,正因為全片的政宣氣味如此濃烈,隧道裡又容不下女人,《海峽》依舊請出了吉永小百合來飾演多惠這麼一位癡心守候在他身旁的無緣女子,功能有如「淡極始知花更豔」的綠葉。

多惠的出場戲,是她差一點在懸崖邊跳海自殺,因為她曾因一時疏忽導致火災,奪走多條人命,但被正在調查地質的阿久津給救了下來。

既是救命恩人,又是任勞任怨,專心一意的憨厚男人,多惠從此看到阿久津,眉目就有情,偏偏男人心中只有工作,電路始終沒能接通,即使女有意,送了男人一條紅圍巾,男人依舊不懂,甚至還因工作調動,奉父親之命就匆匆完婚生子。多惠除了歎息,別無他法,男人婚後獨自回返隧道基地後,她因此有了近水樓台的照顧情。

有情,始終不及於亂。那是導演森谷司郎刻意強調的英雄禁慾形象。即使阿久津的妻子曾經有疑,也曾經回贈那條紅圍巾,但是阿久津心中無風月,也就無處惹塵埃。

然而,直到隧道貫通的最後五分鐘時,這段情才在酒精的發酵下,有了工筆勾描。

那天晚上,多惠工作的小酒館已經打烊,阿久津提著行李,停下腳步,要和多惠淺酌一杯,他曾經許願工程未完,誓不碰酒,峻工加上告別,喝酒喝得理直氣壯。

趣味在於,先是多惠依例斟酒致意,男人一飲而盡,終於開口說:「妳也來喝一杯吧。」而且,而且,這回輪到他替多惠斟酒,而且,而且,酒杯還是那一只。

男人用殷勤致謝,女人受寵若驚,更特別的是酒杯中有餘溫,亦有餘韻,更有餘液,能說的,不能說的小情小愛,全都包覆在那只小酒杯中,吉永小百合一飲而盡時,還不忘悄悄抹去杯沿的唇印。有情有禮還有義,此情此景,不正是白居易名詩「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人間重現嗎?

這對相識廿五年的男女,只有此時此刻默默相對,《海峽》透過這杯酒,完全改變了電影的政宣使命,鐵漢亦能有柔情,高倉健和吉永小百合攜手雕刻的低調情愛,也只給知音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