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代:時光雕刻師

看電影時,我感歎著:這八個男孩長得多像啊?導演要花多少力氣才能找到這麼相似的演員來串成一部成長電影?boyhood0007.jpg

看完電影後,我才知道,廢話,當然像到不能再像了,他們都是同一個人!光是這個點子,光是這個成績單,《年少時代(Boyhood)》就已經值得讓人起立鼓掌了。 

厲害的導演都是犀利的時光雕刻師,美國導演Richard Linklater有野心,有膽識,有才情,更有凡人難以企及的幸運,才能完成這部花了12年才拍完的電影《年少時代(Boyhood)》。

 

厲害的電影則都致力打破人生的現成框架,尋找新的可能;厲害的電影都有能耐,讓觀眾分不清真實與虛假,Richard Linklater 的作品一直在挑戰劇情片與紀錄片的分界線,他的愛情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愛在巴黎日落時(Before sunset)》與《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就靠著一台攝影機,一路喃喃不休的生命絮語,訴說了一對男女從陌生人變情人,從熱戀青年變倦怠中年的18年愛情變化,同時更紀錄了Ethan HawkeJulie Delpy18年青春流變。

 

是的,18年,人生有幾個18年?有多少演員禁得起18年的時光檢驗?Richard Linklater愛情三部曲,因為繞著同一對演員,採用相同的形式美學,攜手寫下好萊塢最長愛情系列電影的傳奇。

boyhood0004.jpg 

但是Linklater《年少時代》則比他的愛情三部曲有更大的野心與膽識,因為誰會花12年拍一部電影?誰會等著你的男主角從5歲長大到18歲?

 

這是一個挑戰時間的企畫案,這亦是一部紀錄時間的紀錄片,有些人確實曾在家庭相簿(或影帶)中做個類似的挑戰,但是那一位投資人願意苦等12年才來收割?如何評估這個投資風險?誰敢保証參與合作的演員不會發生意外或變數(Linklater的女兒也在片中參演姐姐一角,卻也一度倦勤,嚷著想退出)?

 

是的,挑戰之前,你是癡人,你承擔的是風險;挑戰成功,你就是夢想家,你就可以享受膽識與才情的滋潤。看完《年少時代》,你只能以2014年最動人的奇片來形容,你也願意去思考:急功近利的好萊塢,怎麼會冒出這麼一部奇片?

 

boyhood0003.jpg《年少時代》的主角是Ellar Coltrane飾演的Mason,電影從他5歲讀幼稚園時期開始拍起,Patricia Arquette Ethan Hawke則飾演他的父母親,夫妻倆已經分手,Mason和姐姐Samantha(由Lorilei Linklater)跟著母親生活,落單的父親只能有時回來探視他們,電影一方面讓我們看到單親媽媽Patricia Arquette如何在人海浮沈,從教子養子到求學覓伴,一路跌跌撞撞;另一方面則是讓我們見證到Mason和姐姐Samantha如何在「監護人」的愛/威權/暴力下,逐步走18歲,終於離家去讀大學了。

 

Linklater願意花12年的時間來拍電影,看似一場創作豪賭,卻是深思熟慮後的創意,家庭相簿式的成長紀錄,只適合親朋好友共享,但是把凡人相簿改成明星編年史,就另有噱頭(特別是Patricia ArquetteEthan Hawke都曾經是好萊塢A咖藝人,電影真實記錄了他們從芳美青春到中年肥胖或蒼老的變化,就有著見證名人,與明星偕老的趣味能量,雖然,很無情地,Patricia Arquette就是老得比Ethan Hawke更巨大,也更明顯),再加上Ellar Coltrane飾演的Mason確確實實在近三小時的電影中,從小娃兒轉大人,「他就這樣過了前半生」的時光印痕,那種真實指數,超越了多人合演一角的傳記電影格局,那種「不可思議」的能量,更豐富了觀影趣味。

boyhood0010.jpg 

不過,《年少時代》除了18年「青春寫真」的銀幕奇觀之外,Linklater更犀利的一筆是透過「人生切片」的方式,讓看似「尋常人生」都會遇見的生活點滴都有著「共通」性與「共鳴」性,不管是單親家庭的管教、單親媽媽蠟燭兩頭燒的困局、姐弟之間的鬥嘴與爭執、酗酒男人的威權與暴力、繼父與繼子間的矛盾,少年的愛情憧憬......甚至還有總統大選期間的插牌與拔牌行徑(對照台灣的藍綠矛盾,多讓人會心一笑?)......是的,電影中的Mason是這樣長大的,扮演他的Ellar Coltrane不也心領神會地演出自己成長過程中有過的吉光片羽,更重要的是,Richard Linklater的劇本能夠這麼翔實地寫出時光曲折繞行的細節,他的犀利觀察,讓電影更像一面時光魔鏡,讓每位攬鏡照鏡人,都能夠含笑(或含淚)以對。

 

boyhood0011.jpg《年少時代》明明是劇情片,卻有著比紀錄片更生猛的能量;《年少時代》明明是劇情片,卻同樣具備著紀錄片的豐沛磁性。《年少時代》對劇情片與紀錄片界線的挑戰與超越,在在令人深思。

4 Comments

所謂絕招,就是把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XD

藍老師,
你的影評真精彩.很打動人心.看這部時對導演12年前之久才拍出的電影.畫面和光都非常的一致不知是不是很難的技術?
戲中我最有感覺兩段話:Ethan Hawke 飾演的爹曾對Mason說,"It's all about timing.",他說若孩子的媽能多等個十幾年,他現在就是她要的那個無聊丈夫的樣子. 聽到這句很感嘆,心想還好孩子的媽馬上長大了, 願意付起照顧小孩的責任. 還有離開教授繼父家時Samantha 問媽媽'Why couldn't we take Randy and Mindy with us?
非常好看的一部戲.

I would miss the line
"It's not we seize the time, it's time size us"

Thanks for reccomand, it's great one to experience.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灣生回家:歌聲的書寫

    思念故鄉的方式很多,放懷高歌,最是貼心。黃銘正的《灣生回家》做了高明的音樂選擇。...

  • 太陽的孩子:名字的書寫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太陽的孩子》卻請我們換從土地的觀點,來看人的故事。...

  • 海街日記:美食的書寫

    美食讓人開懷,美食電影亦有同樣功能,是枝裕和是日本美食的廚神天使。...

  • 握手電影:李安與我的床

    這本書,是我2015年的第一張成績單,或許也說明了部落格不再能每天發稿的忙碌狀況,不過,我可是念茲在茲,努力要寫下每一部電影的觀影心得,請大家再等等。 另外,今天附上書頁「跋」文的第一段李安故事,...

  • 海街日記:簡靜的書寫

    2015年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小看,也錯看了《海街日記》,但導演是枝裕和已經用作品說服,也征服了每一位觀眾,一致的讚歎聲說明了:藝術終究是得能超越所有的獎項羈絆的。...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