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孩子:名字的書寫

太陽010.jpg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太陽的孩子》卻請我們換從土地的觀點,來看人的故事。

鄭有傑和勒嘎‧舒米聯合執導的《太陽的孩子(Wawa No Cidal)》中,以名字的論述最是犀利。女主角Ado Kaliting Pacidal(阿洛·卡力亭·巴奇辣)有個美麗的阿美族名字「Panay」,但是每回要向別人介紹自己時,她總是說:「大家好,我是林秀玲。」

 

林秀玲是漢名,平凡無奇的名字;Panay是阿美族名,意指稻穀,讀音動人,含意不俗,為什麼不用?這個問號正是鄭有傑和勒嘎‧舒米想要透過《太陽的孩子》,帶給大家的思考。

 

名字有多重要?熟悉《神隱少女》的影迷都清楚。

 

女主角千尋進入湯婆婆的湯屋後,被改名叫成「千」,一路上就看她要如何「尋」回自已?千尋的好友白龍,同樣也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只能以「白色」之名替湯婆婆效力,直到有一天,想起了「琥珀川」河名,才解開了魔咒,取回「賑早見琥珀主」本名。

 

不管是失去,或者忘掉本名,也就等於忘掉了過去,不管是刻意或無意的。

太陽006.jpg

 

Panay講起漢語字正腔圓,聽不出任何原住民口音,讓人驚豔,所以經常在演講比賽得到第一名,這個現實說明了只要「漢化」得越徹底,你就能在漢人主宰的社會中出人頭地,很多人因此以「部落之光」形容林秀玲,但她一點不覺得光彩,因為所有的努力等於都是要她忘記根本,所做所為都要符合漢人標準,她頂多也只是個漢化的阿美族人,卻沒有幾個人知道「Pangcah/邦查」才是阿美族的名字,當然,在乎的人也就更少了。林秀玲不再想做部落之光,她要做自己,她要大家叫她Panay,叫回她自己的名字。

 

林秀玲是電視台記者,她做的太陽花學運報導,常被主管抽換(那是『歸去來兮』的重要心理關卡,既然職場已失去了理想性,就到了轉換生命跑道的刻),既然名叫Panay,既然Panay意指稻穀,《太陽的孩子》帶著Panay從都市返鄉種稻,也就是理直氣壯的抉擇。

 

《太陽的孩子》的核心軸在於人與土地,開發與保留的抉擇,這類議題容易流為火線現場的對立情緒,容易流於非黑即白的切割對立,鄭有傑導演的高明在於他有顆包容的心,不用對立法來界定他的角色,而是站在置高點上,審視他們的矛盾,理解他們的突圍抉擇,因此他得先揭露「Pangcah/邦查」家鄉面臨的「危機」,才能夠凸顯Panay生命抉擇的特殊性。

 

太陽007.jpg電影開場是Dongi Kacaw(吳燕姿)飾演的少女Nakaw,她騎摩托車要去跳舞,只要穿上阿美族傳統服裝,在北迴歸線記念碑前跳舞,就可以拿到觀光客的人民幣賞金。沿路,她看到兩旁都是大型觀光遊覽車,同時也可以看到一面又一面的土地買賣插牌......金錢交易以不同的方式直接進入原鄉部落的少女視界。原民文化是Nakaw的傲人資產,問題在於她是在擁抱?或是消費祖靈呢?

 

觀光客來了,人民幣也來了,Pangcah人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何樂不為?其次,只要完成一筆土地買賣,就有大筆金錢收入,插牌等於是提款卡,何樂不為?

 

Nakaw清楚明白金錢的好處:可以打電動,可以在便利商店愛吃啥就吃啥,更可以讓罹癌的祖父得到更好的醫療,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她可以二話不說就拿出地契要賣地。但也唯有到了這個關頭,Kaco Lekal(許金財)飾演的阿公,那句:「(土地)賣掉了,就再也買不回來了。」因此就有了千斤萬鈞重。了解這個轉折的細號緻微妙處,就能體會導演的敘事技巧了。太陽002.jpg

 

Panay面對的挑戰是讓荒田變良田,她運用都市學來的現代科技,展開她的「梯田復育」計畫,女兒Nakaw的懷疑,村長故意散布的流言,官僚的多方掣肘,建商的巧言哄騙......其實都是Panay逐夢過程中,無法迴避,不可或缺的坎坷細節,但是鄭有傑同樣避開了「性本惡」的戲劇框架,不被善惡對決的衝突模式給綑綁,例如徐詣帆飾演的族人,是真的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帶給族人福利,不被外人所騙,他也真的相信建設公司老闆不會騙他。不因為他站在商人那一邊,就是是非不明的惡人,他也同樣是那位願意走回水源,努力接通水管,導引山泉,想要活化梯田的有心人,給站在對立面的人多一點空間,多一點呼吸,全片的立體質感,就更有凹凸有致了。

 

金黃色的稻浪,其實是汗水結晶,也是人們對土地最美麗的憧憬,《太陽的孩子》集結了台灣當前土地不正義,人民心血遭掠奪的各種悲慘實例,稍有不慎,就容易流於口號與口水,鄭有傑和勒嘎‧舒米總是知所行止,拿捏得恰到好處,就像在觀眾心中插下了一把秧苗,日後若能結成Panay,誰不讚歎?!太陽011.jpg

 

 

7 Comments

補充一下,是鄭有傑導演和勒嘎‧舒米導演,雙導演執導的。

是的,謝謝。

今天也去看了這部電影,很喜歡您的影評。

不過個人覺得用「漢化」這詞其實還不夠精準,
因為不只是原住民,就連母語是台語的漢人,
也會因為"國語"不夠字正腔圓,而受到訕笑。

看電視劇中那種講著一口"台灣國語"的角色是如何被
定型成丑角、知識低落、沒水準等的形象即可略知一二。

確實,不夠精確,不知是否可有更好替代字?

或許可以用“同化”吧!

就大中國化或去本土化摟

太陽花事件天天上頭條,被抽換之說太牽強。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楚浮與阿冬:美麗爸爸

    故事讓我們先從楚浮(François Truffaut)說起。雖然,本文要談的是Fanny Ardant和她主演的電影《我的美麗爸爸(Lola Pater)》。...

  • 江湖行:我的武俠時代

    2017年的金馬盛會上,出現了她們兩人的名字,以及照片,在黯淡樂聲中,歷史悄悄翻了一頁,年輕影迷,沒聽過她們名字,更難想像她們的昔日風采,但是,我記得。  記得,就不應任其空白。這篇文章是替塗翔文新書《與電影過招》所寫的序文,腦海裡浮想的全是我在西門國小的小木桌上曾經一筆一筆描畫過的武俠電影夢。...

  • 搭錯車:多麼熟悉的聲音

    1983年的電影《搭錯車》,來到2018年,搖身一變要成為《搭錯車》音樂劇了,回首當年,《搭錯車》的雋永與惆悵各有不同的位階。...

  • Harry Dean Stanton:小曲輕唱

    是的,愛看電影的你一定見過他。可能,你叫不出他的名字。 更不知道Harry Dean Stanton 很會,很會唱歌。...

  • 并:控制:靈魂的重量

    言論自由,不是天賦人權。想要言所欲言,得要不停地抗爭。前提是,你心無恐懼。讓你害怕,逼你噤聲,就是控制的手段。李惠仁的《并:控制》擲地有聲。...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