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球精到球迷,對於自己心愛的球種,都有說不完的愛戀,只可惜,多數只能在酒酣耳熱或茶餘飯後,高談闊論,卻罕能創成戲劇故事,Randy Brown所寫的《人生決勝球(Trouble with the Curve)》劇本,選擇球探觀點來說棒球,確實很具膽識,同時在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的背書下,已近黃昏的老屁股亦能擦亮招牌,走出老人電影的框架格局,可說相得益彰。
《人生決勝球》的風險有三:
第一,從老人滴尿(攝護腺腫大的老人病)到青光眼開場,既而是選擇合約只剩三個月,即將退休的老傢伙做核心,有多少的電影觀眾會關心這個脾氣不小,毛病很多的老頭子?
第二,女主角艾美.亞當斯(Amy Adams)已經年近四十,她能否勝任職場女強人的形象?她飾演的Mickey,打起棒球(接球、揮棒再跑壘)又能否有模有樣?
第三,棒球電影何其多,還有什麼新觀點可以使力,特別是在講究數據魔力的電影《魔球(Money Ball)》之後,導演Robert Lorenz如何投出一顆曲球來致勝呢?
編劇Randy Brown與導演Robert Lorenz採取的策略其實很簡單,先讓人覺得老頭子很煩人(老病纏身,偏偏臉臭脾氣臭,從心裡到嘴裡都不服老,和女兒吃頓飯都不肯正眼相對,嘴巴還碎碎尿不停),然後在逐漸鬆動的親情流露下,慢慢變得可親(他在酒吧裡看不慣客人搭訕女兒Mickey,憤而舉拳的動作,乍看是反應過度了,畢竟Mickey已經老大不小了,又不是第一次交男友,唯有後來的告白,揭開六歲時Mickey險遭性侵的往事,才有了合理入理的恍然大悟之效),最後再拿出他的吃飯傢伙,証明老骨頭的老經驗才是無價寶,從無望、絕望到充滿希望,《人生決勝球》其實是在打一場「逆轉勝」的球賽,「逆轉」即有好戲,再有「勝利」,更是皆大歡喜的好萊塢勝利公式了。
首先,克林.伊斯威特在片中為我們清唱了一首「You Are My Sunshine」,那是他到亡妻墳前掃墓時,懷古道今之後,再為亡妻唱一首他最愛的民謠,歌詞中的「My only sunshine」或者「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第一層意義是傳統歌詞;第二層意義是他對妻子的深情眷戀,第三層則可以擴充成用棒球來替代sunshine,棒球不但是他的唯一陽光,更希望陽光(棒球)不要離開他,對一位愛球成癡,一輩子都獻給棒球的人而言,那是對深情的吶喊呢?
其次,球探可以不到球場看球?只憑電腦數據做文章嗎?相信電腦,不信人腦是常態,找回人的價值與尊嚴,看似對潮流的反動,其實卻是批判了只在終端機做判斷的現代文明,本片「現場實務」的主軸核心(你亦可衍生成,只在電視前看轉播,如何體會球賽真正動人的力量?);同樣地,Mickey的職場競爭對手,不也同樣是捧著電腦做文章的人嗎?
再者,青光眼,讓老球皮再也看不清楚關鍵細節,但是他還有耳朵,可以從擊球聲、接球聲清楚聽見一位球員的潛力,那不是唬爛,而是久球成精之後的專業素養,從看球到聽球,那不只是炫技,亦是對專業老球皮的致敬。同樣地,Mickey若非真是能跑能打,對棒球大小事都能如數家珍,她怎麼會在陪伴父親的歲月中得到滿足,甚至做出最重要的選秀判斷,細節都要兼顧,角色才有生命力,Mickey提供了很有說服力的角色能量。更重要的是,誰說棒球是男人的運動?誰說女性的棒球觀察就比不上男人?
第四,劇本刻意突顯了兩種打球心態,一種是各界看好的明日之星,一直鼓吹著日後選進大聯盟之後的榮華富貴及豔遇;另一種則是賣零食的小弟,面對投球測試,淡淡地一句:「這不過是一場比賽。」不計得失,只把自己會的本事盡情施展出來。這種兩極化的打球人生,招式太俗亦太露,卻俗得有效,得以精準地把劇情主線拉回到棒球運動不被利祿炫惑的美技主軸。
不過,《人生決勝球》強調的現場情境,卻也壞在Justin Timberlake飾演的紅襪球探Johnny身上,他是球隊操壞球員的典範,一心一意要從球探轉任現場播報員,對棒球典故與數據的熟悉,讓他在「把妹」時得以炫技,亦藉此挑戰影迷,但是真的該他交出球探報告時,他既不曾看見,亦不曾聽見明星新秀的曲球障礙,只根據女友父女的意見,就送出結論,就未免太不專業了,更讓事後的大發雷霆,顯得更心虛了。
為了達成主要目標,不惜犧牲其他枝節,Randy Brown的劇情鋪排,固然有其理念,但是雕琢痕跡太露,亦成了自己的破綻了。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