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禁區:科幻批政治

D9-07.jpg

 

只用特效場景來唬人,那是娛樂科幻片;透過科幻模式揭露人生真相,才夠格稱之為經典科幻片。

 

   

我會把新秀導演Neill Blomkamp執導的《第九禁區(District 9)》列為2009的十大佳片榜單中。

 

不是因為導演英雄出少年,年方卅歲就有機會拍大片,而且拍得虎虎生風。

 

不是因為全片只花了三千萬美元,就締造了上億美元的美國國內票房;更不是因為這三千萬美元就打造出了直追《變形金剛(Transformer)》與《鋼鐵人(Ironman)》的視覺成績,《變》片預算為一億五千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為三億一千美元;《鋼》預算為一億四千萬美元,美國國內票房同樣約為三億一千美元。

 

而是,導演Neill Blomkamp把一部科幻電影拍成了政治電影,拍成了寓言電影,而且成就粲然可觀。

 

《第九禁區》的故事原創性並不突出,故事結構上它其實結合了《變蠅人(The Fly)》中,人與異形合體的生物傳奇,以及《外星人(E.T.)》中,地球人急著撲滅或護送外星人返家的人性傳奇,卻也改寫了《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中人類與外星人接觸的善意與期待;視覺效果上,它亦質疑了《星戰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變形金剛》與《鋼鐵人》是否真的需要那麼驚人預算的視效執行力。《第九禁區》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的選材及省思。

 

首先,《第九禁區》選擇的故事場景發生地在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不是紐約,亦不是巴黎、東京,更不是埃及,卻選擇了約翰尼斯堡,堪稱用心良苦,製片和編導不附和美國和法國商業電影的聳動模式(大搞大都市的毀滅奇觀),無非就是企圖透過商業電影模式,包裝進深沈的文化與歷史回顧的內涵。

 

《第九禁區》的故事描寫約翰尼斯堡的上空突然來了一艘巨大太空船,科學家破船而入,才發現外星人竟然是一群外表奇醜,智能又不高,甚至偏愛翻尋垃圾,爭吃貓食的蝦族工奴,所有曾經發生在人類歷史中岐視異族的名詞與偏見,幾乎全都適用於這群外星人身上,它們也許擁有人類未知的高科技,但是蝦困淺灘的結果,卻是被人類視成外星難民,畫出一個特區居住管理,它們也就「理所當然」地把特區變成了藏污納垢的貧民窟,甚至還與奈及利亞黑幫共存寄生;人類同樣也就「理所當然」地對他們嗤之以鼻,消遣與消費他們。

 

D9-P03.jpg南非以前還是白人統治時期,曾經採取種族隔離政策,優越的少數白人硬是要與多數黑人畫清界線,許多區域標明了「黑人止步」的岐視警告牌,這和帝國主義凌辱滿清中國時,畫分租界,立牌不准「華人與狗」入內的作法如出一轍,導演Neill Blomkamp(他是南非出生的白人,對家國歷史感觸格外深)的創意就在一方面「藉今諷古」,利用科幻電影的模式,對人類曾有過的傲慢、偏見與殘暴痛加針砭,例如外星人理應高人一等,他們若沒有高科技能力,如何打造巨型太空船做時光飛行來到地球?一旦外星人形貌醜陋(那是以貌取人的偏見),能力與德性又粗鄙,人類立即視之如賤民,故示厚道,曲意收容,卻又隔離使之墮落的鄙夷心態,就如同一面鏡子讓觀眾看見人類的現實功利;另一方面則是「藉科幻諷政治」,利用狙擊隊射殺蝦族的粗暴,批判了美軍入侵中東,面對異族文明的蠻橫高姿態。

 

簡單來說,明明看的是一部科學幻想作品,卻時時勾動著對人類歷史與當下處境的反思,例如負責處理外星難民的國聯總部(Multi-Nation United簡稱MNU),不但名稱倒過來唸就是聯合國(United Nations簡稱UN)的逆稱,能夠發揮的力量更像是多數只能空口說白話地窮喳呼,無法扼阻強權陰謀的聯合國維和部隊。

 

導演Neill Blomkamp的另一項手法則是透過「新聞雜誌」的訪問及穿插紀錄影片的形式帶動劇情,電影的科技傳奇,透過這種電子新聞的美學形式包裝,多添了三分寫實力道,讓全片的科幻傳奇得能更加落實在這塊紅塵大地上,讓觀眾得到更多對號入座的比對樂趣。

 

D9-010.jpg 至於男主角Sharlto Copley飾演的國聯總部辦事員,充其量只能算是平凡的樂觀主義者,卻是意外受重用挑大任(岳父徇私),他在送達驅離通知的過程中,就具現了專業人士完全不專業的作為。他因此意外被黑水噴中,感染了蝦族基因,左手變形成為蝦鳌,擁有了解開外星科技之謎的能量,成為能夠擊射外星武器的生物科技實驗瑰寶,則是讓《變形金剛》或《鋼鐵人》的漫畫傳奇得到了肉身加持的邏輯與理性基礎,不再只是純粹胡天夢想的幻夢結晶。

 

看完《變形金剛》與《鋼鐵人》,你有目不暇給,卻茫然無所獲的悵然歎息;看完《第九禁區》,你可以回頭看見人類的歷史足跡,你更可以明白,歷史上的經典科幻電影都試圖讓觀眾發現更多的「人性」真實,《第九禁區》就實踐了這一點成就。

 

 

12 Comments

沒錯這部會給人很多的啟發
可以帶一些"東西"回家
電影最成功的就是某段畫面令人難忘 記憶永恆
尤以最後一幕讓人心碎QQ...

特效片看完就忘了,這部可以回味無窮!

「星際大戰」(1975)我怎麼看就沒有「透過科幻模式揭露人生真相」,某種程度就像藍老師所說的「只用特效場景來唬人」的「娛樂科幻片」,但因為出品年代久遠,而且對好萊塢電影霸權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就醬被當成「經典科幻片」而流傳後世了!

就像「唐人街」的大魔頭說的一樣「政客、妓女、醜陋的建築物,只要時間一久就自然成了經典」 多麼諷刺!

票房的魅力,有其時代意義,《星際大戰》的通俗魅力,有其影史地位,「經典」的定義有時候相當寬廣複雜。不過,你舉的《唐人街》 之例,既辛辣又精準,佩服。

嗨,星球大戰(星際大戰)之所以轟動:
在於複雜的模型製作~
新一代的影迷看見的應該都是特效改良版,原版本在當時,是不得了的創舉~
光是黑武士的專機要降落,為了打造背景星際星光的效果,道具組挖了上萬個孔來透出光線...
最後攻打死星,建造了整片模型,所有片中的戰機纏鬥,都是人用手抓著長桿子、長桿子接著模型機演出來的~不論是 X-Wing or 鈦戰機~
所以這部成為經典的理由在此。

沒錯,最後一幕真令人心碎

有種似曾相識的惆悵感...

沉默之鷲: 你提的男女主角這一幕,當年觀影時也有看到

到最後……,導演不需如此的

沉默之鷲: 你提的男女主角這一幕,當年觀影時也有看到

到最後……,導演不需如此的

沉默之鷲:
你提的男女主角這一幕,當年觀影時也有看到,
最後當那日男主角對女主角的家不得其門而入時
他那份惆悵的感覺
你在當年當天觀影的同時馬上在這留下回應
我也有看到

再看
到最後……,導演不需如此的不堪,感慨

太喜歡您的電影評論了,文筆好又精闢!~喜歡的電影看完後,總會來看看您的評論,以獲得更深刻的感受及資訊

可否請教版主,您的2009十大佳片為何?
此外,這的確是部發人深省、讓人思考再三的科幻片,也許稱之為科幻片還貶低了其中蘊含之深層議題,anyway,我覺得真的很棒!

你可以參考我在2010年一月二日寫的文章,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1/2009-6.html
再加上《天外奇蹟》就是我的意見了。請參考。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05月2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影視地標:創新與模彷

    上面這個好萊塢地標是美國影視王國的符號圖騰,但是如果有有人把好萊塢地標改換成下面的威利塢地標,需要批評開罵嗎?  ...

  • 忠犬小八:誰識狗兒心

     狗吠火車,所為何來?狗吠主人,又有何圖呢?人生與狗兒的連結,提供著無數可以讓人借喻引譬的故事。...

  • 蒙特婁的莫札特:志節

    用「時窮節乃見」來挑剔別人,不難;遇到了生命艱難時刻,還能堅持初衷,才難。《蒙特婁的莫札特》描寫音樂家的傳奇,卻另外書寫著職場上發人深省的生存準則。  ...

  • 傷心潛水艇:提彎勾捺

    大說書家都懂得用技法來勾引你陷入故事世界之中,一旦聽完動人故事,再來細品分析其技法,就更能體會創意與用心了。    ...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