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Netflix vs.好萊塢

net001.jpg

這篇文章的前提源自台灣媒體瞎迷金球獎,但是Netflix的崛起與威脅,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初在報上發表的文章標題是「金球獎沒那麼金  愛爾蘭人也沒那麼史詩」。

今年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片的5部入圍作品中,有《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教宗的承繼》3部是Netflix出品,比例高達6成,如果再加上音樂喜劇類的《我叫多麥特》,10部佔了4部,4成的優質肯定,打得傳統好萊塢灰頭土臉。

不是金球獎偏愛Netflix,即使信奉傳統電影理念的AFI,去年的10大佳片同樣有Netflix出品的《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兩片進榜,就連10大電視影集中,Netflix的《王冠》、《難,置信》和《別人眼中的我們》也都堂堂進榜,再加上Amazon的《倫敦生活》拿下特別獎,串流平台在在打得傳統電視巨人鼻青臉腫。

面對Netflix的來勢洶洶,包括史匹柏和克里斯多夫.諾蘭等大導演都曾經嚴詞批判,主要是針對作品的攝製規格、放映場所和行銷通路,認為Netflix的作品多數人只能在家中電視、電腦、平板和手機上觀看,少了劇場震撼/群眾效應,充其量只能算是「電視」作品,然而Netflix斥資1.4億,請到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拍攝《愛爾蘭人》,不僅網羅3大天王巨星同片飆戲,而且片長許可3.5小時,從規格到氣魄,Netflix的大手筆豈是好萊塢8大公司敢於追隨?
net004.jpg
比敢、比大,Netflix氣吞斗牛;比精打細算,Netflix更是傲人。頻頻得獎的《婚姻故事》預算不到2000萬美金,甚至被好萊塢視為票房毒藥的宗教議題電影《教宗的承繼》,也在Netflix的支持下好評聲勢直竄雲霄,簡言之,Netflix今年的原創電影不但搶走了話題焦點,也擁得藝術好評,就連好萊塢最擅長的動作片,他們也拍出了集動感、暴力血腥與狂想於一片的《鬼影特攻:以暴制暴》。

Netflix最初的威脅來自於透過串流技術的發達,一舉顛覆了電影市場的發行通路規則,不再遵守戲院/DVD/有線電視/的市場陳規,任何人只要加入會員,就可以隨時隨地看到Netflix的作品,如今再砸下重金拍出壟斷話題的力作時,一旦不看Netflix,你就跟不上流行,心急的觀眾誰還會乖乖等好萊塢電影排上戲院檔期?

125年前,法國盧米葉兄弟以眾人得以同步觀看,同聲歡笑或流淚的公開放映設備,打敗一次僅一機一人觀看的愛迪生,成為電影之父;125年後Netflix挾科技之利,讓一機一人走到哪就看到哪的方便性,蔚為時髦,儼然成了世紀教主,不啻替愛迪生終結百年憾恨?傳統電影產業的哀鴻遍野,並不讓人意外,然而Netflix的銳意求新,不就更襯顯出好萊塢的老舊與保守嗎?

串流平台的崛起也改變了台灣影視產業,競爭激烈的HBO和Netflix都積極投注新秀人才,從《通靈少女》到《我們與惡的距離》,都讓台劇打開了國際市場新通路,韓國正在洽談《與惡》的翻製權,更為台劇外銷多添了獲利空間。去年金馬獎大贏家《陽光普照》會在農曆大年初一在Netflix上檔,立刻就有190個國家的觀眾可以看見,對於台灣電影的普及性, 或者是國際市場的開拓,都有莫大幫助。

甚至Netflix一集30萬美元的拍攝預算,比傳統台劇水平高出4倍,當然一出手就打敗了傳統電視台,吸引寶島群雄競折腰,競出新招迎青睞,就算曾因導演霸氣言論引發業界反彈的《罪夢者》,敢於創新的選材及表現手法,坦白說,都是台劇少見的史詩格局。

不過,擁有通路優勢的Netflix要想主導風潮,關鍵還在於內容。
net005.jpg

已經拿下了5座影評人協會年度大獎的《愛爾蘭人》,在迎戰影評專家的挑剔口味時,就遠不如南韓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討好,畢竟整部電影的「新」,無非就只在於:用「塗油漆」來美化殺手行當;替工會領袖HOFFA的生死謎團,找出合乎情理的可能兇手;更用萬花筒的結構,每有新角色出場,只要翻轉筒子就能出現新花色,因此寫就黑幫史詩。但是勞勃.狄尼洛和艾爾.帕西諾都已是7旬老翁,就算用了瘦容特效,可以回春20年,但是科技改變不了龍鍾之身,強化不了老驥體能,終究像是過氣的老天鵝依舊在奮力跳著天鵝湖,不管《愛爾蘭人》能否在金球獎或奧斯卡勝出,該片得能一時顯赫其實是競爭對手太過氣虛,卻很難成為後人頂禮膜拜的經典。
net003.jpg
同樣地,描寫婚姻如夢,離婚就要剝掉好幾層皮的《婚姻故事》,確實有很多讓戀愛或婚姻中人很「有感」的旁白與對手戲,剪頭髮或著綁鞋帶的甜美,或者惡言相向的難看嘴臉,都符合婚姻實況的人生剪影,但相較於也處理過相似議題的《克拉瑪對克拉瑪》、《安妮霍爾》、《賢伉儷》和《真愛旅程》等前輩,《婚姻故事》那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碎心指數,只能給人似曾相識的淒涼一歎,精緻歸精緻,終究也只是精雕細琢的冷飯熱炒。

愛情電影其實一直都是好萊塢以前最擅長的類型,如今連自家優勢都拱手讓給了Netflix,江山變色要怪誰呢?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寄生上流:從感官出發

      2019年 6月寫就的評論,忘了貼上,配合奧斯卡熱潮,略做修飾後刊出。我的著力點在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著力。...

  • 台語片:毋甘願的電影史

    接到這本《毋甘願的電影史》,先是一呆,既而一笑。我想,我能體會作者蘇致亨的用心,以「毋甘願」做為書名,不但悲壯,亦極具批判力道。蘇致亨重寫的這本台灣電影史,其實就是想替「冤死」的台語片平反委屈,找出真正「兇手」。...

  • 挑戰:Netflix vs.好萊塢

    這篇文章的前提源自台灣媒體瞎迷金球獎,但是Netflix的崛起與威脅,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初在報上發表的文章標題是「金球獎沒那麼金  愛爾蘭人也沒那麼史詩」。...

  • 張作驥:橫眉斷牛馬命

    驥是千里馬,良驥難尋,亦難馴。採訪張作驥的難度,不亞於觀賞他的電影。他的電影一如他的名作《醉.生夢死》,敘事如醉,影像如夢,魅力無窮,但要尋找意義的人卻很容易迷航。他的人則如他膺選今年金馬獎開幕片的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明明無話不談,有問必答,但是回答玄奇如謎,很難精準落成文字;明明貼身訪談,卻有霧橫亙,咫尺天涯,終究有如陌生人。 「母親也很後悔把我取名張作驥,」調侃自己,他很自在:「原本想取名張作為,又怕兒子將來沒作為。沒想到名中有馬,又屬牛,注定這輩子做牛做馬。」三歲時他被人推倒在地,眉毛斷成兩截,張媽媽氣到拿著菜刀去追人家,「我兒子破相了!」是啊,橫眉破相又兼牛馬命,讓他這輩子的紅塵浮沉,硬是比別人坎坷多磨。...

  • 下半場:青春夢籃球魂

    青春的最後一場戰役,18歲之前的最後一場球賽,你會比誰都認真都拚命,青春只有一回,錯過了,青春就變色了,《下半場》的青春書寫很生猛。...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