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青春夢籃球魂

青春的最後一場戰役,18歲之前的最後一場球賽,你會比誰都認真都拚命,青春只有一回,錯過了,青春就變色了,《下半場》的青春書寫很生猛。

張榮吉導演的《下半場》用汗水和熱血訴說了一則年輕的夢想,雖然那只是一場籃球賽,但是從選材、選角、場面調度到敘事,都散發出讓人高聲狂叫的熱力效應。

先談選材。識貨的籃球迷都知道台灣最精彩的球賽,不是瓊斯盃,不是SBL,也不是亞錦賽,而是只有18歲之前的孩子才能競逐的HBL,因為那不是例行賽,也不是今年輸了,明年還有機會復仇的奪牌戰,而是一生只有一次,錯過了,今生就再也無緣參賽的高中超級聯賽,青春正盛,體力正猛的孩子自然就會如出柙猛虎,要替青春留下彩虹印記。《下半場》除了掌握這個生猛動力之外,更參考了4年前,有「史上最猛高中生」之稱的高國豪與哥哥高國強在場上爭冠對決的真實故事,讓戲劇與心結全都聚焦在球迷至今都還念念難忘的這場世紀大賽上。

選角上,《下半場》做到了型戲兼顧的基本要求。《下半場》承繼了棒球經典《KANO》的選角聖經:不要找不會打球的明星當主角,因為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唯有真能打得一手好球,場上表現才有說服力,連帶地,球場上下裡外的感情也才能動人,《KANO》的曹佑寧如此,《下半場》飾演哥哥的范少勳以及弟弟的朱軒洋也同樣在肢體動作上有模有樣,禁得起放大鏡的檢視。

其實,范與朱本來就是專業演員,球打真的,戲也就假不了,從原本鬥牛的熱力浪漫,蝸居一室卻不忘相互激勵的青春鬥嘴,轉進到「場上無兄弟」的決賽時刻,就算腦海裡不時會閃過往日情誼,卻只能咬牙根嚴防猛攻,就是不想給人放水閒話的鬥志,都讓人聞嗅到青春無悔的決志。

當然,球場上的其他演員也不是笨材肉腳,有人巧,有人拙,同樣型戲兼顧,兩支球隊的陣容因而呈現了凹凸有致的立體浮雕,至於過去一直擺錯位置,演出經常人出戲的段鈞豪與吳大維,也終於在張榮吉的調教下,演活了人模人樣的教練德性,綠葉夠綠,紅花就更紅了。

真正的困難在於球賽場面的運鏡與調度,看慣了現場至少20架攝影機的NBA大賽,習慣了導播鉅細靡遺的細部特寫,觀眾的胃口早就養刁了,《下半場》先求節奏與速度上的真實律動要重現真實,其次則在稍縱即逝的跳閃鏡頭下看到兩位兄弟的情緒波動,特別是誰輸誰贏的期待焦慮,尤其最後三分鐘的時間緊急到讓人不想錯過,又擔心兩兄弟終有一人得嘗敗的懊惱扼腕時,這種既期待又害怕的懸念,就吊足觀眾胃口,明明七上八下,卻又好生過癮了。

然而,忙碌的除了演員、攝影機和剪接師之外,《下半場》的聲音表現更是可圈可點,不管是球鞋的摩擦聲、踩踏聲、運球聲、喘息、斥罵到加油聲,從音場到氣場,極其繁複卻又備盡周延的聲音重現,都更豐富了全片的質感。

當然,電影中的口號:「上半場失去的,下半場贏回來!」不但是球場爭雄的豪情,也適用於人生拚鬥。熱鬧,符合商業電影規格,激情,貼合人生祈願,《下半場》凝聚的血淚力度,很煽情,也很勵志。

2 Comments

沉寂好久~

謝謝老師分享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張作驥:橫眉斷牛馬命

    驥是千里馬,良驥難尋,亦難馴。採訪張作驥的難度,不亞於觀賞他的電影。他的電影一如他的名作《醉.生夢死》,敘事如醉,影像如夢,魅力無窮,但要尋找意義的人卻很容易迷航。他的人則如他膺選今年金馬獎開幕片的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明明無話不談,有問必答,但是回答玄奇如謎,很難精準落成文字;明明貼身訪談,卻有霧橫亙,咫尺天涯,終究有如陌生人。 「母親也很後悔把我取名張作驥,」調侃自己,他很自在:「原本想取名張作為,又怕兒子將來沒作為。沒想到名中有馬,又屬牛,注定這輩子做牛做馬。」三歲時他被人推倒在地,眉毛斷成兩截,張媽媽氣到拿著菜刀去追人家,「我兒子破相了!」是啊,橫眉破相又兼牛馬命,讓他這輩子的紅塵浮沉,硬是比別人坎坷多磨。...

  • 下半場:青春夢籃球魂

    青春的最後一場戰役,18歲之前的最後一場球賽,你會比誰都認真都拚命,青春只有一回,錯過了,青春就變色了,《下半場》的青春書寫很生猛。...

  • 出發:極地賽的人與景

    視覺上好看,確實是《出發》的強項,但是除了好看,我們還想多看見一些靈魂,這亦是運動紀錄片的核心趣味。...

  • 淪落人:你殘我缺不失志

    有的電影像詩,透過影像和聲音打造意境,讓人揣想,沒想多給些明白答案;有些電影像小說,起承轉合各有魅力,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初嘗就驚豔,細嚼更回甘,香港新導演陳小娟的《淪落人》屬於後者。...

  •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本

    一齣戲有多紅,看盜版程度就知道。公視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才播了四集,就已經有高中老師直接下載給同學看,全班一起討論;還沒進中國市場,微博網上就有數千則討論文章,甚至出現「台灣真的是華語劇最後一片淨土」的留言。該劇挑揀社會敏感話題做文章,直言敢言又言之有物,才能引發熱議,但是編劇呂蒔媛很焦慮,做完採訪還要補充再補充,修改再修改,「我真的不習慣大家釘著,逼問我在想什麼,我只想請大家多看戲!」不過,別擔心,人雖然龜毛,有時又很阿Q,但是戲比人精彩,訪談又比戲更坦誠!...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