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薩的滋味:苦樂童年

crow94.jpg

破落戶也有春天,關鍵在於你怎麼看待生命和歲月。心有執念,就有罣礙,生活就變得苦澀了。

 

嚮往資本主義與批判資本主義有如刀之雙刃,可以自衛,亦可以傷人,印度導演M. Manikandan執導的《披薩的滋味(Crow's Egg)》就踩上了資本主義的鋼索,光鮮的包裝與殘酷的現實,讓觀眾有如面對魔鏡,看到的都是出人意料的影像。

 

《披薩的滋味》描寫一對在南印度的清奈貧民區生活的小兄弟,平常與同伴嬉戲的小公園被財富買去,整地砍樹,蓋起了時髦的批薩店,透過廣告包裝,他們被看來鮮麗可口的披薩勾引得口水直流,想盡辦法就要存錢吃一次,勤奮地撿煤炭換零用錢,甚至還急到想要賣掉朝夕相處的狗兒,一切一切都只為了能吃到一口披薩。

crow90.jpg 

Manikandan的資本主義兩面刃策略有三:相信包裝,相信廣告。透過文宣的放大效應,能進店吃到披薩就反應著你有經濟實力(有錢),有社會地位(有衣裳),而且趕得上流行(有品味)。透過包裝,披薩店儼然成了貧民區小孩的「天堂」,此情此景和麥當勞在1980年代來到台北街頭的往事,何等相像?

 

就在此時,小兄弟的奶奶看著廣告圖像,有樣學樣地仿製起有香有色還有饀的脆餅,可是兩兄弟吃沒兩口就嫌「沒厚度,沒流汁(芝士?)」,吃都不想吃了,最後一大盤脆餅就這樣便宜了小狗。

 

容易到手的總是輕賤嫌棄,遠在天邊的才是魂夢所繫(思之不得,輾轉反側),資本主義深諳人心人性,行銷策略才能直擊要害。還好,《披薩的滋味》有個回馬槍,有愛心的脆餅與客製化的披薩,究竟孰輕孰重?終究是要兩兄弟來PK的。

 

兩面刃的第二招是以貌取人。存夠錢的兩兄弟先是被門房攔住不給進,理由是衣著窮酸,身份地位不相宜;第二回,兩兄弟換上了新衣裳,興高采料地要去吃披薩,不但照樣被拒,被加賞了一計耳光。crow95.jpg

 

規矩是餐廳訂的,破壞亦是餐廳搞的,努力調整身段迎合規矩,最終還是難逃階級與貧富的偏見與岐視,窮破就成了小兄弟的額頭烙印,那是很難翻身的宿命。

 

兩面刃的第三招則在於科技。耳光事件被小兄弟的朋友用手機拍了下來,痞子用來勒索,民代用來圍事,媒體用來衝收視率,時而成了鬧劇,時而則是批判社會的寫實劇,目的都在讓富商就範。是的,為富不仁的惡人用惡法來磨他,確有大快人心的痛快感,還好,導演Manikandan不忘讓兩兄弟常保赤子之心:事情發展遠遠出乎他們意料,他們唯一的改變只有弟弟不再尿床了,他們不是主謀,甚至更不是共犯,他們只是隨波逐流時,剛巧遇見了浪頭,一飛就衝上了天。一切全因為他們不是精算師,才能收到「天公疼戇人」的效果。

 

《披薩的滋味》原本的片名叫做《Crow's Egg》,意指烏鴉蛋,那是聰明的哥哥總會偷藏一點米飯,帶到小公園,誘使樹上烏鴉下來覓食,這樣他才有機會爬上樹梢找到鳥巢,挖出鳥蛋,痛快吸嚼。是的,你可以說那是快樂的童年時光,卻忘了他們的嬉遊是建立在烏鴉的喪子之痛上,就算哥哥每次都會三蛋取其二,不會吃光抹盡,依舊不能改變他們消費鳥蛋的殘酷真相。

 

小兄弟會因砍樹而落淚(童年時光就此一去不回頭),資本主義在剝削他們的同時,他們不也在生態鏈上剝削著更無力反抗人類的烏鴉嗎?《披薩的滋味》的現實批判,其實是有些首鼠兩端的架勢,險些在鋼索上失足。還好,兩兄弟逆來順受的表演,栩栩如生,貧窮與勢利的對比,也在在考驗著他們的渾然天性,才使得整部電影在相當直白的敘事邏輯中,依舊散發著讓人想要一窺究竟的菜香,讓人直想一口咬下,看看那家披薩究竟有多好吃?唯其如此,小兄弟最後的「美食評論」才有了畫龍點睛的威力。


1 Comment

看文章內容覺得頗好看的耶~~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煮酒論金馬:影片總評

    電影競賽不像跑百米,誰最快,誰就拿金牌,電影競賽很唯心,評審團的品味、學養與恩怨糾葛,決定了最後結果。雖說標準不一,但從每部作品的精華結構,依舊可以清楚辨識創作者的才情與精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的五部最佳電影入圍作品,各有犀利刀法,但就「新創」指數來論,台灣導演的銳猛與圓熟,更勝一籌。...

  • 表演論:許瑋甯┼陳竹昇

    變老或醜,是明星大忌,卻是演員利多,外型考驗著他們的專業與奉獻,多數人只關心明星的花草韻事,卻不知道該如何理解演員的表演專業。今年金馬獎上,以《紅衣小女孩2》中沈怡君一角入圍最佳女配角獎的許瑋甯,以及在《阿莉芙》飾演變性人Sherry入圍最佳男配角的陳竹昇,都在外型上做出重大改變,演技更讓人驚豔。他們不約而同透露:「嗅覺」就是讓他們得以能「入戲」的關鍵。   整理:楊媛婷  攝影:王藝菘那一天,我先後訪問了許瑋甯和陳竹昇,一方面是他們都入圍了金馬獎,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演技都有了大躍進。台灣媒體從來不缺八卦新聞,卻很少討論演員的功課,這篇訪問是我試圖開拓的新方向。...

  • 追思巴卡洛夫:伯樂情

    人生有貴人扶持,奮鬥歷程就比別人省力得多,知名電影音樂作曲家路易斯.巴卡洛夫(Luis Bacalov)就曾遇上兩位伯樂,一位叫尼諾.羅塔(Nino Rota),一位叫安尼歐.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在他們的賞識與推荐下,才華洋溢的他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 追思巴卡洛夫:郵差情

    知名電影音樂作曲家路易斯.巴卡洛夫(Luis Bacalov),11月15日在羅馬辭世,享年84歲,他的一生有多少傳奇故事?今天先從《郵差》談起。...

  • 2017歐洲電影獎:初賞

    2017年的歐洲電影獎日前公布了技術獎項的得主,名單有參考性,另外也簡單整理了給獎意見,供影迷們參考。...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