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千絲萬縷難成章

helios000.jpg

星光燦爛確實美麗,但也讓人目眩神迷。

《赤道》強調大咖雲集,確實,從張學友、張家輝到張震的三張,到南韓的池珍熙與崔始源,加上中國老將王學圻和香港的余文樂、顧美華與文詠珊,《赤道》的星光陣容誠然眩目,但是光芒過後,只剩一片空白,別無特色可資留存回味。

 

星光特色,是賣點,卻也可能自曝其短。《赤道》的野心不小,意圖要做恐怖行動的亞洲掃瞄,只可惜剪裁失當,想要面面俱到,卻全都蜻蜓點水,無法蔚為波瀾,陸劍青和梁樂民這對搭檔,還不足以承接劉偉強和麥兆輝的《無間道》火炬,書寫港片風華。

 

《赤道》最高明的策略是放棄原本的《赤盗》片名,改用《赤道》,讓恐怖行動多了些想像,讓戲劇線頭不致困在赤盜(張震飾)身上,讓物理學教授肇志仁(張學友飾)多了悠遊空間。

 

《赤道》最失策之處在於劇本的一廂情願。大盗可以輕易偷走南韓的鈾原料,南韓的最新武器也因為軍機墜毀而失蹤,恐怖份子如此神通廣大,還需要在武器得手後才找尋買家嗎?(國際級的犯案手法,毒品的交易手段,兩者的段數級距也相差太遠了吧)

 

各方人馬落腳香港,有人交易,有人攔截,當然屬於港人港片想當然爾的創作公式,身為自由港和國際港,香港確實有無限可能,也無可厚非。關鍵在於香港元素究竟能發揮什麼戲劇能量?

 

首先,核武器在香港現身了,這是文明危機,只不過「你眼前看到的這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只成為張學友嘴上的一句台詞,聳動,卻未見後續鋪排,更與後來的劇情發展明顯扞格。

helios012.jpg

 

其次,讓王學圻飾演的中國高官唸著「香港是中國的」的政治口號,堂堂干預香港反恐特勤隊的辦案行為,如果讓張學友挺身抗辯,漣漪效應肯定更大,也更能反應港人心聲,卻立即被張家輝援引「基本法」給強壓了下來。這一筆刻意塗抹上的政治色彩,明顯要為政治現實背書,達到洗腦目的,固然不值識者一笑(電影院中聽到這句台詞,現場就有了騷動與笑聲),卻也暴露了創作者必需夾議夾敘為政治服務的無奈。

 

還好,陸劍青和梁樂民固然有些身段低矮,卻也不忘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曲筆,一吐胸中悶氣。王學圻一再高聲宣稱「解放軍」可以協助解決危機,必要時,北京還有武器專家可以支援,最後還真的搬來救兵,不料,專家才登港上車,就悉遭殲滅了。

 

《赤道》讓人困惑的地方在於創作者「高潮時不見火併,轉場戲卻陡生意外」的拿捏處理,顛覆了一般人的經驗法則,那無關「行不行」,而是「好不好」的觀感,畢竟意外不少,卻始終不明究裡(伏筆太多,線團太多,千頭萬緒交代不清,一切留待續集),就無法積累動人能量。

 

helios010.jpg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韓國演員身上,國家為什麼要委任池珍熙?不詳;國家不是派崔始源保護他嗎?不也始終使不上力嗎?韓國真正要負的責任是這麼重要的武器,這麼重要的能源,怎麼隨隨便便就失手了?然後,既然急赴香港辦案,卻只能做花瓶,演員悶,觀眾也悶吧?早死早超生,竟然不失為良方解藥。

 

以前有則廣告,強調小孩玩大車,危險危險,《赤道》則像是初生之犢玩大片,空洞空洞。哎,可惜了。還好,《赤道》畢竟還有顧美華與張震的深情對手戲,舉手投足皆有情,張震的黑與硬,在顧美華面前成了繞指柔,也成就了最美麗的手痕了,

helios013.jpg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葛拉軾:拒絕長大的男孩

    電影片名雖然叫做《拒絕長大的男孩(Die Blechtrommel)》,但是那位男孩已經長大,看過電影的影迷亦都垂垂老矣,德國大作家Günter Grass(1927.1016-2015.0413)過世之後,台灣電影人的不語與失語,反應著另一種文化蒼白。...

  • 赤道:千絲萬縷難成章

    星光燦爛確實美麗,但也讓人目眩神迷。...

  • 第四公民:四個啟示錄

    為什麼我要用Citizen Four做代號呢?我不會是第一個,亦不會是最後一個,就叫我第四公民吧。...

  • 晚風細雨:父親的氣味

    老去的肉體總有些酸敗的氣味,你會如何記憶父親的氣味呢?或許就看你曾經多麼親近你的父親了。...

  • 五月一號:精彩的綠葉

    還來不及寫文章肯定我喜歡的蔡桃桂,她的青春已像小鳥一般飛走了,還好,電影留駐了不老的容顏。...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