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藍色大門》的你,最難忘的是哪一個鏡頭?
答案必定因人而異。
有人喜歡孟克柔與張士豪的單車被紅燈攔停下來時,你前進一步,我也要前挺,誰也不肯輸對方一步的小小較勁。
有人喜歡那種充滿善意的分手與祝福。
有人喜歡張士豪反覆強調自己是吉他社、游泳隊的魯勁:沒有這麼多符號,似乎自己的青春還不夠勇健。
有人喜歡那種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多年後,會站在一個藍色大門前的美麗嚮往...
有人喜歡孟克柔夾在「她喜歡的人」和「喜歡她的人」之間的維妙感情......
我則是看到《行動代號:孫中山》的男生戴面具的那場戲時,猛然想起了《藍色大門》中的面具戲。原來,有些導演就是有創作密碼,時而重複,時而進化,卻也萬變不離其宗。
《藍色大門》中的那場戲是孟克柔的閨密林月珍暗變著張士豪,於是依著他的模樣製作了一紙面具,要孟克柔戴在頭上,想像她就是張士豪,於是可以共舞,甚至可以親吻。
這是青春突破不了現實,於是另覓出口的權宜之計。林月珍「異性戀」的「虛擬」想像,卻也讓孟克柔得著了「同性戀」的「實質」觸碰。雙方都因此被「電」著了,但是「觸電」的體會與解釋各不相同,「一段愛情,各自表述」,誰不莞爾?
性向與愛情的摸索是《藍色大門》的主軸之一,青春就是在摸索中啟蒙與成長。然而,《行動代號:孫中山》同樣出現了面具,卻不再糾纏於男女情愛,而是用性別混亂的外衣,來遮掩行動身份,以不合時宜的荒謬與乖張,突顯喜劇效應。
不管是阿左或者小天,他們都明白只要戴上了面具,就可以耍脫身份辨識,就可以為所欲為,明明是男生,卻選擇了美少女戰士的面具,不只是遮去了原本的「面容」,連「性別」都倒置了,這是精算後的心計。
其次,人人一個樣,個個都是美少女戰士,再也分不清楚你是那一個團隊的混仗,在戲劇中打造了笑點。黑暗中大家埋頭搬運孫中山,誰也不去細想何以人數多了一倍?一團混亂中,有便宜行事,亦有將錯就錯,更有瞎起鬨的喜感!
而且目標既然鎖定孫中山,搬出不來,一切白忙,所以效法「西遊記」裡拔一把猴毛,吹口氣就可以幻化成諸多孫悟空的技法,先把孫中山綁上車,再來確立所有權吧,這又悄悄滲透了一則政治嘲諷:兩岸政權為了各自目的,同尊孫中山,卻又各行其是,例如「土地漲價歸公」的理念,不論你是左派或右派(同一所黃埔軍校裡,也曾訓練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兩派軍人,各為其理念殺伐),最後的結果卻都是漲價歸「私」,有本事者全拿。
當然,分不清敵我陣營的美女少戰士們,不也宛轉指控了現行教育體制下,學子們有如罐頭生產工廠打造出來的「清一色」產品?
就視覺效果而言,美女少戰士們的面具充滿了不合時宜的驚喜;就戲劇效果而言,美女少戰士們的面具開發了多元解釋的空間。面具是易智言的魔法棒,至於魔法效果有多強,就看觀眾的想像力有多廣了。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