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了,超人的飛行速度也變快了,觀眾的感官刺激也加速了,做為娛樂電影,《超人:鋼鐵英雄》果真很鋼鐵。
速度快三倍,英雄的痛苦煎熬也猛三倍,是2013年《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的最大特色。
擔任監製,也提供故事觀點的名導演Christopher Nolan,擅長重新「探尋」與「定義」漫畫英雄的心靈世界,他與另一位編劇David Goyer合力打造的故事,至少,更清楚交代了超人的起源,也帶出了「新移民」的身心不適應症,更透過剪接與特效處理讓「超人」的「超」能力與凡夫俗子之間拉出了千百倍的距離,真正符合了「超人」的期待。
《鋼鐵英雄》的爭奪焦點在於繁衍後代的生育法典,Michael Shannon所飾演的查德將軍,為了搶救克利普頓星球的民族血脈,不惜發動毀滅地球文明的戰爭(美國911事件的大樓崩圯,其實是21世紀最驚悚的文明崩毀圖像,也成為好萊塢樂此不疲,競相模彷重建的視覺奇觀),查德將軍的那句名言:「不管我的手段有多兇猛或殘暴,都是為了我的族人。」明明就是「種族滅絕」的屠殺,卻用如此壯麗神聖的口號來擦脂抹粉,世間多少絕情屠夫都曾上演過類似戲碼?《鋼鐵英雄》在追求速度快感的刺激之餘,還不忘對戰爭元兇寫下春秋之筆,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深諳暴力美學的導演Zack Snyder(別忘了,他曾拍過《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曾用黃銅般的色澤打造了深郁的古典視覺),在《鋼鐵英雄》中繼續他的視覺工程,只是這回的規格與企圖更勝《300壯士》:克利普頓星球的末日風景,有如龐貝火山與羅馬帝國的綜合體;從眼鏡蛇發想而來的隨行機器人,又有如古埃及圖騰的科技進化版;從水母形象衍伸而出的外星戰艦,則是揉合了生物柔軟與鋼鐵勁力的綜合體;當然最讓人難忘的則是不時浮現的浮雕意像,從古埃及開始,世人就用浮雕藝術來紀念歷史戰功,《鋼鐵英雄》透過鐫刻在金屬材質上的浮雕,一方面示範克利普頓星球的前衛科技,另一面則以灰黯但又冰冷僵便的質材視覺與觸覺,呼應著超人與薩德將軍的英雄對決氛圍...觀賞《鋼鐵英雄》時如非動作場面太過頻繁,4DX座椅不時又會搖晃噴煙灑水,讓人應接不暇,否則倒是應該靜下心來細品導演的美術構想與執行能力了。
《鋼鐵英雄》一方面遵循原著漫畫的框架,另一方面則是尋找更多的可能性解釋,例如在地球成長的克拉克要如何調整自己的體質,適應這個五音令人耳聾,五色讓人目眩的花花世界?他又要如何克制自己的脾氣,節制自己的能力,不要濫用;最重要的是他的周遭人士,都不要浪費氣力,再為不時在克拉克身上出現的異象,那樣嘰嘰呱呱大呼小叫了,Diane Lane與Kevin Costner飾演的雙親,都能夠以「此子不凡,天生其材必有用」的心情面對養子,以致於他們的對話時刻都足以撫慰天涯遊子的寂寞心情,甚至於Amy Adams飾演的星球日報記者Lois Lane也搖身一變為古靈精怪,能鑽會挖,堅持到底的首席記者,擁有了獨立自傲的本事,不是僅靠著克拉克的內線賞賜才跑到獨家的前衛女性...這些細節血肉的精進充實,都讓《鋼鐵英雄》不再停留在「漫畫」改編電影的感官格局上。
做為一部科幻電影,《鋼鐵英雄》對死亡有了全新的註解,Russell Crowe飾演的喬艾爾,因為是克利普頓星的首席科學官,所以能以生前的智慧記憶,在死後繼續與兒子和仇敵對話,這是用「未來」科技讓死去的角色再擁有話語權的前衛「發明」(不管掰之是否合理,能否自圓其說,畢竟還能說得頭頭是道),那場路標式的肢體指引趣味,更是相當逗人。
當然,挑剔的觀眾難免要問:克利普頓人不是怎麼打怎麼摔都打不死的,他們的生死拚搏,又要如何終場定勝負呢?最後都以凡人方式來終結,會不會讓上山下海打不完的肉體火拚成了莫明所以的決鬥?《鋼鐵英雄》提供的是感官旅程,也就不必讓理性介入太多了。
如果片長再短一些,剪接再慢一些,應該會更完美。
還沒去看
但看到諾蘭編劇+300壯士導演,直覺應該會還不錯
(想像中應該是300壯士:黎明升起)
不知藍老師以為如何?是否推薦?
藍老師的評論與敘事相當精確~
但Nolan監製的本片唯一令人遺憾的,的確是打鬥的過程與結局了,打鬥太冗長結束卻出乎意料的莫名簡單,害得觀影者會忽略掉本片前半部精彩的鋪陳與敘事美感了...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