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拍1990年的知名科幻片《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特效能否符合新世代的科幻需求。
答案是《攔截記憶碼》費了很大功夫來打造特效工程,只可惜新意有限,處處有別人影子,亦即《攔截記憶碼》既是重拍,就陷進了「重拍」的舊思維裡,少了開天闢地,自啟山林的新鮮點子,盡皆在前輩的舊框架中打轉,難免有憾。
首先,《攔截記憶碼》省去了前輩的火星之旅探險,確實少了偽裝變臉的二十年前動畫特效迷思,但是,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靠著磁圈變臉要闖過海關的那場戲,在他前面的就是一個胖女人,熟悉《魔鬼總動員》經典場景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那個胖女人層層剝落裂開的變臉缷臉特效就是當年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玩得最火的一場變臉戲,偏偏,柯林.法洛的本尊不是那位胖女人,導演故意要錯亂資深影迷的小戲法,不巧,卻也暴露了他難以擺脫前集作品陰影的宿命。
不過,《攔截記憶碼》最大的美術盲點在於集合了太多科幻經典的場景感覺,其中那座老是下雨,老是擁擠,老是有許多亞裔人種穿梭來去,甚至有很多漢字商招的場景,都活生生脫胎自1982年科幻經典《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場景,就算導演和美術又加進了一些運河及捷運的混血元素,卻還是擺脫不了「不新」的歎息,科技強調的無非就是時代尖端感,「不新」不就遜了?
我願意相信《攔截記憶碼》的導演藍.威斯曼(Len Wiseman)是想透過向前輩致敬的手法,向年輕世代的影迷推介過去的精華(例如電影中的空中交通圖,明顯就是直接套用了盧.貝松(Luc Besson)《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的創意,但是若加繁複來發揚光大了。年輕人未必看過《銀翼殺手》、《魔鬼總動員》和《第五元素》,但是花這麼大氣,只能做出「承先」的特效,少了「啟後」的啟蒙震撼,怎麼算都不算是聰明的投資。
無意來吹毛求疵,《攔截記憶碼》就算有不少前輩影子,但是敢於把電梯的概念發展成「天梯」,把大樓化身成為巨型交通工具,還算勇氣十足了,只是少了穿越地心時的重力變化特效(只有短暫的失重凌空場景),不過,我真心欣賞電影中打敗所有手機商人的「人肉手機」概念!
手機真的就在手上,多有趣,又多勁爆的狂想!但是肉身手機沒有顯示螢幕,怎麼辦?電影提出的解答,就更有趣了。
是的,隨便找個玻璃就可以有畫面連結,巧思驚人,可是,你的手掌怎麼發聲呢?特效人員解決了影像難題,卻沒有辦法解釋手掌怎麼發聲了。
雖然我們早在《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s)》中看過在空中世界穿梭來去的行車奇觀,《攔截記憶碼》的特效工程則是想要進一步把磁浮行車技術結合好萊塢最擅長的飆車戲連結在一起,因此才有了確實讓人眼睛一亮的特效場景。
是的,這場戲很唬人,懸空行車,而且還要快速碰撞,對很多觀眾而言都是當新鮮的刺激,而且除了橫向空間的追逐撞車戲之外,電影還不忘來一段失速直墜的縱深戲,立體感出來了,趣味亦就橫生了。不過,下面的實拍場景圖,固然可以一眼就解釋了電影的拍攝奧妙(下面的真車載著道具車狂奔,從背景空間到車底陰影全都可用數位合成或數位修圖法來瞞天過海),你還是不得不佩服數位時代,移花接木或者改頭換面的無所不能了。
至於從《星際大戰首部曲》就玩得得心應手的複製遊戲,在《攔截記憶碼》中亦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從機器人到大軍壓境的場景,「複製」不只是數位技術而已,同樣暴露了《攔截記憶碼》欠缺原創力的盲點,看著這些似曾相識的畫面,難免會感歎,這樣辛苦忙數位特效,卻到處有別人影子,所為何來呢?
用小貓二十隻換來千軍萬馬,看以一本萬利,划算得很,但是只有數量,沒有感動,又有啥意思呢?一再重複老技法,或者一再複製,觀眾能不審美疲乏嗎?
失速直墜是top gun的招式。
多謝你的連想與補充。
失速直墜-Tony Scott(1944-2012)8月19日於LA墜橋身亡。
http://www.bbc.co.uk/news/world-19314967
好看
這真的好看~大推
這部的特效真的蠻厲害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