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賽德克巴萊》創下了台灣最高製片的七億花費,你究竟想為台灣電影工業留下些什麼?
答:我們要做的工程其實是在高度工業化的好萊塢才做得到的事,但是台灣電影產業尚未工業化,很多事只能邊摸索邊前進,我其實想要結合現有人才,一次就完成工業化的工程,擺脫傳統手工業的格局,做下來的結果我發現了其實人才一直都在,只是分散在各個角落,欠缺整合,我們終於能夠逐一堆疊起來了。
問:可不可以更具體一點說,你指的台灣電影工業化究竟是那些?
答:工業化與否的關鍵其實在合作的觀念,學習技術不難,難在整合,以前或許是各立山頭,甚至因為工作量不多,相互競爭搶生意,不願分享技術,現在的狀態已經改變,拍片量多了,大片的機會也多了,大家都體認到整合的必要,願意合作。例如鋼絲、爆破、機械運動、武行等以前都是各搞各的,我們以為技術不夠,所以只好找外國團隊來幫忙,看到他們實務操作之後,才發現其實這些我們都會,都做得到的,沒有什麼了不起。差別在於我只要跟韓國團隊的領班談妥,他就會去搞定一切,在台灣卻得個別去談,彼此又不合,一旦出了事還互推責任,只會怪別人沒人負責。就我了解,看完《賽德克巴萊》後,很多人已經開始討論如何整合了。
問:最值得一提的奠基工程是什麼?
答:最重要的是人員的養成。這次拍片很大的力量來自一群沒有啥經驗的年輕人,可能我們的目標大,又難,憑著初生之犢的幹勁,曬成傷,累成病,常挨罵,卻打死不退的精神,感動了許多資深前輩,例如我們在山上有調度八十多輛車子進出,全部都只靠一個女生來調度,處理得井然有序,後來李安在水湳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她也借調過去支援,一個人就完成了原本好萊塢得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使命。我們的人不但沒有丟臉,甚至展現了超高的工作能力。
例如,「買便當」對好萊塢是簡單小事,對我們卻是最難的一件事,在山區拍片如何買到五百個便當?誰肯做?一開始找廚師做菜,你還得負責他的工程車,從安排車位到找地方炒煮,就夠累人了,更讓只有半小時吃飯的工作人員得浪費兩小時去排隊打菜和吃飯?太可笑了,絕對不可能。最後劇務就得不辭辛勞,每天下山去買便當。甚至還會強制規定現場要做到垃圾分類,不可以亂丟餐具或廚餘,這種精神太讓人佩服了。
問:以前拍片現場都很混亂,外景隊走過,垃圾滿地,嚇得別人都不敢再出借場地了,年輕人工作上懂得堅持原則,尊嚴就會因此建立了?
答:其實我們的現場也很混亂,說不上來究竟是怎麼做到的,有人發起,有人跟進,秩序就建立了。
更難的是山上拍片怎麼上廁所?男生不難,女生很難,花錢買尿袋太不划算,只能就地去挖毛坑鋪塑膠袋,還有人得定期清理排泄物,細節處理得很周到。要進來團隊的人,都抱持著即將面對的是一件超級艱難工作的心情,願意接受最難的考驗與挑戰。例如管服裝的都是瘦瘦小小的女生,每天要扛多少和多重的衣服和道具走山路,他們卻都像受過軍事訓練一樣,堅持凡事自己來,拒絕別人幫忙,他們就是相信完成這部電影是他們人生重要的一個關卡,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殺青酒會上,大家會痛哭流涕的原因關,因為我們完成了一件沒有人相信我們會完成的事,我們目標很明確,但沒有包袱,大家拚命去做就是了。
問:你如何激勵大家替你賣命?
答:我其實講不出什麼大道理,我都欠他們一大堆錢(一度發不出工資),丟臉都丟光了,我憑什麼激勵他們呢?我每次拍片開鏡前總是會告訴大家:「我小魏不會讓你們失望的。」重要的是拍片現場自然出現的一股能量,沒有拍過戲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就是願意去做,不會推託,就是解決,就是面對。
問:最遺憾沒有做好的部份是那些?
答:最可惜的是電腦特效。原先找妥了一家韓國公司,結果卻倒閉了;於是再找一家,卻又開出了離譜的天價,只能去找北京的水晶石,只剩五個月的時間,卻得要完成一千七百個鏡頭,但是所有下遊外包的公司都不肯做,嫌我們的錢難賺,關鍵在於我把特效看得太容易了,導致特效一直在增加,初期是在小螢幕上製作,放大檢視才發現不時有穿幫細節,需要再做修補,看了畫面後,又會想要爆破再強一點,血再多一點,霧再濃一點,我們只想到要力求畫面豐富,對於特效人員而言,每一個新要求卻等於一切要再重來,所以很多公司都不幹了!加上上映檔期已經定了,時間實在太緊迫了,我們都只好妥協。
問:很多人就對彩虹的動畫很不滿意,有的人甚至說,《海角七號》的彩虹假,他還可以接受,但是《賽德克巴萊》經費倍增,彩虹還是假,就覺得很洩氣,或許就是趕上檔的妥協結果?
答:我真的不知道彩虹為什麼這麼難搞,看起來容易,要做到自然,光的調和,卻總是不像。總而言之,有些我學到了,有些則是怎麼改都還是改不好。這次的精神還是一趟在錯誤中學習的歷程,最大的體會是很多的動作可能一開始就錯了,以致於最後想要再改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對創作者而言,必需要從源頭上就先想清楚。
問:可不可以舉例說明?
答:先講顏色好了。電影都是現場實拍,後製時再調光。進行特效製作時就沒有考慮到影片光度,以霧社的霧景來說好了,明明在特效室裡看得好好的,都符合要求,回到剪接檯上,一調光,要求反差,原先設定的濃霧就消失了,要求重調,等於要重挖重製,一切重來,時間上根本來及,只能放棄堅持,只好不調反差,用現場機器再做一層前霧,讓特效的飄霧依舊可以在空間飄盪,這就是不得已的妥協,事後檢討,我們才明白其實在交給特效人員之前,先設定調光比例,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完美了。這就是以前不懂的事。
例如有些畫面做了加減格的速度處理,我們交給特效公司的影片是原始速度,他們也照那個速度完成工作,但是回到剪接檯上,一旦要做變速處理時,要加長或減短時,立刻發現速度不對,特效也就錯了,導致剪接點的錯亂,做都做不完了,如何要求他們重做呢?這些經驗都告訴我,以後要先調好光,再去做特效,然後也要先做好判斷,想那些戲要變速,先變好速,再去做特效,才不會大混亂。
問:應當是你只有五個月的後製時間,太短了,?
答:是的,至少要再加一倍,水晶石攬下了七八成的特效,忙到不可開交,台灣的朋友也下來幫了不少忙,只是各自為政,都是小公司,我相信只要再統合,以後一定就會不一樣了。
從09/09上映以來,所見過最[專業]之訪談
解答了我觀影兩次後心中存在之部份疑問?
另外還未解答的是[導演拍的這麼寫實,從不刻意的去討好影迷,這樣做,對票房是不是賭粉大??]
如同我對莫那魯道在公學校最後身影,感覺在說:[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
PS:待來日印證吧!!
雖然仍有一些技術性的瑕疵,
但對我而言無損這部電影想說的故事與意義,
我想也沒有一位創作者再回頭看已完成的作品時,覺得夠"完美的",
但是魏導已經盡力了,這份努力在觀影中可以感受得到,也很感動哪!
也謝謝藍老師的訪問報導,讓我的一些疑問可以得到解答^^
看完這篇,解答了我對電影中一些特效的疑惑:為什麼投資那麼大的電影,卻在特效上看不出成效,真的很可惜,因為好的特效畫面真的會令人感動,不夠逼真的特效卻會影響對劇情的專注,畢竟這也是電影的一部份,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台灣導演的難處,什麼事情都要導演來處理,如果有一位專職有經驗的動畫特效導演,我想在拍攝及後製上就可以幫導演很多忙了,這些也是在建立台灣電影工業這條路上要不斷累積的地方,以上是看完上下兩集後對於台灣製片環境的個人淺見.
p.s.建議魏導可以向星際大戰導演盧卡斯一樣,幾年後再改進特效的畫面,讓大家看到昇級版的塞德克巴萊,期待!
看完這篇,解答了我對電影中一些特效的疑惑:為什麼投資那麼大的電影,卻在特效上看不出成效,真的很可惜,因為好的特效畫面真的會令人感動,不夠逼真的特效卻會影響對劇情的專注,畢竟這也是電影的一部份,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台灣導演的難處,什麼事情都要導演來處理,如果有一位專職有經驗的動畫特效導演,我想在拍攝及後製上就可以幫導演很多忙了,這些也是在建立台灣電影工業這條路上要不斷累積的地方,以上是看完上下兩集後對於台灣製片環境的個人淺見.
p.s.建議魏導可以向星際大戰導演盧卡斯一樣,幾年後再改進特效的畫面,讓大家看到昇級版的塞德克巴萊,期待!
其實,若我們有好萊塢那種動輒幾十億台幣的預算來拍賽德克巴萊,特效應是會做到完美,而且還能充裕的拿錢直接請好萊塢那些大公司做。七億在台灣算最高,在西方還不夠一部小成本文藝片呢,這種預算要做出好特效也沒錢可做,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找韓國或大陸的特效公司,畢竟他們的技術有一定水準,比不上好萊塢,但至少是亞洲最好的(還是華誼總監陳國富介紹的,那家特效公司幫馮小剛的集結號做特效)。希望觀眾就別拿好萊塢的片跟賽德克比了,資金不同水準當然不同,應該要說,七億能拍出這些大場面,雖然特效拙劣,但已經是很盡力了,將近兩千個特效鏡頭,即使跟大陸10億以上預算的電影相比,都還是算很多的,都是要錢堆起來,可是七億不夠說....,我們看慣好萊塢幾十億資金拍的,拿這樣的標準要求一部只有七億的電影,是很不公平的,雖然大家批評的出發點都是為電影好,而且這些建議當然是對的,希望導演下次可以花更多心力做特效(但前提也得有錢有時間才行> 很贊成您說的,希望過幾年可以有個"加強版",或者DVD出版時,能把一些大家一頭霧水的片段稍做修剪,例如莫那魯道和將軍在橋上,一轉眼卻跳到下一場戲,讓大家滿頭問號,導演前幾天有談到這個問題,他也知道這裡處理不好,這一個月演講對談下來,也收集很多觀眾的反應意見,應該會國際版和大陸版修正....希望DVD發行時,也可以稍做潤飾。這樣就太棒了!!!
很喜歡很專業的訪問內容...謝謝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