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奠基工程

20100312_1172.jpg

有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的人卻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賽德克.巴萊》的完成與推出,一如預期,引發了各種爭議,我除了看見銀幕上的山水,同時也看見了銀幕背後的工程心血,本文中的三個面向,就是我的觀察。

正當多數台灣電影還在一千五百萬以內的拍片資金尋夢之際,魏德聖導演卻拍出了五千萬元規模的《海角七號》;正當多數台灣電影已然設定了五千萬元預算的製片規模之際,魏德聖導演卻拍出了七億規模的《賽德克.巴萊》。

 

這不是一場加減多一個零的數字遊戲,這是一場提昇電影工程和視野的實驗。

 

敢砸錢,並不保証就買得到同一等級的藝術成就,更不保証市場一定買單,投資一定回收;但是敢砸錢,也懂得用錢,才可能得著應有的品質。多數影人的第一個製片焦慮往往是何處多覓得一個零的預算,隨之而來的第二個焦慮則是一旦多了一個零,該如何善用這個零,換算出夢幻質地?

 

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錢,而在於有錢之後,該怎麼用?又會怎麼用?沒有錢,台灣電影永遠只能停留在小情小愛的小品格局中,多一個零,台灣電影工業若能脫胎換骨,世界不就更遼闊了?我看到的魏德聖是想站在玉山峰頂要與世界英豪論劍的豪情。

 

到底怎麼看待《賽德克.巴萊》呢?以下是我自己的三個觀察點。

 

看過《賽德克.巴萊》完整版,很多媒體注意到了台灣電影的片尾首度出現了八分鐘以上的工作人員字幕,要感謝,該感謝的人太多,魏德聖把所有出錢出力的朋友都冠上了「天使」之名,一併寫進字幕,讓他們成為隨著電影成為一併列名、記憶與感謝的對像。其次,參與的演員和攝製組人員也得逐一細列,畢竟每一項細部工程,都攸關著電影......,於是片尾字幕跑了八分多鐘,電影主題音樂也因而在那八鐘之內,環繞著願意停下腳步,細細端詳的影迷,讓大家得能再度浸泡在電影營造的氛圍內,回味電影的精華氛圍。

 

20066月我在討論《X戰警》的時候,寫過以下的文字:1995年之後,閒極無聊的好萊塢記者試著做了統計,發現電影的片尾字幕有越來越長的趨勢,不是好萊塢想學成龍那樣硬要加上一些拍攝花絮或穿幫畫面,增加和觀眾的互動熱情,而是好萊塢人相信片尾字幕表越長,意味著電影規模越大,動員人力多,所以肯定是『大片』。

 

這種講法有點阿Q,真正的大片,不需要靠片長或人多來唬人,內容感人才是真正的力量,但是影片格局大,動員的人自然多,讓所有參與的人,不管是直接或間有貢獻的人都能上榜,其實是很窩心的處理,有點祖宗牌位序族譜,論功行賞的功能,於是明星的司機、私人助理都能上榜了,他們可不是閒人,沒有他們隨伺在旁,明星的情緒可能安靜不下來,戲就未必演得好呢。用同樣的文字來檢視《賽德克.巴萊》的字幕效應,其實也是一體適用的,格局如此,片尾字幕就反應著同樣的等級長度,此時有著可以用長度來檢視電影規模的簡單標竿,當然,最後的成品會被世人視為「長片」或者「大片」,還是得回歸影片的成績內涵,絕對不在工作人員字幕表的長短。

 

20091130_1151.JPG其次,《賽德克.巴萊》值得觀察的重點,則在於音樂的比重。《魔戒三部曲》的作曲家霍華.蕭爾(Howard Shore)當年訪台舉行《魔戒》音樂演出時,接受我的訪問時曾經透露,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當年以一句:「音樂是電影的心臟。」說服了他接任電影音樂重任,然後《魔戒三部曲》的三集作品,不論是178分鐘或201分鐘的長度,音樂的長度都佔了三分之二以上,亦即是戲劇高潮時有音樂作前導,過場時分音樂亦扮演著適度的連結與烘托角色,「好萊塢的史詩電影都是這樣操作的。」霍華.蕭爾回答我的疑問時做了明確的解說,從這個長度點來檢視《賽德克.巴萊》作曲家Ricky Ho(何國杰)的音樂,亦可看出導演和作曲家試圖追及世界水平的努力(我由衷讚賞那場莫那魯道與父親靈魂演出父子二重唱的音樂處理,以及不時迴盪在空間中的賽德克古調及人聲祈禱文,還有毀家赴難時的音樂主題...但也挑剔著有時太甜的音樂浮動)。

 

第三個觀察重點則在於人頭和屍體的技術,故事要回到魏德聖擔任副導演的《雙瞳》。1990年代,我聽過太多的台灣製片抱怨,台灣管制槍械,片場能夠用的都只是半吊子的玩具槍,槍擊彈著的特效也一直停留在《英烈千秋》和《八百壯士》的層級,一看就假,當然拍不出香港警匪片的那種質感與力道。光抱怨,問題還是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才是正辦,台灣電影的工業困境在於缺少製作實務,心有餘力不足,只能望洋興歎,但是《雙瞳》的導演陳國富卻用好萊塢資金引進了澳洲特效,讓台灣電影開始懂得如何處理屍體的工程細節,那顆蘊藏無限期待與希望的種籽終於得能在《賽德克.巴萊》中開花結果

 

有些報導和評論,似乎是被《賽 德克.巴萊》比例極高的砍頭戲份給嚇到了,血腥殘酷的字眼不時出現,以個人主觀感受去解讀一部試圖還原歷史情貌的作品,確實是很難避免的消費現象,畢竟不 是每個人都願意去理解原住民「人頭祭」的源由,或者只能以「文明」來批判戰爭的「野蠻」(有那一場戰爭是文明的?),我無意淌進這場血腥場面合不合適的論戰中:畢竟,《賽德克.巴萊》被列為12歲以上18歲未滿之少年需父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的輔導級電影;畢竟,那場日本人強迫莫那魯道與賽德克人交出他曾經獵殺的獸首,挖個坑全數掩埋的場景時,他的憤怒與抗爭已經道盡了文化慘遭閹割的悲憤......我看到的面向卻是透過「人頭」的場面戲份,魏德聖補實了台灣電影在落實殘酷人生面相時必要的技術環節,因為比例多寡,攸關創作時的美學選擇,一旦欠缺實務技術,只能迴避重點,卻是不爭的事實,《賽德克.巴萊》得著了技術能量,再有後繼工程需要這樣的場面,技術支援再也不成問題了,《賽德克.巴萊》落實的其實是Know-how的傳承。

 

Know-how真的容易嗎?《賽德克.巴萊》很難迴避動畫太假的批評,從彩虹到祖靈鳥或者中箭的野獸確實都可以再上層樓,有錢未必能買到Know-how,有心亦未必就能夠善用Know-how,《賽德克.巴萊》的實驗工程其實是替台灣的電影工業畫下一個值得大家群起努力追求的標竿:台灣人也有製作史詩電影的氣魄與能力,而且得先有能力,才能更上層樓,《賽德克.巴萊》的工程成就,就在於墊高了台灣電影的高度。

27 Comments

我非常認同老師的觀點,電影技術就像練功一樣,一層一層的進化,幾年前的「魔戒」成功建構了一個「咕嚕」,幾年後已演化成一群的「猩球堀起」;我覺得魏導演是想把台灣電影的潛能拉大,累積到足以媲美國外的遊戲空間,將來這些拍攝模式都會被複製,再創造更大的可能,就像一個開拓者一樣,是真真實實為台灣這片土地的電影行業在努力,令人佩服…

好想看這部影片喔。

說得真好!很喜歡這篇的對於賽德克巴萊的分析。這讓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欣賞或品味這部影片!

看完片一起來分享吧。

鮮血斑斑的歷史令人震撼

曾有媒體報導覺得血腥

我反而覺得血腥的是歷史 不是畫面

素人演員的表演更是懾服

有些動畫的部分看的岀破綻反而覺得有些多餘

另外在太陽旗的這部分

女性角色幾乎消失在這段歷史當中

只有近片尾公學校的部分才有一些篇幅

而且僅以受害者的面貌出現 覺得有些可惜

太陽旗的部份確實以男性為主,彩虹橋的部份則有了相當動人的女性觀點。

八分鐘片尾 如同感謝或得獎感言
個人以為太長
讓人會去思考
這些[天使]對觀眾是否有吸引力 或是對影片內容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片長已經夠長
如果這樣的片長還不能讓觀眾沉浸在電影營造的氛圍 那代表什麼
如果影片本身已深印在觀眾心裡 那多出來的 是否值得探討它的必要性 ?

我個人並不認為那八分鐘的名單有甚麼不對,這齣戲之所以珍貴,除了本身的品質以外,是那些在拍片過程中雪中送炭的人,邊拍邊籌錢,跟人借錢是多麼難為的事情?但還是硬著頭皮去借了,若沒有這些人,我們還能看到這部電影嗎?還能在這裡抱怨片尾有八分鐘這種雲淡風清的冷眼旁觀??十二年的心血,過程中有這麼多出錢出力的人一起努力,正是它可貴的地方,導演藉由片尾好好感謝這些人,有甚麼不對?? 這些人確實值得被記在片尾名單中,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

片長的確是稍微比較長,但電影結束的同時,除了賽德克巴萊本身的戲劇魅力外,在那八分鐘的片尾演職員表與天使名單,其實並非是多餘的部分,因為那是得以讓觀眾看見與了解成就賽德克巴萊的必要條件。

讓我們想想
哪一部片的拍攝是輕鬆的
哪一個導演的成功不是經歷諸多考驗
人情冷暖 或者說是 票房考驗
又有哪一部片不是經過這麼多出錢出力的人一起努力 上山下海 風吹日曬雨淋等等

有誰在抱願片尾長
或是 誰不認同他人 不可存在的相反觀點

另一方面
商業電影工業的現實面
在於票房收益
很遺憾的 不是公益事業
能夠期待多少的雪中送炭 去支持一個必須面臨
實實在在賣座考驗的作品
我們都明白 收益才會是投資者最重視的部份
而收益的來源 就是內容對觀眾的吸引
這也是十分直覺而現實的 不是嗎

讓我們想想
哪一部片的拍攝是輕鬆的
哪一個導演的成功不是經歷諸多考驗
人情冷暖 或者說是 票房考驗
又有哪一部片不是經過這麼多出錢出力的人一起努力 上山下海 風吹日曬雨淋等等

有誰在抱怨片尾長
或是 誰不認同他人 不可存在的相反觀點

另一方面
商業電影工業的現實面
在於票房收益
很遺憾的 不是公益事業
能夠期待多少的雪中送炭 去支持一個必須面臨
實實在在賣座考驗的作品
我們都明白 收益才會是投資者最重視的部份
而收益的來源 就是內容對觀眾的吸引
這也是十分直覺而現實的 不是嗎

我相信每個參與討論的人
都是共同的想法
支持我們的國片發展

我們也都瞭解 國片要能茁壯
就要能面對現實的考驗
除了鼓勵
建設性的批評意見
在成長的過程
也許是十分重要或必需的
成長的養份


這些拿出資金的人,應該沒有想過要回收甚麼,大大家應該心裡有數,這麼高的成本要回收很難,而是,電影人共同承擔支持這個台灣的電影夢想!無論金額大小,都是天使!!!導演有義務要放,這是一種尊重,觀眾有權利要知道,這是一種感謝。
這樣的新聞片段,別人怎麼看我不在意,但我自己是感激的,導演和演員和幕後人員的堅持,加上這些資金和義務協助的人力,成就了這部電影。

不是比誰拿出的錢多,而是,這個圈子的人情義相挺,心意無價!

魏德聖日前透露,為籌措資金到處借錢,其中最妙的是言承旭,因為他們並不相識,當時是打電話給某製片,碰巧言承旭在旁邊,當場就出借千萬。

「賽德克‧巴萊」透過新聞局融資1億,加上「海角七號」獎勵金1.6億,魏德聖導演自掏腰包5千萬,外傳,連周杰倫都傾囊相助4千萬,連魏導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證實兩人認識。製片黃志明:「因為之前魏導跟杰倫有點認識,我就去跟周杰倫開口,他聽到是魏德聖需要這筆錢,周杰倫就說一定要挺他。」周杰倫說錢是媽媽在管,要先問能拿出多少出來,過幾天來說金額是四千萬。

徐若瑄翅膀借出三千五百萬,她說當時過年,劇組付不出薪水,魏德聖不好意思開口借錢,她問「要借多少」?魏脫口「妳有多少就多少」,她馬上去領現金出來讓導演先付薪水。

魏德聖最感謝的天使是黃立成,當時因監製黃志明一句話,沒見過魏德聖就掏出一千萬,他是ABC,未讀過霧社事件歷史,看不懂中文,又聽不懂賽德克語。

掛名監製的吳宇森,也幫忙找資金,許多場大場面的戲,更親自飛到台灣來現場做技術顧問。

那些還不知道能不能拍成,就在網路上先購買了御購票劵的網友們,

還有更多更多無名天使,這些人出錢出力不是為了要讓名子放上天使名單,而是心意是支持是欣賞是相信,台灣能拍出好電影,謝謝這些人。

幸好此片只有七億
如果成本再高
天使名錄 要播更久囉

涓涓細流,終成江河,這份名單只是一份紀錄,只是一份感謝,沒有他們出錢出力,電影難成,貢獻不分大小,一點一滴才成今日。

奧斯卡獎 頒獎典禮
如果每個得獎人 都滔滔不絕的訴說他的所有[天使]
不知觀眾是否能耐性子仔細聽完

候選人的當選感言如果講[天使]講很久
應該是無疑問的
除了現場直播外
之後播出應該都會被剪掉
只留重要的喔

公開答謝與片尾字幕是兩件事,我相信,當事人會有拿捏,不必多慮,有些跟著電影走的感念,就會一直存在的。

不是多濾 是並不認同
要觀眾耐性子
不論是頒獎或片尾
都很難
頒獎只是用來舉例

對於這部台灣電影史上目前耗資最高成本的鉅作,其實我是贊成藍老師的評介。
但身為一個電影工作者,也身處在國片舉步維艱的環境裡,這部電影從開拍、不斷集資、拍攝期間遭遇種種挫折艱難等等,身邊的好友們很多也都參與其中,在我心裡,有另一個不同的觀點。這反面的聲音可能會引起多人不滿,但這卻是我投身電影事業後很真實深切的感觸。
以下文字轉自我日前發表的網誌文章,原文可參閱:
http://sante1225.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html

魏導的『賽德克‧ 巴萊』,這一部號稱台灣史上最高製作資金的大型動作鉅片。
雞排英雄和艋舺、甚至殺手歐陽盆栽的製作成本都不及這部大作的十分之一。

坦白說,在我心裡有兩個矛盾衝突的聲音:
一個是感到心痛,並且對台灣電影市場感到憂心且失望。
六億的資金,可以拍出也許8部、10部如雞排英雄般的好片。
台灣這市場並不是不能花六億,六十億去投資製作大片好片,而是『時機未到』。
這樣的跳躍式發展,
基礎都不穩固的狀態下只會讓好不容易建構的細微支架因為承受不住而瞬間頃倒。
去年中影在郭台成的接手執掌下重啟運作,我曾赴中影洽談手中電影的投資案。
一間大型電影製作公司的重啟並不會因為財團的介入而無資金上限,
相反地每年預算更會因此受到專業財務團隊的精算規劃。
但;一部『賽德克‧ 巴萊』就消耗了這間公司近3.5億的資金,
這樣的投資計畫也許是標竿意義大於回收意義,
但從另一面向來看,我認為同時也消耗了更多發展資源與機會。

3.5億,可能可以投資更多新導演,有能力的導演去拍攝5000~6000萬的電影,
為這市場創造出更多好產品,同時也因為更多產品能吸引更多投資人與開拓投資管道。
很不幸地,我手中沒有魏導,即使劇本已獲新聞局補助肯定,
這投資案仍舊石沈大海,繼續碰壁。
重複地說:台灣的國片市場仍處不穩的狀態,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機會和好片來建構文化,
藉此推廣電影監製或製片制度而非目前的導演制,
才能慢慢強化台灣國片的骨骼,慢慢長出屬於這片土地文化的血肉。
還沒學好爬步就學跳,這耗資六億的大片在我心裡確實產生了恐懼與不安。
六億成本的電影,至少得十億才能回收。
我想幕後接觸或經營版權的人都知道,國片在全世界版權的回收成本大概就是那些數字,
除了如賭博般的票房數字外,其他都大概可粗略算出。
華人電影市場目前最可觀的堪稱是中國的電影市場,
姑且說我是較偏激的猜測,個人以為這部電影非大陸國產片,
難以有如『唐山大地震』或『建國大業』等片那般的放映規格去搶攻大陸市場,
最差狀態可能僅是如海角七號的經驗:以外片方式引進大陸放映。
那麼,『賽德克‧ 巴萊』可以在台灣有8億、10億的票房嗎?

另一個矛盾的我,則是樂觀的想:
也許可以讓這部破紀錄高成本的國片將引起再一波魏德聖風潮,
再度刷新國片票房紀錄,然後,台灣終於可以有機會拍大型動作片了!

真正優心國片發展的人 所擔心的是
這部以 凱道首映總統參加 還有人說出不看該片不是台灣人的民族主義式相挺
也有觀後評列出一堆缺點卻還說好看
有哪一部片能有此[殊榮]
如果 這樣的情況下 賽片的票房不佳
恐怕將來很難有投資者願意下重本投資國片

"這部以 凱道首映總統參加 還有人說出不看該片不是台灣人的民族主義式相挺
***************************************
一部跟歷史相關的電影,本來就會有各種的聲音,也因為他千辛萬苦的過程,代表了某種程度的"驕傲",所以大家會覺得那是"台灣的電影"或有過激的情緒,但我並不覺得上面網友說的這些情形,有甚麼特別值得擔心的,台灣每一件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都會有正反兩派的辯論或意見,我們不希望過度激情,但也得接受就是會有這樣的情形。更應該在意的不是他在哪裡辦首映,誰出席,或甚麼民族主義,更何況現在有哪件事情不是民族主義的??別忘了台灣還有藍綠還有選舉,打開電視就是這黨罵那黨,那個人罵這個人,事情就是會跟這些政黨派系價值觀攪在一起,我也不希望是這樣,更討厭這樣,但也只能接受是這樣,這是事實,暫時也無改變的可能,有人要這樣講只能隨他,但我想大部分觀眾都是理智的,錢在自己的口袋裡,要掏不掏在他自己,我不覺得"不看這部電影就不愛台灣"這種言論真的會影響多少人去看或不看這部電影,本來任何事情都會引來這種煽動的言論,但會因為這種少數言論就影響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重點是很多人願意走進戲院看國片,不管是看好戲的心態或是真心的讚賞(批評也可以),不管看完覺得好看或不好看,大家願意踏出那一步,相信台灣可以拍出一部或許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很認真誠意也還在水準之上的電影,然後越來越進步,這部是很好嗎?跌倒是必經的成長過程,我們不必誇大這部電好到冒泡,也無須給太多壓力,或者不得威尼斯影展會死一樣,這不是魏導和幕前幕後所有人辛苦努力的 "初衷"吧。

也有觀後評列出一堆缺點卻還說好看,有哪一部片能有此[殊榮]
***********************************
我不認為指出一部電影的缺點,就不能說他是一部好片,愛之深責之切,沒有藝術或電影或創作是完美,可以理性的找出缺點以供改善,卻也不能否認它有缺點就是爛片就不值得一看,因為有人覺得有缺點但值得看,就說這人有"民族主義",這人也太冤了吧!這一點也不衝突,優點和缺點本來就是並存的,誰說喜歡一部電影就不能批評它,被批評的就不算是好電影,我也可以列出海角七號一堆缺點,但我不覺得它有這些缺點就表示他是部不值得看的爛片。同樣的,很多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都有缺點,可是"瑕不掩瑜",無損他好看的部分和價值,有缺點,但優點更多。每件事情都不是黑白分明或一翻兩瞪眼,有優點就有缺點,為什麼說某部電影的缺點,又覺得應該進戲院看,這就算是甚麼"民族主義"或"電影有殊榮"?教父沒缺點嗎?斷背山沒改進空間嗎?湯姆漢克斯每部電影都演的好嗎?我們都可以用理智用技術的觀點來評判,但我們能說因為以上某些缺點,所以教父和教父是爛片?湯姆漢克斯是個不會演戲的木頭?

郭台強說了,投資電影是"準慈善事業",賽德克巴萊可能無法全部回收或大賺,但它是個里程碑,少賠就是賺,我想郭台強也沒真的想過要賺,只能說"看好"。文創是種下種子,或許現在不能馬上收成,但"相信"它有長成的一天,郭台強說要有瘋子才能改變世界,不是嗎?我認為他不是貪心盲目的農夫。這部電影證明國片也可以拍到某種程度,有了好的開始,就能吸引更多有心投入的人堅持夢想,國片不會因為這部電影,就突然跳板似的登上頂峰,那也太漫畫卡通或異想天開了,但他讓至少是個好的開始,革命當然尚未成功,需要更多同志繼續努力。

魏導和這部電影讓我不斷想起林懷民老師去年寫的書,封面那兩句話:{希望本書能觸動某個容易執迷的人,引發他異想天開的憧憬} {勇敢夢想,慎選策略,落實細節,走出困局,向上爬,往上走,大家加油}

不去試,你永遠不知道界限在那裡?不去試,你永遠不知道台灣電影的格局可以玩多大?我用「脫胎換骨」來形容《賽德克巴萊》的電影文化刺激,並非不知道他的票房成績,攸關著投資人的意願,但是最重要的工程在於《賽德克巴萊》揭示的創作水平明確昭告世人,只要認真去做,品質不會差,格局不會小,只要後繼有人,台灣電影的明天會是另外一番氣象了。

筆者所擔心的是
[怕將來很難有投資者願意下重本投資國片]
那國片發展就比較不容易囉

影片會有缺點
但如果是運鏡 劇情 剪接 等[一堆]缺點
那 .....

另方面
過激言論或過度吹捧
卻是可能引起反感的喔

我們要支持國片
除了要鼓勵它之外
也要記得
虛心接受人家的建設性的批評喔

我給國片按個讚
國片加油

藍先生,

看到越來越多人
將您的留言板當成自己的部落格大寫特寫
這現象...該說是有趣嗎...
不過最有趣的
應該是"雞排英雄"影評的留言板裡
有人留言要求影評人做企宣的工作
"提出有創意的點子 跟多宣傳一點 跟少說一點壞處"
真是有趣極了

總之謝謝您這幾篇"賽德克巴萊"的影評
待上下集都看了以後
我會回頭再來細讀一遍的~

是啊,留言的人很多,而且大家都洋洋灑灑寫了很多有趣的意見,我想說的是:有些意見,我亦是贊同的,有些意見,我也許會眉頭一皺,還是選擇了一笑置之。歡迎大家來看文章,來發表意見,這亦是我持續書寫部落格的始意之一啊!

老師您好
剛看完賽德克巴萊,很感動
覺得老師寫的很棒
不知可否把老師的影評轉貼在臉書上?
謝謝老師

我非常感謝大家的好意,想要透過臉書,讓我的文章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與看見。
但是,我想拒絕大家的好意。
這是我自己寧可花錢買網址,不依附大公司,不靠身知名網站,獨力經營這個網址的始意,
大家願意幫我推廣更多人知道的話,歡迎大家來這兒看文章,歡迎大家來訂閱我的文章。歡迎大家把我的網址貼給你在臉書上或噗浪上的文章,讓大家都知道台灣有一個這樣的人,默默寫著他的文章。
其他的轉貼好意,就請到此為止吧。
謝謝大家!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豐臣公主:大阪采風紀

    來到歷史悠久的古城,與其讀著導覽手冊,不如扮起偵探來揭開歷史情仇,如何影響當代人生吧!...

  • 辛亥革命:政治與藝術

      雙十節看《1911:辛亥革命》,看到了企圖心,卻也看到了局限。...

  • 大河戀:依稀舊時相識

    今天想和大家玩個猜謎遊戲,看見《大河戀》中的這位童星,覺不覺得眼熟?唸不唸得出他的名字呢?...

  • 10月0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大河戀:依舊在我心中

    經典電影可以留住青春,美麗與記憶,19年前的電影依然磁性不減,其實亦是一番人間風景啊!...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