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慾樂園:審美疲勞

rir5003.jpg

 美麗誘人的胴體何以不耐久看?面對赤裸裸的肉身,何以我們竟然得以110分鐘內經歷了「見山是水,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卻又見山是水,見水是水」的審美美學三部曲?

青春豐美的胴體人人愛看,問題是能看多久?能否久而不膩?審美,也會疲勞嗎?西班牙導演胡立歐.梅登(Julio Medem)在《羅馬慾樂園(Room In RomeHabitación en Roma)》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玉體橫陳的肉香滋味,究竟能耐多久?

 

《羅馬慾樂園》描寫兩位女子的一夜情故事,兼任編劇的胡立歐.梅登在創作之前明顯就已先設定了條件:一個晚上,一間房間,兩位女子,兩種性向,再搭配謎樣的身份,虛構的傳奇,成就這個先定好框架形式,再用內體和慾望來細雕感性的創作。

rir89.jpg 

《羅馬慾樂園》有兩位女主角,來自西班牙的艾芭(由Elena Anaya飾演)以及來俄羅斯的娜塔莎(由Natasha Yarovenko飾演),素昧平生的她們在酒店巧遇,晤談甚歡,艾芭於是邀請娜塔莎到下榻的龐貝旅館房間內再續一攤,艾芭是女同志,積極求愛,娜塔莎卻是異性戀,而且即將結婚,卻因為與雙胞胎姐姐起了爭執,憤而出外買醉,邂逅了艾芭之後,酒精發酵下的她也願意嘗試一場超越慣性的激情冒險。

 

胡立歐.梅登從不遮掩他對女性胴體的崇拜與讚美,過去的《露西亞與慾樂園(Lucía y el sexo)》和《安娜床上之島(Caótica Ana)》皆是極其自然大方地展現女主角的青春肉身,《羅馬慾樂園》中的艾芭與娜塔莎亦都有著極其光滑勻稱的肌膚與胴體,從她們進入房間寬衣解帶的剎那,乳房、腰身與長腿開始糾纏彈現時,全片確實浮現著極其異色浪漫的情欲滋味,但是電影設定的「三一律(一個晚上,一間房間和一夜情)」格式,卻也使得全片陷入揮灑不開的僵局。

rir5008.jpg 

因為只是一夜情,肉體的火花成為必要的開場白,電影的前提是肉體可以無縫緊貼,心靈卻是神秘而又遙遠。肉身點燃欲望後,導演開始去探索女主角的心靈,因為都是陌生人,雙方輪流挖心掏肺的解放告白其實是故事與謊言的綜合體,目的在試探,也是狡黠的偽裝,戀人們其實都會選擇性地吐露心聲,創造一種氛圍,都包裝自己,導演其實很委婉地透過這種方式來呈現兩位女性,想要交心,卻又故意迂迴繞遠的心靈拉鋸。艾芭編織的是一位阿拉伯王子的寵妃傳奇,娜塔莎卻是套用雙胞胎姐妹的身份,訴說著同一個細胞卵的同質與異化人生,乍聽似乎有趣,卻因為往返來去,有了拖泥帶水的滯悶感覺了。

 

關鍵在於創造前即已選定的框架:「三一律」。兩位敢脫敢露敢於探索欲望的美女,要在一個晚上的一個房間裡,先編織謊言既而又要懺悔討實,即使內容是主題到變奏再回到主題,形式略有變化,基調卻也都兜繞在這兩人身上而已,即使導演挖空心思用鏡位(仰角、俯角或特寫)、美術(床鋪、客廳、窗景、浴室、畫作、陽台和旗竿)和音樂來分割每一段故事,甚至還會搭配地圖、Google EarthDV影像來做緩衝平衡,甚至還扯進號稱煮了黃瓜要來提供女房客性服務的男服務生,都無法改變整部電影有如一齣舞台劇的格式與形式限制(每一回有音樂和鏡位浮現時,就像在換景換幕),再怎麼努力調整鏡位與結構,即使有動人的「Loving Stranger/愛陌生人」歌聲一再飛揚,都給人招式用老的重複感,畢竟《羅馬慾樂園》的故事一如其英文片名所指稱的只是「羅馬的房間/Room In Rome」,格局即是如此,即使導演靈活如孫悟空,卻也跳不出這個房間的手掌心了。

rir5009.jpg 

《羅馬慾樂園》其實另外還有一個故布疑陣的巧思,導演試圖選擇羅馬古城和掛在旅館房間牆上的希臘或羅馬神話名畫來進行一場「永恆與破敗」的哲學論述,走過歷史名城,面對著曾經輝煌,如今殘破的古蹟,歷史的魅影確實如影隨形,但是這些魅影也只有面對活生生的胴體與熱情,才得著它的對比趣味,空間的今古對比與時間裡的往事追憶,就如艾芭手上拿著的那副羅馬地圖與透過Google Earth尋找的地圖座標,骨董與科技也得著了映照與對比的趣味,只可惜導演說不清楚與精準,大家只能在意境中揣摩體會,自己找尋註解與答案了。rir5004.jpg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女鬼橋:人嚇人的藝術

    所有嚇人公式,《女鬼橋》用得行雲流水,時空對照參差,也很引人推想,替續集鋪下了期待種籽。...

  • 寄生上流:從感官出發

      2019年 6月寫就的評論,忘了貼上,配合奧斯卡熱潮,略做修飾後刊出。我的著力點在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著力。...

  • 台語片:毋甘願的電影史

    接到這本《毋甘願的電影史》,先是一呆,既而一笑。我想,我能體會作者蘇致亨的用心,以「毋甘願」做為書名,不但悲壯,亦極具批判力道。蘇致亨重寫的這本台灣電影史,其實就是想替「冤死」的台語片平反委屈,找出真正「兇手」。...

  • 挑戰:Netflix vs.好萊塢

    這篇文章的前提源自台灣媒體瞎迷金球獎,但是Netflix的崛起與威脅,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初在報上發表的文章標題是「金球獎沒那麼金  愛爾蘭人也沒那麼史詩」。...

  • 張作驥:橫眉斷牛馬命

    驥是千里馬,良驥難尋,亦難馴。採訪張作驥的難度,不亞於觀賞他的電影。他的電影一如他的名作《醉.生夢死》,敘事如醉,影像如夢,魅力無窮,但要尋找意義的人卻很容易迷航。他的人則如他膺選今年金馬獎開幕片的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明明無話不談,有問必答,但是回答玄奇如謎,很難精準落成文字;明明貼身訪談,卻有霧橫亙,咫尺天涯,終究有如陌生人。 「母親也很後悔把我取名張作驥,」調侃自己,他很自在:「原本想取名張作為,又怕兒子將來沒作為。沒想到名中有馬,又屬牛,注定這輩子做牛做馬。」三歲時他被人推倒在地,眉毛斷成兩截,張媽媽氣到拿著菜刀去追人家,「我兒子破相了!」是啊,橫眉破相又兼牛馬命,讓他這輩子的紅塵浮沉,硬是比別人坎坷多磨。...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