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帝國》中共有三位音樂家受邀譜寫音樂,包括出身中國的蘇聰(《末代皇帝》的三位配樂家之一)和林海,以及日本作曲家長岡成貢。
但是最讓人印像深刻的卻是普契尼(Puccini)的歌劇代表作《托斯卡(Tosca)》中的名曲「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為什麼?
原因之一是那是歌王卡羅素演唱的版本。
原因之二是那是電影男女主角郭富城(康老三)與英文教師杜筠清(郝蕾飾演)的定情音樂。
但是,我們得先回頭檢視一下歷史:
普契尼是在1900年創作完;成《托斯卡》。
卡羅素是在1902年才剛灌錄完成他的第一張唱片。
1900年的中國發生了義和團之亂,康老三的四弟就在義和團動亂之前就帶著新婚妻子去了天津度蜜月,沒有參加天元成的掌櫃大會,而在那個大會上,我們首度瞧見了杜筠清,她的身份已是康太太,但是丈夫不是她所愛的康老三,反而,康老三要叫她一聲媽。
亦即是說,電影中導演安排他們在卡羅素的歌聲中相戀相愛,甚至共度巫山雲雨時,還有一首「今夜星光燦爛」迴盪在空間中,他們相愛的時機應該是在1900年之前,偏偏那時,普契尼還沒有寫出《托斯卡》,「今夜星光燦爛」的旋律應該還在普契尼的腦海與心田中盤旋;那時,卡羅素還是一位在拿坡里演唱時,常被聽眾無情訕笑的年輕男高音,更別說灌唱片了。
除非,《白銀帝國》的劇情中真的像《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一樣,一位來自未來時空的情人,把拉赫曼尼諾夫那一首膾炙人口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帶到音樂還沒有誕生的二十年之前,蠱惑了情人。
亦即是說,強調考據功夫,強調一器一物皆有所本的《白銀帝國》,卻栽在音樂的考據上了。
平心而論,「今夜星光燦爛」曲調優美,歌詞雋永,用來刻畫男女定情,其實很有煽情加分作用,如果只是「事後配樂」,也許可以算是導演雜抄百家的拼貼功力還不錯,但是如果真的挪進電影中做為道具(天元成各地分號極多,在那個西洋新玩意容易成為富人收藏品的年代,用留聲機聽西洋歌劇,確實可以襯顯杜筠清喝過洋墨水,得以教英語的知識份子背景),甚至最後還有一把火燒掉卡羅素唱片的特寫,年代錯亂的考據失誤,就不但不能加分,反而是貽笑大方了。
我其實也不想這麼吹毛求疵,一般人聽歌就聽歌吧,誰會去考據卡羅素與普契尼的年表呢?可是,當導演一而再,再而三地擷取「今夜星光燦爛」的旋律時,你知道導演是很想用音樂來煽情的,徜若不曾出現卡羅素的圖像與黑膠唱片,也許還不會想要去聯結與考據,也就不會發現了卡羅素的早熟與早產了。
幾年前有一部電影"穿越時空愛上你",裡面有個橋段是男主角指責情敵喜歡賣弄卻不真正了解歌劇"波希米亞人",但這裡有個問題,來自1876年的男主角怎麼會聽過普契尼1896才寫成的劇作呢?看在觀眾眼中,這段劇情似乎指責到了編劇自己。
你不是已經說出結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