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電影的必要公式之一就是把主角困在一個「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空間裡,主角有自力救濟,才可能獲救,才可能脫困,《空中救援(Non-Stop)》設定在
不過,Jaume Collet-Serra執導《空中救援》還多加了一項「眾叛親離」的參數,受難英雄的憂患指數就急遽上昇了。
《空中救援》的題材屬於911事件症侯群,Liam Neeson飾演的主角Bill便是911事件後派駐機上,負責因應突發事件的空中便衣警察,他可以配槍,可以視情況開槍,但是如果他才是策畫劫機的嫌犯,救火的變放火的,怎麼辦?
《空中救援》餵養提供的情報資訊頗花一分巧思,首先,Bill有財務困難,其次,Bill對任務不滿,第三,Bill菸癮奇大,上機必帶一綑膠帶,目的就是要貼封住廁所的煙塵感應器,好讓他能躲在廁所抽菸,原來,他也不過個人格有瑕疵的凡人,一旦涉嫌,誰不會從瑕疵缺陷去猜想Bill的犯案動機?
「道德瑕疵」確實是我們在否人物時易陷進的偏見盲點,明明Bill接到了歹徒威脅簡訊,威脅他在二十分鐘之內,要殺掉一名乘客,汗毛直豎的Bill,積極查辦,卻在杯弓蛇影的猜忌中,真的殺了第一個嫌疑犯,真兇沒捉到,死人預言卻成真了,觀眾和機組人員是要相信他?還是懷疑他?
至於《空中救援》打造的科技環境亦極有趣,這架飛機提供有WiFi服務,乘客可以自由上網,正因為如此,歹徒才有可能以簡訊操縱Bill他的行為,也唯其如此,Bill在飛機上持槍辦案的過程才會被旅客拍下,迅速上傳地面的新聞媒體,大家「看圖說話」,有影為証,就「坐實」了他持槍劫機的「罪名」。
更厲害的一招是他如果切斷機上的WiFi,就無法知悉歹徒的下一步指令,如果不切斷WiFi訊號,就意味著他真的有人接應,要確知贖金是否已經順利入戶?動輒動咎的情節設計,就讓緊張情境更加膠著,讓懸疑指數更往上飆。但是,Bill同樣也靠著上傳影片找出嫌犯,科技有用還是有害?成了極有趣的雙面刃!
Liam Neeson從《緊急救援(Taken)》開始塑造了一位萬能老爸的幹探形象,神奇到跡近神話,《空中救援》倒是褪去了他的神話外衣,讓他從自大、跋扈導致誤判的困境中反敗求勝,特別是要熬過腹背受敵,不知誰可以相信的焦慮,挺過四處求援又全都遭拒的迷惑,都讓他的煎熬有了更接近民眾的高度,突顯了主角英雄的可信度。至於機上乘客協力自救的情節,只要熟悉911事件中《聯航93》故事的觀眾就可以理解,自助人助,同樣也是911症候群帶來的生命啟示錄了。
《空中救援》最大的問題就是故弄玄虛,用了極多巧合,製造了諸多疑團,卻又無力逐一解答,解答不了的問號就又快速用新的進展來帶過,情節可以急轉直下,快得讓人來不及理解,但是沒有解答的疑團,依舊是謎,只是劫後餘生的觀眾和乘客也無暇再去找碴了!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