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中看到了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經典小說「白鯨記(Moby Dick)」的阿哈船長(Ahab)。
好萊塢的續集電影原則上都堅守「溫故,知新」的兩大原則,所以能拍續集,無非就是前集人物或公式深受歡迎,即使反覆炒做,市場上依舊可以大行其道,「溫故」是與故舊老友打招呼的必要過程,但是「知新」卻是灌注源頭活水的必要設計,否則招式用老,就遺人舊瓶舊酒之譏了。
「阿哈船長」的變形記,就是《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的新招,差別在於小說人物是無懼地獄之火,不殺白鯨誓不還的復仇使者;電影人物則成了行俠仗義兼觀光導覽的古代羅賓漢。
「白鯨記」裡頭的那隻巨大白鯨莫比敵(MOBY DICK),象徵著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它巨大,而且無敵於深海;《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同樣有一隻所有的恐龍都懼怕的龍中龍─暴龍魯迪(RUDY),從莫比敵到魯迪,從MOBY DICK 到RUDY,小小的Y字尾韻,或許只是個巧合。
但是「白鯨記」裡頭的阿哈船長因為被莫比敵咬斷了左腳,矢志復仇,於是帶著六位手水萬里追緝大白鯨;《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裡頭的黃鼠狼巴克(Buck)則是被巨龍魯迪給弄瞎了右眼,但他即使被生吞進了魯迪的肚子裡,還是想辦法幌盪幌盪地從肚子裡逃了出來,而且還撞斷了魯迪的一枚牙齒,轉化成他隨身攜帶,可以披荊斬棘,無尖不摧的一柄圓月彎刀,他同樣帶領六位哺乳類動物深入冰河底層,要去尋找樹懶喜懶的下落,巴克念茲在茲的當然還是找到魯迪,再來一決雌雄,而魯迪的終於現身,也是蘊釀到最後才亮相的高潮,從節奏到氣氛都掌握得不錯。
「白鯨記」是海洋冒險文學的經典,阿哈船長寧可船毀人亡,也要與莫比敵一決雌雄,他的心充滿了人定勝天,有仇必報的復仇火焰,人生因為偏執而陰鬱,扭曲,終致沈淪變質;《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則是闔家觀賞的卡通片,可以參考「白鯨記」的故事模式,但是不必處理得那麼陰鬱沈重,不管是復仇之心,或者是對抗之志,可以悲壯,但是不必悲憤。於是阿哈船長的左腿木頭義肢,到了巴克身上成了用樹葉遮住右眼的自然美容,臉上的一抹青綠,緩和了所有憤怒情緒;攬索飛行的瀟灑身影,更有羅賓漢的綽約英姿;至於三令五申的文字遊戲,則是多了插科打諢的咬文嚼字趣味 也回歸了動畫電影的童趣本質。
沒看過「白鯨記」,其實並不影響《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的觀賞趣味;但是看過「白鯨記」,卻可以對卡羅斯.桑塔哈(Carlos Saldanha)導演執導《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的創意多了一點連想,套用「白鯨記」的人物架構,讓《冰》片多了文學趣味,但是顛覆「白鯨記」的人物原型,又是古籍新詮的後現代趣味,多了文學包裝,電影更有意境,多了顛覆趣味,更避開了幼稚膚淺的定型化判斷。
最特別的是,巴克最後要不要回到冰河世代?還是留在他熟悉的火山溶岩底層呢?他的矛盾、徬徨與猶豫,以及最後一刀畫下的生命選擇,還真有讓人動容的壯士情懷呢,也讓他成為系列舊瓶中的一罎醉人新釀呢!
原來還有白鯨記的梗啊!不講我還不知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