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康尼:同班同學情

ennio001.JPG

童年照片,往往只有當事人在意;同學會的合照,往往亦只有當事人會收藏,但是電影史的研究者卻可以從這兩張照片中看出電影史的奇妙因緣呢。

ennio002.JPG

最上圖的中排右二就是作曲大師莫瑞康尼,左一則是大導演塞吉奧李昂尼,上圖左二與左三則是莫瑞康尼與李昂尼的合照。

對於莫瑞康尼(Ennio Morricone或譯莫利克奈)這位高齡八十一歲,即將來台演出的電影配樂教父,基本上,他的配樂風格經歷了「年少輕狂,既而溫甜,終極酣暢」的三個階段,最值得討論的其實已經不再是後來信手拈來盡是珠玉的熟練珍品,反而是最初要從沒沒無聞的茫茫人海中殺出血路的大膽與創新,最關鍵的人物當然就是和他一起打造出「義大利通心粉式」西部電影風格的名導演塞吉奧.李昂尼(Sergio Leone)。

 

莫瑞康尼19281110日生於義大利羅馬,父親馬利歐是一名小喇叭手,自幼耳濡目染,小小年紀即展現了神童鋒芒,六歲就能隨手寫下一些曲調,13歲時已被選為歌劇交響樂團的樂手,參與巡迴演出,當然更重要的是早早就聽到了德國作曲家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Der Freischutz),懂得了怎樣用音樂來渲染情感,早早就為後來的電影配樂埋下了創作線索。

李昂尼和莫瑞康尼其實是St.Juan Baptiste小學的同班同學,莫瑞康尼對李昂尼的童年記憶就是這位同學很愛玩「官兵捉強盜」的遊戲,兩人也同樣愛踢足球,但是兩人的事業道路卻也都曾經迷航,例如後來李昂尼去唸法律,跌跌撞撞才找到電影創作的圈子裡;莫瑞康尼則專攻作曲,只是古典音樂作曲家維生困難,成家生子的他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開始替廣播、電視和劇場作品,一直熬了快十年,這兩位小學同學才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在電影的錄音室梩相逢了。

 

1964年,李昂尼決定改編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用心棒(大鏢客)》,找來美國無名小卒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擔綱主演《荒野大鏢客》時,義大利電影界都認為他瘋了:「義大利人到西班牙拍西部片?有沒有搞錯?美國人自己都不拍這類電影了!」

EASTWOOD.jpg義大利沒有牛仔,硬要拍西部片確實是計怪招,全片預算也只有十萬美金。為了讓觀眾覺得《荒野大鏢客》是部美國片,願意花錢買票看片,李昂尼不但找來在影壇混了十年都沒辦法出人頭地的克林.伊斯威特出飾那位邋遝槍神手,也替自己取了個「包伯.羅伯森(Bob Robertson)」的美國式藝名,甚至連莫瑞康尼也改名叫做唐.薩維歐(Dan Savio)

歷史卻在這種無人看好,只能冒險一試的不利環境下悄悄誕生了新頁。

《荒野大鏢客》電影一開場,李昂尼替設計了一個像有如皮影戲效果的動畫片頭,黃沙滾滾,達達的馬蹄配合鏢客身影快速在銀幕上奔馳,槍聲響起就有大片鮮紅潑灑其上,在黃沙滾滾的荒原上,槍客與歹徒血漿四溢,黃沙加鮮血,就有如黃澄澄的義大利通心粉灑上了番茄醬,所謂的「通心粉式」西部片就此確立。

 

更犀利的則是莫瑞康尼的音樂處理,配樂之前,李昂尼一度要求莫瑞康尼參考好萊塢經典西部片《赤膽屠龍(Rio Bravo)和《邊城英烈傳(The Alamo)》等片的音樂主題,重新改編即可,但是莫瑞康尼拒絕抄襲,他堅持要做就要大膽去玩,開創全新的音樂感受,好萊塢西部片的音樂都太強調交響效果,氣勢固然雄渾,卻太顯華麗累贅,給觀眾全新的「聽覺」感受,是他的第一個主張。

 

於是莫瑞康尼運用口琴、口哨、電吉他、猶太豎琴和鼓聲,譜出了讓人耳朵尖豎的荒野俠客感情,同時相信人聲是最佳樂器的他,也適度加進了We can fight的和聲以及吟唱主題旋律的人聲合唱,另外再搭配進皮鞭、打鐵和口哨聲,大膽激進的音樂色彩,讓這場開場短片就讓人看得熱血沸騰,完成了一鳴驚人的震撼起手勢。

 

《荒野大鏢客》讓已經衰頹的西部電影再度中興,往後五年,大大小小的西部電影又拍了近百部,槍俠的衣服都很襤褸,而音樂幾乎都承繼了莫瑞康尼的創作曲風,敢玩,又能玩出新感情,確實是莫瑞康尼少年輕狂的成功關鍵,但是他在《荒野大鏢客》中學到的卻是音樂、音效和畫面相互搭配時的必要方程式,不能只是音符的排列,而是一定要在畫面和音響的交錯中激發出更多的化學火花,最奧妙的關鍵就在於:音樂一定要比電影更早完成,才能創造更神奇的力量。

 

重新檢視大師的同學紀念照,你是不是可以從這張斑駁的照片中讀出許多故事呢?

 

ennio001.JPG

4 Comments

這兩位都是我景仰的大師
很高興MORRICONE能來台灣
買到票時真是熱血沸騰
這才是真正的電影呀
《四海兄弟》都25年了
想到排笛聲
還是忍不住內心澎湃

這篇發表在開眼電影網的文章,
如果沒有仔細看標題,
還真是會讓大師迷錯過了他童年照片。

在許多提及 Ennio Morricone 的文章及討論區裡,
大家慣用的音譯為:顏尼歐.莫里克奈,或是顏尼歐.莫利柯奈。如果覺得要用什麼近音來作為音譯很難拿捏,也多半都有附上大師的義大利原名。

這篇文章的作者,
在開眼電影網的文章標題是:安尼歐‧摩里康:同班同學情。
在這裡的標題又是:莫瑞康尼:莫瑞康尼:同班同學情。
相信沒有人會說這樣翻不行,
但總是讓人覺得怪怪的,
不曉得這樣跟一般大家一看字面就會注意的譯名有所不同的音譯是怎麼來的?
而且同樣的原作者在不同地方的相同文章,連譯名都不一樣。

這部份如果能夠用大部分人都能夠注意到的用字會更好。
譯名亂來亂去不是一件好事,
就像這一篇,
如果我沒有細看文章,
我根本就不知道原來講的是我的偶像。

這篇發表在開眼電影網的文章,
如果沒有仔細看標題,
還真是會讓大師迷錯過了他童年照片。

在許多提及 Ennio Morricone 的文章及討論區裡,
大家慣用的音譯為:顏尼歐.莫里克奈,或是顏尼歐.莫利柯奈。如果覺得要用什麼近音來作為音譯很難拿捏,也多半都有附上大師的義大利原名。

這篇文章的作者,
在開眼電影網的文章標題是:安尼歐‧摩里康:同班同學情。
在這裡的標題又是:莫瑞康尼:莫瑞康尼:同班同學情。
相信沒有人會說這樣翻不行,
但總是讓人覺得怪怪的,
不曉得這樣跟一般大家一看字面就會注意的譯名有所不同的音譯是怎麼來的?
而且同樣的原作者在不同地方的相同文章,連譯名都不一樣。

這部份如果能夠用大部分人都能夠注意到的用字會更好。
譯名亂來亂去不是一件好事,
就像這一篇,
如果我沒有細看文章,
我根本就不知道原來講的是我的偶像。

多謝指正。
Ennio Morricone的正確發音法,如果可能,我會在大師的訪台記者會上請教他。
基本上,我贊成用統一的譯名法,只是有時候,我就是無法從眾。

例如,台灣唱片界就是麥可尼曼來稱呼《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的作曲家,
Nyman就該唸成奈曼,而非尼曼。
我的文章都有替奈曼正名,但是唱片界依然叫他尼曼,我該從眾嗎?
另外,好萊塢的巨星克萊夫.歐文(Clive Owen),台灣片商亦譯成克里夫,同樣地,Kevin Kline從凱文.克萊恩譯成了凱文.克林,我該從眾嗎?我若堅持自己的譯法,讀者會搞混嗎?

至於開眼,只是轉載我的文章,但是標題名稱是他們自己加上去的,我會通知他們不能亂動我的文章,我對外國影人的名稱有一些小小的好奇,有問號,我就想去追求正名的。

還是多謝你的指正。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誘.惑:八卦散如羽毛

    紅塵中人,誰不是罪人?誰不在自己的偏見與愚昧中過日子?    ...

  • 真愛旅程:陌頭楊柳色

    豪宅、綠地、水柱,還有如花似玉的美眷,人生夫復何求?翻開表像往裡鑽,看到的人生風景才是真正的人生。...

  • 07月1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真愛人生:逐夢與幻滅

      人生多少都有夢想,有的口號響亮,有的暗存心中,一旦逐夢失利,我們能承擔多少的失落?...

  • 變形金剛2:美軍洗腦

      承認吧,沒有美軍全力支援,《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場面不會如此壯觀,美軍所為何來呢?...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