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為什麼沒有以《陌生的孩子(Changeling)》摘下金球獎后座?
或許,更精準的問題應該是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憑什麼以《陌生的孩子》摘下金球獎后座?
從去年的坎城影展開始到今年的金球獎,每回的活動初始,都有媒體熱情預測說安潔莉娜.裘莉會是后座的熱門人選,最後卻都擦肩而過,為什麼?
這當然不是安潔莉娜.裘莉的錯,她盡力了。但是評審與媒體從來不是同一群人,坎城影展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世界首映,之前,除了選片人之外,百分九十九的媒體都沒看過參賽作品,既然如此,又如何預測?所以,基本上都是媒體在捕風捉影,憑著主觀意見和一點認識就對著空氣瞎寫一通,因為,即使所有的作品都看過了,也未必就能掌握評審心態,猜得準最後得主,這類報導其實不必太認真。
就我的個人意見,安潔莉娜.裘莉未能以《陌生的孩子》封后,關鍵原因可能與那抹唇邊的微笑有關。
達文西那幅〈蒙娜麗莎的微笑〉,傳世的原因很多,蒙娜麗莎似笑非笑的神秘微笑最耐人回味,端不詳,參不透,淡淡一抹,卻有餘韻無窮,而《陌生的孩子》中的安潔莉娜.裘莉卻可能笑得太精準了,反而少了咀嚼空間。
裘莉在《陌生的孩子》中飾演孩子被歹徒綁票的可憐的媽媽,一方面急著尋找兒子下落,另一方面卻要對抗粗魯霸道的人民保姆─警察,一切只因為她不照警方的邏輯與步驟做事,母性與人性讓她有了理直氣壯的抗爭力氣,她不但要為自己爭一口氣,同時也要替其他遭受欺壓迫害的女性出一口氣。
電影中的洛杉磯警察可以隨便找個孩子充數就算結案,甚至責怪不願照顧孩子的裘莉是貪圖逸樂,不願負起責任;一旦發現唬不了,也鎮不住裘莉,於是就直接把她送進精神病院,在那兒,她才發現有很多婦女有著同病相憐的境遇。就在她不肯妥協而獲得釋放之後,透過輿論和好友協助,她終於突破警方惡勢力,讓精神病院中的無辜女人重獲自由,那一天,她站在院外的長廊上迎接著病友出院,臉上就掛著一抹淺淺的笑容,她不要病友對她說謝謝,四目交錯,彼此心領神會也就夠了,畢竟大家同屬天涯淪落人。
那一抹「裘莉的微笑」,雖然看得我心頭猛然一驚,但是論理衡情,還不算逾越;真正讓我心為之訝異的則是來自法庭審判的最終判決時,她臉上似笑非笑的「裘莉的微笑」。
警方既吃案,又缷責兼唬弄,確實該成為眾矢之的。法庭審判其實只是還裘莉一個公道,但是所有的撤職懲戒都無法彌補母親失子的遺憾,頂多只是讓受屈的人有一股冤氣洩洪道,孩子喚不回,天倫不得圓,為人母親的冤曲真的能夠得圓嗎?
坐在法庭旁聽席上聆判的裘莉獲知審判結果時,臉上該有什麼表情呢?戲劇上,笑了,就淺了;不笑,就空了,笑或不笑,確實是個問題。但這也是演員功力的考驗:你到底要傳達什麼樣的感受給觀眾?
基本上,那是一場無法喜悅的勝利。母親真正的痛在於失去了孩子,遲來的司法正義並不能填補她的心頭創傷,但是如果連司法都不公,那不是更大的挫傷嗎?遲來比不來略好,而且不可缺少,合乎人心,卻無喜可言。偏偏,此時的裘莉臉上卻浮現了一抹直追蒙娜麗莎的微笑,那是刻意壓抑又輕輕綻現的微笑。
其實,說來或許有些矯情,我卻是寧願見到她木然與黯然的。因為事實俱在,法院不那麼判才是奇怪,她所失去的親情卻是司法正義也無法彌補的,法庭上的共鳴只能說她並不孤單,卻無法慰藉她的蒼白與孤獨。
演技,有時候是複製人生,有時候則是開創新局,法庭上聆判的裘莉詮釋了一位受苦女人的身影,卻未能更進一層讓我們看到她受傷的身心,導演必需挑剔演員,才能創造開寬闊的意境世界,這一點,《陌生的孩子》中的安潔莉娜.裘莉錯失了她挑戰演技高峰的機會。
完全同意藍老師的分析。
我蠻喜歡Changeling,也認為是我看過的Jolie的電影當中她演技最好的一部。可是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藍老師提到的那微笑,回想起來,我在看的時候,確實在那一幕感到很強的違和感。
我不喜歡電影的結局,因為我覺得假如我是一個母親,我能夠淡忘失去孩子的悲傷,但是我無法欺騙自己孩子還活著,然後靠著這樣的希望活下去。我認為這樣「正面」的劇情結局設定,就是讓Jolie在這一幕決定綻放微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