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往往是既嚴肅又浪漫的,嚴肅是因為往往需要理性的辯論,而且最終難免訴諸暴力;浪漫則是它能持續燃燒的養份,因為一往情深,所以才能九死不悔。
革命理想的幻滅則是更殘酷的現實,《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如此,《超級公民》和《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yinth)》如此,《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和《悲傷草原(The Weeping Meadow/To Livadi pou dakryzei)》亦如此;然而縱然幻滅如此不堪,創作者還是可以告別沈重憂傷,從詼諧的角度來看革命人生,《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如此,《老娘鬧革命(Mrs. Ratcliffe's Revolution)》亦如此。
1960年代,冷戰方殷,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兩極對抗,割裂了這個世界,兩者其實都有帝國主義的傾向,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樣,不同陣營的人嚮往對方陣營的理念,因而願意投靠對方,如果只是純粹自由意志的選擇,外人也難置一詞,只是任何的「投誠」之舉就難免被人操控成為文宣樣版,肩頭壓力頓時沈重不少,甚至也影響了日後因為幻滅而做的再次選擇。英國導演比利.艾汀罕(Billie Eltringham)執導的《老娘鬧革命》就選擇了幽默風趣的手法來探討從「獻身」到「叛逃」的革命幻滅記。
電影中的男主角伊安.葛倫(Iain Glen)飾演醉心共產國際理念的蛋頭學者瑞特克里夫,岳父曾經參與西班牙的內戰革命,是他心儀的熱血青年楷模,於是他向東德申請高中教職,竟然獲准前往教授英國文學,於是舉家遷往東德,成為共產世界的人民英雄。只是過境時,軍人笑他;入厝前,才驚覺房舍老舊;年輕人不能聽搖滾樂,美術課只能畫靜物畫,安迪沃荷成為毒蛇猛獸;表面上是共產主義的天堂,私底下卻是走私風行的資本主義人生,洋菸按包算,連捉老鼠論隻計價;小舅子隨手拍照,就被告密送進秘密警察總部;小女兒竟然也被老師訓練成勇於檢舉親人的紅小兵;更慘的是,拜倫和雪萊的詩,也會是蠱惑青年人的邪說嗎?
成王敗寇,一直是歷史論述的重要觀點,共產主義在1990年代的潰敗,早已註定共產信念的生活會成為資本主義的文化商品消費揶揄的對象(《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則是少見的內部反省之作),其中,為追求社會正義而做出違背人性的強制扭曲,也就成為最好下手的切入角度,從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共產主義家園時的文化落差與不適應,本來就是戲劇表現的好素材,走輕喜劇路線的《老娘鬧革命》當然不會放過,瑞特克里夫一家人在東德所經歷的不可思議際遇,恰巧就是資本主義人士眼中所見的共產世界荒謬劇。
但是消遺歸消遣,揶揄歸揶揄,如果只有冷嘲,那就是一面倒地剝削,格局不大,《再見列寧》就是在揶揄中別具悲憫之心,所以讓人動容;《老娘鬧革命》則是純粹站在局外人的觀點來替共產主義送終了。
《老娘鬧革命》中的老娘是由充滿冷面喜感的凱薩琳.泰特(Catherine Tate)擔當,原本以夫為尊,專心相夫教女的她,到了人人要為黨國效命的共產社會,竟然成了不事生產的社會蛀蟲,但也因為她最接近社會底層,反而看到更多隱藏其中的真相,她最精彩的兩場戲都與逃亡有關,其中一場是莫名其妙就疾踩油門,衝破鐵絲柵網,幫助校長兒子投奔自由,後來才知道她踩踏過的土地,竟然是雷區(所以才無人看管),糊塗喜感所帶來的意外高潮,確實讓人發噱;至於接觸私販,意圖花錢換取護照和出境証的過程,竟然也扯進了秘密警察,也創造了人心思叛的空間氛圍,乖謬荒誕中,創造了輕喜趣的浪漫氛圍,也就不會讓人太在意消費共產主義的調侃筆觸了。
革命理想的幻滅則是更殘酷的現實,《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如此,《超級公民》和《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yinth)》如此,《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和《悲傷草原(The Weeping Meadow/To Livadi pou dakryzei)》亦如此;然而縱然幻滅如此不堪,創作者還是可以告別沈重憂傷,從詼諧的角度來看革命人生,《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如此,《老娘鬧革命(Mrs. Ratcliffe's Revolution)》亦如此。
1960年代,冷戰方殷,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兩極對抗,割裂了這個世界,兩者其實都有帝國主義的傾向,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樣,不同陣營的人嚮往對方陣營的理念,因而願意投靠對方,如果只是純粹自由意志的選擇,外人也難置一詞,只是任何的「投誠」之舉就難免被人操控成為文宣樣版,肩頭壓力頓時沈重不少,甚至也影響了日後因為幻滅而做的再次選擇。英國導演比利.艾汀罕(Billie Eltringham)執導的《老娘鬧革命》就選擇了幽默風趣的手法來探討從「獻身」到「叛逃」的革命幻滅記。
電影中的男主角伊安.葛倫(Iain Glen)飾演醉心共產國際理念的蛋頭學者瑞特克里夫,岳父曾經參與西班牙的內戰革命,是他心儀的熱血青年楷模,於是他向東德申請高中教職,竟然獲准前往教授英國文學,於是舉家遷往東德,成為共產世界的人民英雄。只是過境時,軍人笑他;入厝前,才驚覺房舍老舊;年輕人不能聽搖滾樂,美術課只能畫靜物畫,安迪沃荷成為毒蛇猛獸;表面上是共產主義的天堂,私底下卻是走私風行的資本主義人生,洋菸按包算,連捉老鼠論隻計價;小舅子隨手拍照,就被告密送進秘密警察總部;小女兒竟然也被老師訓練成勇於檢舉親人的紅小兵;更慘的是,拜倫和雪萊的詩,也會是蠱惑青年人的邪說嗎?
成王敗寇,一直是歷史論述的重要觀點,共產主義在1990年代的潰敗,早已註定共產信念的生活會成為資本主義的文化商品消費揶揄的對象(《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則是少見的內部反省之作),其中,為追求社會正義而做出違背人性的強制扭曲,也就成為最好下手的切入角度,從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共產主義家園時的文化落差與不適應,本來就是戲劇表現的好素材,走輕喜劇路線的《老娘鬧革命》當然不會放過,瑞特克里夫一家人在東德所經歷的不可思議際遇,恰巧就是資本主義人士眼中所見的共產世界荒謬劇。
但是消遺歸消遣,揶揄歸揶揄,如果只有冷嘲,那就是一面倒地剝削,格局不大,《再見列寧》就是在揶揄中別具悲憫之心,所以讓人動容;《老娘鬧革命》則是純粹站在局外人的觀點來替共產主義送終了。
《老娘鬧革命》中的老娘是由充滿冷面喜感的凱薩琳.泰特(Catherine Tate)擔當,原本以夫為尊,專心相夫教女的她,到了人人要為黨國效命的共產社會,竟然成了不事生產的社會蛀蟲,但也因為她最接近社會底層,反而看到更多隱藏其中的真相,她最精彩的兩場戲都與逃亡有關,其中一場是莫名其妙就疾踩油門,衝破鐵絲柵網,幫助校長兒子投奔自由,後來才知道她踩踏過的土地,竟然是雷區(所以才無人看管),糊塗喜感所帶來的意外高潮,確實讓人發噱;至於接觸私販,意圖花錢換取護照和出境証的過程,竟然也扯進了秘密警察,也創造了人心思叛的空間氛圍,乖謬荒誕中,創造了輕喜趣的浪漫氛圍,也就不會讓人太在意消費共產主義的調侃筆觸了。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