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貓熊:打破舊醬缸

p01.jpg
從《功夫貓熊》的片名,你就已經明白創作者的賣點噱頭是什麼了?


李安孤軍深入英國大本營,接拍英國文學作品《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連一向自視甚高的英國人都找不出什麼毛病,就算成功出擊;美國夢工廠能夠拍出老中也沒有太多意見的《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當然也算成功的。

《功夫熊貓》的片名其實已經說完了電影的角色與戲肉。角色造型靠肥胖胖,圓嘟嘟的熊貓來吸引大家;戲劇內容則靠懶肥又好吃的熊貓不但能練成功夫,甚至參透無字天書成為神龍大俠,內含的動感與趣味,也就建構出動畫電影與年輕影迷的互動基礎。

 

picx_fken4044177301.jpg

華人世界最神奇的武俠與功夫傳奇在《臥虎藏龍》、《追殺比爾》與《功夫之王》等片的推波助瀾下,其實已經成為最鮮明的文化外銷產品,是好或壞的關鍵在於製作團隊是否真的對武俠世界做足功夫,而且對細部關鍵都能心領神會,才不致於發生《功夫之王》那種替神仙畫眼影的謬誤與醜化,《功夫熊貓》的編導與美術製作群的研究功夫是下得夠深,從虎鶴猴蛇到螳螂的形意拳,到點穴與無字天書的趣味,其實就是武俠電影的大雜膾與大集結,偶而出現一些《蜀山劍俠傳》的影像或《楚留香》的相似旋律,其實是無傷大雅的雜抄匯聚;至於玉皇宮裡的梁柱因為取翠玉之綠,散發著螢光綠的妖豔色彩,頓失清修趣味,則是刻意求工的美學失控了。

卑微小人物變成大俠,其實是多數金庸武俠小說難以迴避的創作原型,從郭靖、楊過到張無忌,無不如此(古龍的小說則是偏愛大俠出場就已是大俠,從李尋歡、楚留香到蕭十一郎都是如此),化不可能為可能,本身就提供了濃烈的戲劇轉折,也是打造糖衣美夢的一種希望工程,《功夫熊貓》強調「只要相信,就能成功」,表面上是充滿勵志精神的向上口號,其實卻是過度樂觀的過甜糖衣,但做為娛樂噱頭,還算是色彩繽紛的包裝了。

格局雖然不新,《功夫熊貓》的巧思卻在於懂得「因材施教」,這才是全片最有趣,也最有啟發性的轉折。體重超重,行動緩慢的熊貓阿波遇到挫折就想吃,想吃就會不擇手段搶食物,因此才從《醉拳》的類似場景中找出靈感,讓紅熊貓「師父」找到了用食物誘使阿波練功的訣竅,不但合乎人性邏輯,同時也得能從師徒二人爭食包子的過程中,從「到手」到「到口」,發展出變化無窮的你來我往,你爭我奪的排列組合及互動趣味,讓這種小人物「改造」工程充滿了喜趣與動感。

 

p11.jpg

至於習武是為了強身?還是為了爭強奪名?則成為《功夫熊貓》的另類教育命題。論功夫,殘豹是超強高手,論心性,他卻已被權力名利所蔽,只為了爭個神龍大俠的虛名,不惜欺殺滅祖,荼毒生靈,看起來的確墜入了傳統武俠小說的窠臼之中,但是《功夫熊貓》轉了個小彎,不再聚焦於殘豹的殘暴不仁,而是讓紅熊貓「師父」在殘豹打入天牢後就不苟言笑,甚至最後師徒相會時,還會坦承當初確實因為有「青出於藍」的驕傲,矇蔽了良知與雙眼,識豹不明,甚至還一再激勵他力拚大俠,終致走火入魔而悔恨終身,最後非得贖罪補過不可。「教不嚴,師之惰」,古有名訓,「教太嚴」呢?會不會反而誤灌了爭強奪勝的偏狹價值觀呢?反而成為「師之過」呢?

至於神龍寶典成了無字天書,傳家秘方就是沒有秘方,私密與真相之間的弔詭,訴諸個人參透與頓悟,既有禪宗哲理,也有道家精神「無用之用是為用」的衍伸,再度証實了《功夫熊貓》的工作團隊消化了不少中華文化,也找到了簡單有趣的表現方式,值得困在醬缸世界的創作者深思反省。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誘.惑:八卦散如羽毛

    紅塵中人,誰不是罪人?誰不在自己的偏見與愚昧中過日子?    ...

  • 真愛旅程:陌頭楊柳色

    豪宅、綠地、水柱,還有如花似玉的美眷,人生夫復何求?翻開表像往裡鑽,看到的人生風景才是真正的人生。...

  • 07月1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真愛人生:逐夢與幻滅

      人生多少都有夢想,有的口號響亮,有的暗存心中,一旦逐夢失利,我們能承擔多少的失落?...

  • 變形金剛2:美軍洗腦

      承認吧,沒有美軍全力支援,《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場面不會如此壯觀,美軍所為何來呢?...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