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最艱難的工程在於累積,而且還能在累積中提煉出永恆的魅力,朱詩倩執導的《她。Just Do It》第二段《親愛的,你好嗎》,就充分展示了累積的張力與功力。
就形式而言,《親愛的,你好嗎》堪稱是2007年版的《海灘的一天》,兩位專科同學相約到海邊出遊,一位才剛相戀六年的男友分手,一位則是剛結束十年的婚姻,回想著往事,翹望著未來,於是備受感情波折的女主角拉開鐵絲網,對著空曠的大海喊出了「親愛的,你好嗎?…我很好!」
自己好不好,不是口號,也不需要當口號喊,而是打心眼出發的真實感受,但是沒有錐心刺痛,不會想要發洩,不是終於能夠昂揚獨立,也不需要對海吶喊,《親愛的,你好嗎》的最終高潮,其實要往前推到十二年前。
電影中的主角力勻是監製楊力洲和導演朱詩倩的學生,十二年前,她還只是學生,做老師的導演夫婦就已經以學生為主角,拍下許許多多的生活紀錄,從求學、戀愛、結婚到生子,每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老師和攝影機都沒有缺席,於是生命就有了見証厚度,於是電影就有了一步一腳印的生命靭力。
力勻的感情生活原本是甜美又夢幻的,剛畢業的她就和同學結了婚,原本只是甜蜜得有如家庭相片簿的生活紀錄片,卻因為先生有了其他女人而變了調,女人開始學習獨立,力勻在五分埔擺攤,強顏歡笑努力給小孩一個並不殘破的童年,但也開始從韻律舞蹈與銀飾創作上找回自己的尊嚴與活力。
力勻不是豔麗的明星,平凡得只像是我們街頭巷尾可以看見的一般女孩,她的際遇在離婚率快速成長的台灣社會也不是新鮮的故事,讓她的故事變得不一樣的關鍵在於楊力洲和朱詩倩工作團隊長期積累的影像資源,以及從真實血淚中看到的女性甦醒與獨立故事。
傳統劇情片的情節都是設計搬演出來的,《親愛的,你好嗎》卻是從紀錄片的寶庫中找到了人間戲劇的力量,不是十二年一路相陪所積累的真實影像,我們無法清楚看到女主角力勻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歷程,無法感受到她從失婚女人轉變成為獨立女子的身心轉變。
不過,《親愛的,你好嗎》更超越的成就卻在於寬憫、諒解與重生。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美滿婚姻有了第三者介入,變心的男人(或女人)往往成為被批判的對像,難免冷嘲熱諷,《親愛的,你好嗎》卻無意陷溺在八點檔親情倫理戲的窠臼中,不全然是因為男方也是導演的學生,而是女主角本人儘管情變傷心,卻也避免歇斯底里地情緒發洩,讓自己變成了哀怨的棄婦,而是理智平和地解決變質的愛情與婚姻,無辜的孩子是重要的考量,未來的日子是自己要過,不必再把過去的陰影塵囂再牽扯進來,更是重要的生命態度,主角如此,電影亦是如此。
從人妻人母到了孑然一身的個體戶,力勻開始問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樣的人?於是笨手笨腳的她開始去學韻律舞與銀飾雕刻,想要挑戰自己的她,緩慢而艱難地去捕捉音樂的節拍;想要証明自己的她,開始去學習做能戴在自己食指上的銀飾戒指,只因為老師告訴她:「那是妳自己要的,不必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從失去中找回自己,從失落中找回自己的力量,一直是女性主題電影愛用的形式,《親愛的,你好嗎》遵循這樣的文法,卻因為採用了紀錄片獨具的生命能源,書寫出豐沛的生命感情。
Nike贊助拍攝的《她。Just Do It》電影,有一個「Be True to Yourself(做你們自己)」的主題,《親愛的,你好嗎》的女主角努力生活,歷經跌撞後傾吐的告白與綻放的笑容就是做自己,愛自己的鮮明印記。
留言迴響